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249 赵括之死 2024-08-06 13:00:49 长平前线,赵括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棺材板越钉越紧了,这棺材板,就是白起在丹河河谷四周修筑起来防止赵军突围的壁垒。面对这种越来越糟糕的情况,赵括却依然迟迟不动,没有下达火速突围的指令。自从几次接战败给白起以后,他就从轻狂走向另一个极端了,变得非常的惧怕,再也不敢动了。于是,这赵国四十万人就停滞在白起逐渐修起的越来越高的四壁之间,就像待宰的绵羊一样,四十万人被困在丹河河谷里,坐吃山空。到了这一年的九月,赵军已经连续断粮长达四十六天了,四十万张嘴,靠着丹河里的鱼虾、树皮、草根,根本就填不饱。史记当中记载:“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意思是说:大伙儿很快就把自己人杀来吃了,当然是强壮的士兵杀掉那些老弱病残的士兵来吃。至于战马吧,估计早就吃光了。邯郸那边早就急了,想支援赵括给粮食,但通通被秦国人截了去,再到后来,邯郸也没粮食了,向齐国借齐国又不给,万般无奈,赵王只能派使者前往魏国求救。这个派去魏国的使者是赵国当时的国相都平君,这位都平君厉害了,他叫田单,没错,就是当年火牛阵的那位田单,公元前264年的时候,他已经到赵国来任国相了。我们之前也说过,魏王早就召集自己的臣子来讨论过这事儿了,他们得出的结论就是,邻国的失败就是我们的福气,所以,他们根本就打定主意不肯借粮,也不肯伸出援手了。 (都平君) 都平君田单风尘仆仆地来到魏王的面前,就开始质问了:“敢问大王,为什么不参加合纵联手抗秦哪?”魏王也挺老实的:“那什么,秦国人许诺把垣(yuán)雍(yōng)这块地方给我们呢。”很明显,魏王这是收了秦国人的好处费了,但是很明显,都平君是不怎么相信秦国人的信用的,他觉得垣雍的许诺不过是“空头支票”。垣雍这个地方当时属于韩国,秦国人的意思是只要你魏国人不管闲事,赵国你由他去吧,等这事了了,我们就把垣雍从韩国人手里要过来再交给你们魏国。您看看,这个秦国人的统战工作做到这个份儿上了,地都不是自己的,就首先许诺给别人当礼物去了,到别人家拿东西当自己的礼物跟玩儿似的,而且还是期货,确实是霸气横流啊。可能您要问,垣雍这个地方对魏国人怎么就这么重要呢?对,没错,垣雍这个地方对于韩国来说只不过是一座普通的城池而已,但对于魏国来说是命脉。垣雍是韩国和魏国交界的交通要道,也是水上的要塞,在这个地方,汲水向北就是河水,向南就会流到荥(yíng)泽。《战国策》这本史料当中提到垣雍,有这么一段话:“朱己对魏王讲道:‘秦有郑地,得垣雍,决荥泽,而水大梁,大梁必亡矣。’”意思是说:朱己这个人对魏王说:“老大啊,秦国人凶猛啊,如果他们占据了垣雍这块地方,把荥泽给挖开决堤了,那么水就可以直接灌到大梁了,大梁就可以当成露天泳池了,大梁是魏国首都,一旦失去,那魏国也就亡啦!”事实真的如此,若干年以后,秦国去灭掉魏国的时候,原样照抄了朱己的心得,就是这么干的。这是后话,我们以后再为您讲。由此可见,垣雍这块地方对于魏国的诱惑力该有多大,魏安釐(xī)王不得不冒险相信秦国人一次。都平君当然不爽了,秦国赵国现在在长平前线相持不决,所谓天下合赵则无秦,天下合秦则无赵,大伙儿帮赵国,秦国就完蛋了,大伙如果帮助秦国,那么赵国就死定了。他问魏王:“假设秦国打赢了赵国,又不兑现承诺,大王您敢指责秦国吗?”魏王还很老实啊:“不敢。”都平君就继续假设:“如果秦军被赵国人打败了,垣雍还在韩国人的手里,那韩国人会不会白白送您一座城池,把垣雍交到魏王您的手里呢?”魏王也很实诚,答道:“不能。”都平君听了急了:“既然如此,大王为什么要相信秦国人空口许诺呢?这根本就是忽悠您呀!”这一下,魏王终于反应过来了,垣雍根本就是秦国为了迷惑自己开的“空头支票”。秦国人和赵国人打得难解难分,就怕有人多事,话又说回来,秦国人全力对付赵国人,无暇分身,自己却为了一座几乎不可能得到的城池竟把大好的机会白白放过了,那怎么可以嘛!魏王终于决定要插手这一场战争了,毕竟秦国太过强大了,强大起来以后对魏国有害无益。只可惜呀,为时已晚了,早干嘛去了,一开始商量的时候就应该想到这一点,别等到口渴的时候才去挖井啊!魏国人反应的速度太慢了,至少没有白起挥起屠刀的速度快,或者换个角度来说,是白起下手的速度太快了,“战神”的称号那不是白给的,这也是这位戎马一生的“战神”最后一次杀人,也几乎是杀得最多的一次了。 赵军一心死守,白起始终没有进攻。面对几十万即将消失于这个世上的人们,面对一场即将载入史册的战争,白起真够有耐心的。