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语文学习常常要背诵大量的经典古...
我们知道,语文学习常常要背诵大量的经典古诗文。诗歌因其短小精悍、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容易背诵;而古文大多由于篇幅较长,句式长短不一,错落变换,甚至佶屈聱牙,往往难以记诵——即便当时强行背住了,事后也很容易遗忘。其实,背诵古文是有很多方法的。下面以韩愈的《师说》为例,简要谈谈经典古文的背诵要诀。
一、居高临下,整体感知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正面阐述老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和以什么人为师等问题,重点是批判当时流行于士大夫阶层中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教育、勉励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就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主要精神看,这是一篇针对性很强的批驳性论文,表现出作者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全文篇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首先,当然是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包括文中可能含有的个别通假字、生僻字、多音字等;其次,是把握节奏,除了明确标注标点符号的地方,还要注意长句中的停顿。在此基础上,反复读熟,直至口舌婉转自如。
记住:读熟的标准是——句子能脱口而出,段落能一气呵成。当然,在读的过程中要理解句意,分清其结构层次,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转换。诚如是,那么,这篇文章就如同出自自己之手,脱口而出,一气呵成,便不是难事,而且会经久不忘。
……
三、划分层次,理清思路
全文共有4个段落,500多个字符,最难的当属第二自然段。姑且以此段为例来谈背诵。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总起句,连用三个感叹句,表明情感态度。)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此处省略主语,即批判的对象“士大夫之族”)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总结句,照应段首,并再次将“巫医乐师百工”与“君子”进行对比,表达态度。)
本段总体上是“总—分—总”的结构。先连用三句感叹,表明对当世学风的态度,然后分四层从不同的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中流行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先以“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指出圣与愚的分界就在于是否从师而学;再以士大夫对待自己的孩子跟对待自己在从师而学问题上的相反态度作对比,指出这是糊涂做法;接着,批评了“童子之师”的错误做法,作者认为“小学而大遗”,这是不明智的;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不耻相师与士大夫耻学于师作对比,指出他们的偏见和错误。文段最后,照应开头,并再次将“巫医乐师百工”与所谓的“君子”即文中批判的对象“士大夫之族”进行了对比,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批判态度。全段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说理方法,感情充沛,具有说服力。另外,需注意一个细节——段首是“师道之不传”,末尾是“师道之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