笔墨传情 · 草树能言——杨步超国画作品赏析

江苏画家杨步超,名玄。擅长花鸟画亦作山水、人物,在书法上曾下过很大的功夫,杨步超是一个诗书画印全面发展的艺术家,近些年尤其在花鸟画创作上取得了一些个性化的发展。他是一个平淡而充满创作激情、严谨而讲究艺术诗性的画家。杨先生的花鸟画已有了自己的面孔,这并不是刻意为之,也不是特立独行,更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水到渠成。

在长期的花鸟画创作中杨步超先生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从传统到阅读西画,从临摹到写生,从写生到感悟,在感悟中积累,在积累中反复实践,一点一滴,一笔一画,长时间的创作实践活动,长时间的读书思悟,长时间关注社会生活,使他对花鸟产生了真情实感。在他的画中,看平常草木如见奇花异卉,看鸟兽如见说话的孩童,傻傻的还有点神经质,还有点愤世嫉俗,感觉他笔下的那些小生灵很有想法。幅不盈尺的小品中,轻描淡写,惜墨如金,充满禅意和人生哲理。正如他的题画诗所云:“桑田沧海太匆匆,水上云过了无痕。蝴蝶当记庄子梦,富贵贫贱总一生。”

▲《芦苇夜风多》

在他眼中一切都是有个性的生命,他们会唱歌,会说话,会与人交流。

杨先生创作的情趣充分表现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他画的荷花充满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格精神和夏花怒放的朴实品质,正如唐代诗人温庭筠所写:“三秋庭绿尽迎霜,唯有荷花守红死”。看杨步超的荷花,首先是一种主色调把你引入特定季节的荷花池中,他的画是营造一种意境、一种氛围,读者见画会有一股夏天特有的清凉之意,透彻全身,荷叶下的水鸟给闷热的夏天带来了一丝闲适、一丝慵懒。那莲花的微微粉红色预示着酷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全画生动而富于动感。他的牡丹花不同于当下万千画家所作之牡丹,他以既真实又写意的笔法,将牡丹工写结合,寥寥几笔,似工似写绘出牡丹之神韵,画面既有气势又生动耐看,与一般画牡丹者拉开了距离。

读他的花鸟画明显感觉到有几个特点:

第一,以线条确立画面的精神。我们说中国画以线条为主,但线条以谁为服务主旨?这在一般画家的创作中并未解决,而杨步超的画中明显是线条表现了画面的精神,他以变化而有力量的线条把画面支撑起来。如秋荷的创作中,霜打千遍而荷叶的茎不断,杆不倒,而支撑这一精神的是他那富有弹性而有力量的线条。再例如牡丹虽富贵而不娇媚的品格也是以他那多变的线条表现出来的,他把书法中沉着老辣的用笔表现在牡丹的创作中,似牡丹在沉静中盛开,同时也表现了牡丹富而不娇的精神品质。然而繁华中隐隐透出些萧瑟,如其题画诗云:“惯将秃管写苍凉,不识洛阳富贵乡。萧疏难入时人眼,也研新红竟姚黄。”

▲《吉祥富贵》

第二,以泼洒式的重彩营造画面特定气氛,提升作品的境界,使表现形式更有特色。比如夏荷的青翠色充盈画面,秋荷的枯赭色带有残荷的气息,他用色并不平均蒲染,而是有重点,也不是平涂赋色,而是按需要韵律式的渲染,色彩虽浓但有诗韵,顿觉生动,有轻、有重、有留白。画面虽满但不沉闷,节奏感强烈。所以一幅好画不但线条要美,而且用色也必须美。

第三,谋篇布局,章法得体。章法实际有关全局,章法不好,画的整体效果不好,杨步超特别注重画的章法结构,这得益于他长期的书法创作,他把书法一个字的走势与一件书法作品的布局相结构的理念应用到绘画的章法结构中,所以增加了绘画的艺术美感,加上题款与钤印的衬托使作品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犹如一首完美的交响曲。

▲《小窗幽记》

杨步超先生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得益于他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对艺术的执着精神。如今的画坛是千奇百怪,大师与炒作同步,骗子与媒体同行,投资家请作假者吃饭,甚至大学讲坛也站上了诈骗犯。然而他不被影响,他看淡名利,他唯一想到的是能画好画,用他自己的话说:“有心练功,无心成功”。他兴趣广泛,喜爱文学,他十多年前创作的杂文体小说《狂人狂病复发日记》就被《扬子晚报》整版刊用,后又被《京华时报》转载。如今兴趣已完全转移到了书画上,这种转移是艺术的转移,而这种艺术的转移也必然会放出灿烂的光彩。郑板桥画竹是投入了自己的情感,“一枝一叶总关情”,借用郑板桥的话来说杨步超,之所以认定杨先生的绘画出彩甚至出大彩是因为他的画在“情”不在形,在“骨”不在格也。

作品欣赏

▲《杜少陵诗意》

▲《大吉图》

▲《本草·蜀羊泉》

▲《花鸟四条屏》

▲《新红一撮掌中看》

▲《轻风动麦花》

▲《秋水无痕》

▲《闲敲棋子落灯花》

▲《梦里家山》

▲《月是故乡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