其实他比谁都清楚,如果吃掉这四十几万人,他同样会名留史册的,至于是好名声还是坏名声,他已经顾不上了。从七月到九月,几十万赵国人整整断粮四十六天,他们已经忘掉了粮食的味道了,那记忆当中饱满的颗粒,似乎只会在半梦半醒的时候才会出现的。环顾四周,军营里能吃的东西只剩下自己的战友了。而秦国人除了不间断地派出一些小股的士兵来偷袭,始终没有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时间慢慢的过去了,赵军变化的是逐渐瘦弱的身躯和慢慢流逝的斗志。赵括很清楚,终于有一天,赵军甚至连挥舞手中兵器的力量也没有了,这个时候不能再等了,也许援军永远不会出现了,一切只能靠自己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悲惨的事情。不过,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在赵括战死之前,赵军并没有出现阵前倒戈,包括赵括本身也没有要投降的打算,败了就是败了,军人就该死在战场上,虽败犹荣。自古燕赵多义士,燕赵之士铁骨铮铮,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种时候,赵国的最高统帅部的无能就充分展露出来了,想当初如果能够出兵牵制上党之敌,情景也不会糟到如此地步,现在即便使出吃奶的力气来救,怕也是来不及了。况且这个时候,秦国人在人数上已经占有绝对的优势了。由此来看,长平之战并不仅仅是赵括一个人的责任,更是无能的赵国最高统帅部的责任,赵孝成王和赵括都脱不了干系。作为最高统帅,赵孝成王对大局一窍不通,胡乱指挥;而赵括呢,偏偏纸上谈兵,按照他的命令瞎进攻。这两个人,这对好哥么儿,真是半斤八两啊。到了这个时候,赵括的心里非常清楚,如果强行突围还有一线生机,前有绝壁,后有追兵,在数倍于自己的秦国人的军阵前,赵括是有点失望的。赵括绝望了,从前烂熟于心的兵书,到了战场上,却一无用处。当今唯一能够作为突围方向的,只有东面了。东面是自己来的方向,是首都的方向,是祖国的方向。只要东面一突破,四十万赵国人,就可以回家了,其他几个方向,即便突破了,也是才脱虎口又进狼群。不过,这个道理谁都懂,白起更清楚,所以,在东面聚集了更多的秦国人的精锐部队。数十万饿着肚子的赵军,早已经近乎疯狂的状态了。他们已经不知道生和死有什么区别了,刺激他们突围的唯一动力来自于饥饿,冲破封锁就可以回家了,回到家吃顿饱饭洗个热水澡,然后美美地睡个安生的觉,把所有的不愉快通通抛诸脑后,忘记一切该死的战争。而在东面,秦国人也做好了最后的准备。白起已经算计到赵军快撑不住了,对付饿肚子的赵军,最好使用吃饱饭的秦军。在赵军发动疯狂进攻的那一天,许许多多的秦军的将士,也享用了自己在人间的最后一顿饱餐,然后投入战场。他们和赵国的士兵,联手表演了世界上最为恐怖的画面。他们发起了最为疯狂的进攻和最为凶猛的反攻。一开始赵军对秦军的营地发动猛烈的进攻,攻击不顺之后,撤回军营。发现攻击不顺,赵括就把所有能拿起武器的赵国士兵分为四队,周而复始地向秦军的阵地发起自杀性的冲击,用血肉之躯去冲击敌人,狂风暴雨一般密集的弩箭。可是秦国人早已经把周长一百多里的壁垒,铸成了铜墙铁壁一般,赵国人再疯狂,他到底也不是金刚钻,想象当中那个被突破的洞,还是没有出现。赵军被困在狭窄的河谷当中,回旋的余地相当的狭小,只能小批量周而复始地用兵,无法形成集团军的决战,也就无法对秦国人的壁垒形成强大的威胁。一时之间,丹河河谷战场上到处都是死尸和插入黄沙的断戟残剑,无数的士兵,不管是秦国人还是赵国人,就在这一种腥风血雨的杀戮当中,丢失了自己的头颅。而在这一场战役之前,他们只是素不相识的农民,是别人的丈夫,是别人的父亲,是别人的儿子,而在长平,在这一片狭小的天空之下,他们却为了各自的国家,一个又一个的把自己的鲜血洒在这一片土地上。赵括,已经别无选择了,这种自杀式地突围,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鱼死网破。要么,就是赵军成功突围,秦军功亏一篑;要么,就是赵军为了突破包围,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全军覆没。但秦国人受到的损失也绝对不小,即便获得胜利,也算是惨胜。在这个时候,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秦国人的目光已经越过了长平了,直指赵国首都邯郸。赵括也明白这个道理,他知道只要自己败了,赵国就没有最后的屏障了。