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巨淋巴结增生症影像诊断

腹膜后间隙之间的交通

尽管三个间隙解剖上是完整的,但之间存在潜在的交通,一个间隙的病变可波及另外的间隙。同侧的三个腹膜后间隙在髂嵴平面下潜在相通;两侧的肾旁前间隙在中线潜在相通;两侧的肾周间隙在中线是否相通,存在争议,多数人认为潜在相通;两侧的肾旁后间隙中线不相通,但通过腹前壁的腹膜外脂肪层使两侧在前方潜在相通;盆腔的病变可直接蔓延至腹膜后三个间隙,直肠、乙状结肠的病变也容易波及腹膜后间隙;任何一个间隙的病变,可因为脓液、胰腺消化酶的作用或肿瘤的侵蚀、破坏筋膜的屏障作用而直接侵犯其他间隙。

巨淋巴结增生症

又称Castleman病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结良性增生性疾病。好发于青中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由Castleman等人于上个世纪50年代首先报道,病因未明,可能与:慢性炎性反应,服用药物或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发病部位:可见于淋巴结存在的任何部位,纵隔多见,约占60%-70%,颈部次之,约占10%-14%,腹部较少,约占5%-10%;主要发病于淋巴导管、淋巴干等较大淋巴管道附近。胸部沿纵膈、气管淋巴链发生,发病部位依次为中纵隔、肺门、后纵隔、前纵隔、气管旁,腹部病变多发生于腹膜后。

病理改变

为淋巴组织和小血管肿瘤样增生,特点是增生的小血管透明变性的生发中心;

病理上分为透明血管型(80-90%) 、浆细胞型(8-10%)和混合型(罕见)。

临床分型Weisenburger等按病变的范围将其分为局限型(多)和多中心型(少)。局限型主要为透明血管型,手术切除预后良好;多中心型主要为浆细胞型,预后较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