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前的幸福长啥样?
1
什么是幸福?
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着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
我冷了,他穿了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
我想上茅房,只有一个坑儿,你蹲那儿了,你就比我幸福。
这是电影《求求你,表扬我》中男主人公杨红旗(范伟)心中的幸福。电影上映于2005年,现在网上只有腾讯视频才可以观看。
杨红旗是南京城乡结合部分的农民,在城市里的建筑工地上打工。
2004年情人节那天,因为夜班的工友有事儿,他帮忙顶了一个班。那天晚上南京城里大雨滂沱,在半夜回家的路上,杨红旗向食杂店老板(巩汉林)借了件雨衣。他路过粉巷的时候,听到有女子呼救。杨红旗寻着声音找去,发现路边一个男子正在对一个年轻的女子施暴,女子的衣服已经被脱光。男子发现雨中踉跄而至的杨红旗后,落荒而逃。被救的女子叫欧阳花,是个女大学生,她说他要感谢杨红旗。
几天后,杨红旗来到了《明天晚报》编辑部,接待他的记者叫古国歌(王志文)。
杨红旗说:你们要表扬我。
古国歌问:我们为什么要表扬你啊?
杨红旗答:我做了件好事儿,我救了个人。
古国歌问:老人还是小孩子?
杨红旗答:是个姑娘。
古国歌问:你做好事就是为了表扬吗?
杨红旗反问:做好事不值得表扬吗?你表扬我,有人会幸福。
古国歌问:什么是幸福?
杨红旗回答了以上那三点,编辑部里一片大笑。古国歌觉得杨红旗来无礼取闹,打发他走了。杨红旗走到门口,回过头来对笑他的人说:有什么好笑的,我快38岁的人了,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电影的编剧是刘震云和导演黄建新,制作人是冯小刚,几个会编故事的人设计出来的台词一定与众不同。
电影开头就回答了什么是幸福——温饱和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对幸福的要求并不太多,可以说少得可怜。但实现这一点要求也非常不容易。
2
当然电影没有这么简单。
记者古国歌原以为杨红旗就是胡闹,可杨红旗一而再,再而三的找他,让《明天晚报》表扬他,因为他做了好事儿,救了一个姑娘。
杨红旗的执着让古国歌对事件产生了兴趣,想挖出事件的真相。
古国歌和助理谈伟(廖凡)来到了大学,找到了欧阳花(陈好),欧阳花在古国歌面前大哭了一场,说:自上中学之后,就总有人把不好的事往她身上安,她不知道为什么。
情人节那天的晚上她根本没有去粉巷,根本没有遇害,更不可以认识杨红旗,还有同学可以证明。
这让古国歌再次相信杨红旗是胡闹,回到家里古国歌的妻子刑警米农(苗圃)闻到了他身上的高档香水味,说事件不一定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杨红旗依旧来报社找古国歌要表扬,古国歌没办法,提出带杨红旗去大学和欧阳花对质。
到了大学门口,杨红旗胆怯了,他说,他不想见欧阳花,他不想得到她的感谢。
提出当晚借雨衣的事儿,说食杂店老板可以证明。到了食杂店,老板说,当天雨太大,什么都没有听到。
杨红旗又说他报了警,派出所有记录。到了派出所,警察(句号)认出了杨红旗,但他们出警后什么都没发现。并说他们的片区的治安管理优秀片区,别说是强奸,多年来连盗窃的事件都没发生,最多的是邻里吵架,提出让报社帮他们宣传一下。
所以能证明杨红旗当晚救人的证据都没有了,古国歌再次想放弃此事。
3
而就在这个时候,欧阳花却主动约古国歌去喝咖啡,说他快毕业了并找到了很好的工作。而这一切被警察老婆米农跟踪了。米农说欧阳花一定有问题,再次提出让杨红旗与欧阳花当面对质,并且她将以古国歌的助手身份参与,从警察的视角来评判此事。
对质当场,欧阳花否认见过杨红旗,并质问杨红旗为什么无中生有,破旧她的名声。
杨红旗当场一言不发,连看都不赶看欧阳花。这让古国歌非常生气,问他你为什么不敢看欧阳花?杨红旗说,我不敢看她,一看她我就想起当天晚上,她光着身扑在我怀里的样子,我不要表扬了,这事儿就算了。
因为古国歌在这件事上付出了太多的精力,惊动了社长(刘子枫),社长说,可以到杨红旗的家里去调查一下,反正也不远。
4
古国歌来到杨红旗的村里,提前得到消息的村支书带领所有村领导(包括小学校长)热情款待了古国歌,想让古国歌报道一下他们村这么多年取得的成绩。
当古国歌提出要见杨红旗的父亲时,村干部都无语了。
在一个破旧的老房里,一个将死的老人躺上床上,家里所有的墙上都贴满了老人一生得过的奖状。
杨红旗的父亲是那个时代的老劳模,他一生活在表扬声中,把荣誉视为生命。
他得了癌症几个月了,他唯一的一个遗憾是很老实、很孝顺的儿子没有得到过一次表扬。至今他还保留着他当年上《明天晚报》的报纸,那张照片就是社长当记者时拍的。
从杨家出来,古国歌气愤地问村领导,这样一个老人,村里为什么不管?
村书记很无奈,说,老人为了不花国家一分钱,不肯上医院治病,村里给他的补助,他一分没花都捐了希望工程。
至此,古国歌解开杨红旗求表扬的迷,但还是不能确认杨红旗到底有没有救人。社长认为应该为了老人给杨红旗表扬,但古国歌还是觉得这是不实新闻。
没几天,村书记来电话说杨红旗的父亲去世了,社长和古国歌去吊丧。杨红旗看到古国歌后无比气愤,当古国歌看到杨红旗把父亲所有奖状,也包括那张老人家留了多年的《昨天晚报》投入墓坑埋葬的时候,他开始自责。
电影本应到此结束了。埋葬的奖状代表那个多少人为之付出一生的乌托邦时代结束,建立在贫穷上的荣誉不过是一张纸,但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那是他们的命,这样的命值钱吗?
这样的问题也值得思考。
当我看到707分考上北大,并作文《感谢贫穷》女孩家的一墙奖状时,我想到了电影里的那一墙奖状。电影是瞎编的,13年后,依然有人感谢贫穷,历史的影子太长。
电影还没有到最精彩的部分,我也不想草草了事。
温饱和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还是人人都关心的话题,我们管它叫幸福。
剩下的明天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