在灭亡降临之前,赵括,要努力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最后的贡献,那就是尽可能地重创秦军,为邯郸保卫战赢得时间赢得人力。在以前,赵括是赵氏家族当中年轻一代的佼佼者,熟读兵书,成绩优秀,将门出身,衣食无忧,他有一位家喻户晓的父亲,他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如果这场该死的战争不发生,也许不久之后,廉颇蔺相如那一代栋梁老去了,他会勇敢地为这个国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可惜,该死的战争改变了一切,这一个天之骄子和他手下四十万青壮年,不得不抛家弃子奔赴沙场。这个军事理论的高材生,还没怎么参加过实践,就赶到前线了。纸上谈兵,只是因为大家恨铁不成钢,初出茅庐的赵括太稚嫩了,面对秦昭襄王、范雎、白起这三个人组成的黄金三叉戟,年轻的赵括显得太业余了。不过,赵括依然没有推卸责任,没有放弃努力。阵前,赵军的四轮梯队轮番冲锋,向敌人发动了自杀式的攻击,一队一队地冲上去,留下一堆堆的尸体,然后依次退回。开始还计划着突出重围,后来,眼瞧着秦国的阵地上增援的士兵源源不断,所有的人都绝望了。饥饿比等待还难受,而等待比死亡更痛苦,与其难受痛苦地活着,不如痛痛快快地面对死亡。赵括知道,今日如不能突围,必定死路一条,决定亲自上阵搏战,站在战车上,挥动兵器狂呼猛冲。他手下的那些亲信们都跟着他一涌而上,正在搏杀的赵国的士兵突然发现,自己的主帅也加入到冲锋的队伍当中来。万军丛中一声尖锐地呼啸破空而起,那就是带队冲锋的赵军主帅。或许,赵括就是想拼了,又或许,他根本是想通过这个举动,刺激自己手下的士兵再一次发动最后的努力冲锋。 赵括想突破敌人的封锁,但是在战场上,死神才不管你是官大官小,不是你官大就能优先通过的,在战场上有绝对话语权的是射过来的弩箭。迎着它走,不管你是谁,你必定会倒霉的。赵括开始冲锋没多久就被乱箭穿胸,秦军士兵的扁扁的三棱形的青铜箭头,毫不客气地扎在了赵括这个又可怜又可恨的家伙的身上。赵括,这个年轻的将星,赵孝成王心目当中挽救赵国的希望,狂叫一声,口喷鲜血,被当场射杀在秦军的阵营前面。在他倒下那一瞬间,他看到了秦军阵营当中的帅旗,这一面在血雨腥风当中被刮得猎猎作响的帅旗,上面无比清楚地写着一个刺眼的字——白。招聘文案组长期招聘志愿者: 1、公众号运营 2、文案校正 3、音频剪辑 4、历史爱好者投稿(人文,历史方向) 赞 (0) 相关推荐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非要坑杀四十万赵军 战国四大名将 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四位将领分别是: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千字文>中写道:"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可见这四位将领功绩非凡. ... 当年白起真的坑杀了40万赵军?考古人员挖开坑杀遗址,揭开了谜底 白起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他知晓兵法,擅长用兵和打仗.曾经多次为自己的国家秦国立下过不少的战功,在成为秦军主将30多年的时间里,他曾经攻下了70余座城,更是为统一六国做出很大的贡献,后面被封为武安君,只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赵括 纸上谈兵 秦国进攻赵国,赵兵屡次战败,廉颇便下令坚守不出. 赵王以为廉颇是胆怯,气得多次斥责廉颇. 秦国的范睢又派人去赵国施行反间计,散布说:"秦国所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秦国不怕廉颇,而且他也快投 ... 赵王为什么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宿将廉颇?临阵换将也是无奈之举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一场非常重要,也非常著名的战役.在"长平之战"中赵国军队阵亡四十万,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虽然赵国没有因为"长平之战" ... 赵武灵王造就强武赵国,长平之战后依旧将星璀璨硬抗暴秦四十年! 一代战国雄主赵武灵王赵雍在父亲赵肃侯死后,灵前即位,当时天下诸侯兴起"相王"之乐,特别是魏惠王急着要在中原立威,率先称王,便立马拉着三晋老兄弟赵.韩两国同时封王,韩侯一向贪小便宜, ... 吴起破秦兵50万,白起坑杀赵兵45万,他们到底谁更厉害? 中国历史上有过一段极大的分裂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其中自公元前770始自公元前221年结束共经历了差不多五个世纪.在始皇帝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之前,中国在这个时代一直都是处于分裂割据的情况. 各国之 ... 长平之战时,为何白起下令禁吃羊肉?战后俘虏的一句话解开谜底 长平之战开打,白起下令禁吃羊肉,战后俘虏的一句话解谜 征战37年未尝一败的秦朝名将.武安侯白起,在长平之战大获全胜,奠定秦朝奠定统一大业的基础.众所皆知,白起为了这场战役做了很多准备,不过其中一项军令 ... 长平古战场出土古代石碑,学者悲叹:赵括再撑一会,白起必死无疑 导语:长平之战,是中国冷兵器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场战役,以其规模之大.伤亡之惨烈闻名.这场血战中,赵国四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血流成河.秦军获胜,但也伤亡过半,把国力都打空了.据说长平之战的血泊,木杵可以 ... 战国系列136:赵括殉国 血染长平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接演前文.赵括率领的赵军,在被秦军切断粮道,重重包围之下,仍然苦苦地坚持了四十六天.这是难以想象的四十六天,是度日如年的四十六天,更是一步步走向绝望的四十六天. 在这四十六天里,随着 ... 战国系列134:军权更替 赵括大战白起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接演前文.秦昭王略施小计,在赵国是散布谣言,竟然让赵王换走了廉颇,而送来了赵括.于是即刻任命武安君白起率领一支部队前往前线,接替了王龁的指挥权.为了不打草惊蛇,秦军对外宣称的主帅依然 ... 战国系列133:马服子赵括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接演前文.赵国向秦国求和未成,反而呢,让自己陷入到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就在赵国进退两难的时候,一则流言在国内悄悄地传开了.这个流言意思很直白,就是前线打仗的廉颇不行,秦国怕的是赵括,赵 ... 给战国赵括说句公道话,不止纸上谈兵也打过胜仗!莫以成败论英雄 原创不易,请您关注公众号[文旅太行]并分享,举手之劳,支持原创: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博主微信:shexianhanjiang 战国 246 重重包围——白起如何用二十万大军围困赵括四十万大军? 赵括是幸运的--含着金钥匙出生在蜜糖水里泡大,对于他来说他是体会不到白起的辛酸.出身名门生来就是赵家的公子哥儿,锦衣玉食.时常漫步于邯郸城内,所有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要给他几分面子.他几乎不用努力就可以 ... 战国 245 诱敌深入——赵括终究中了秦国人的计谋 来到长平前线以后,赵括大刀阔斧的改革,把自己前任廉颇将军留下来的一些规矩通通改得面目全非:军垒--合并.各级将领--换人.免战这个规则--取消.手下的人就来劝:初来乍到的还是不要先轻举妄动,还是坚壁清 ... 战国 242 反间计——赵括被流言蜚语推上了战场 1951年4月,在我国山西省高平县釜山老背坡发现了一具古代的男性骨骼.胸膛里插有两枚扁型的三菱青铜的箭头,从箭头方向来看是从背部射到体内的,死者大概三十岁左右,身高一米七五上下.死者的腰间右侧有一把佩 ... 战国 213 智取麦丘城——赵括并非“纸上谈兵” 上次为您说到,赵惠文王给赵奢下了死命令,一个月之内一定要打下齐国的麦丘.赵奢原本是个文官,国家税务局局长,这回领兵出战,而且这一次还把宝贝儿子赵括给带在身边,算得上是赵括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不过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