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86版《西游记》的幕后英雄!你知道吗?

大象无形,大家无声

文 | 老杨

昨天,网上各媒体报道了86版电视剧《西游记》导演杨洁辞世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伤感和缅怀。

1

86版《西游记》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特别是对65到75年这个年段出生的人,影响极深。

因为86版《西游记》为这一代人讲述的不是神话,注入的是精神。

是“敢问路在何方”的探索;是“哪怕是野火焚烧,哪怕是冰雪覆盖,依然是志向不改,依然是信念不衰”的追求;是“为什么?偏有这样的安排”的命运叩问;是“强者为尊应让我,英雄至此敢争先”的豪情;是“何必西天万里遥”的安然,也有“远去矣,远去矣,从今后梦萦魂牵”的无奈。

而65到75年这个年段出生的人是现代社会的中坚力量,86版《西游记》给了这一代人理想、信念,甚至还有爱情观。

昨天看到很多这个年段的大家撰文缅怀杨洁导演,这里面既有对电视剧本身的认可,也有对逝去的青春时光的留恋。这个年段出生的人现在都已步入了中年,他们是从那个理想的时代走来的。而今天,面对新时代的冲击,他们在迎接新挑战的同时也要面对“中年危机”。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个充满理想的年代,也可以说是新中国的青春期。虽然还是懵懵撞撞地前行,但总能看到希望。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改革开放的成果已经显现,整个社会一片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影象。那是一个蓝天白云、碧树绿草、小鸟歌唱的年代。就是这样的时代才拍出了86版《西游记》。

那时导演杨洁已经50多岁了,50多岁的女人在那个年代是很标准的老太太,杨洁是个严肃、认真的老太太。

1949年6月2日,20岁的杨洁第一个向青岛市民报道了青岛解放的消息,她解放后在青岛电台工作。

1954年她从青岛人民广播电台调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58年进入中央电视台,1961年开始担任央视戏曲节目导演。1976年参与为毛主席录制传统戏曲曲艺节目,并在湖南拍摄过湘剧传统戏《追鱼记》等上百个湘剧剧目。

1980年之后开始导演电视剧,并做舞台转播工作。

2

86版《西游记》是1986年上演的,这部电视剧1981年就开始筹划了,1982年开始进入实际工作状态,到1986年已拍出了十几集,开始在央视上演。到1988年拍完了25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停拍。十年后,1998年重新开机,拍摄了《西游记续集》,共16集,算为86版《西游记》画上了圆满句号。

86版《西游记》的开拍说起来是被动的,因为出现了日本版的《西游记》,并在港澳台和东南亚电视台热播。

日本的这部电视剧是在1978年拍的,当时日本、港澳台的电视行业都已经很发达,而我们的电视行业才刚刚步入普及、起步阶段。日本版《西游记》进入香港后,受到了香港观众的热捧,并引起了大陆知识份子、学者和电视工作者的关注。

对日本版《西游记》的最大争议是对原著的尊重,我们认为日本版《西游记》没有尊重原著,是对中国文化的伤害。特别不能让人接受的是唐僧的扮演者是日本当红的女演员夏目雅子。中国人无法接受唐僧是个女的,那个时候我们对电视剧还没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1981年底,中央领导同志鉴于转播的日本电视连续剧收视率远超过其它剧目,以及从日本购进的电视片《西游记》收到数百观众写信抗议这些现象,决定开始尝试拍摄自己的名著改编剧,中央电视台副台长让当时在从事舞台转播工作的杨洁组织班底,着手进行《西游记》的拍摄 。在1981年至1982年,中央电视台筹备拍摄的电视剧《西游记》,由杨洁导演建组。

3

86版《西游记》上演之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轰动,引起轰动的原因不是这个神话故事有多神,而是电视展现出来的现代拍摄手法。

现在86版《西游记》是儿童电视剧、假期剧,会觉得在拍摄手法上有些稚嫩。而在当时86版《西游记》是声、光、电在电视里的最好结合,代表先进,代表创新。在现在这种强大后期制作的支持下,很难想象在没有电脑后期制作的情况下能拍出那样的效果。

如果说86版《西游记》的声、画效果让人耳目一新的话,86版《西游记》的音乐就是经典之作;如果说86版《西游记》的拍摄展示了时代精神,那么86版《西游记》中的音乐就是探索、创新、向着理想勇往直前这种时代精神的载体。

可以说86版《西游记》离开了电视剧中的音乐,就只能是一部关于神话故事的电视剧。影视作品通过声、画、时空表现一切,而声音中的音乐元素在作品中可以做到强有力表达,也是最强制性的表达。

对于86版《西游记》的音乐,所有人都会唱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奠定蒋大为在中国乐坛的地位,其实最早这首歌的演唱者并不是蒋大为,而是女歌手张暴默。后来才换成了蒋大为,由此,张暴默到现在还大为不满。

《敢问路在何方》是这部电视剧的灵魂曲,没有《敢问路在何方》就是没86版《西游记》的高度和时代精神,《敢问路在何方》在引导人们探求中国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回答了现实的问题,“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歌词的表义是直白的,曲子的表义则更加深刻。

大多数人对于这首歌只知道唱者,不知作者。

86版《西游记》的所有曲作者都是许镜清,词作者是阎肃老师。

电视热播之后,《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更是红得发紫,据统计,海外华人有近90%的人都会唱这首歌,国内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敢问路在何方》被多家媒体评为十大金曲,但是,主办单位竟然找不到作者发奖。北京电视台在事后找到许镜清的时候,补发了一个奖杯,许镜清是在传达室接受这份荣誉的。

杨洁拍为了拍好《西游记》,在全国网罗能人,六小龄童也是大撒网被打出来的,杨洁用了一个600度的大近视眼塑造了一个火眼金睛的形象,看了像是传奇,其实里面有哲学的思想——什么都看不见的人才是“火眼金睛”。

在农业影视中心担任曲作者的许镜清也是在杨洁征集作品中被发现的。

许镜清是个灵感型创作者,为音乐本身服务。

在创作《敢问路在何方》的时候,他坐在公交车上,看到了北京当年还没有成型的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现在已搬迁到了河北)忙碌的小商贩产生了灵感。

他后来说:我往窗户外边看,当时改革开放没多久,动物园那个地方,小商小贩特别多,满大街的吼。天空还飘一点点的雪花,那伙人在那儿忙忙碌碌,为了吃穿,为了生活在奔波,在辛苦自己。我就想,人这一生就是这个样子的,有钱的是这样,没钱的更是如此。人的一生为什么活着?突然就冒出来了一番番春秋冬夏……,我一下子浮想联翩。

可这时,他没有纸也没有笔,他想快点把头脑中产生的谱子记下来。下了车,他把一盒烟倒出来,拆开烟盒有了纸,笔呢,看到位路过的小学生,向人家借了支笔,就在身边的电线杆上写了起来。那借笔给他的小学生产生了疑惑,关切地问了句:“您没事吧?”回到办公室,许镜清很快将这首曲的其他部分写完,整个过程不过20多分钟,一首传唱至今的曲子就诞生了!许镜清说,“艺术创作不是靠痛苦的折磨,而是要抓住脑海中瞬间产生的灵感。”

在86版《西游记》电视中,音乐界认为最牛的音乐还不是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而是电视剧的开篇音乐《西游记序曲》。

开篇音乐那种宏大开放的气势就是一种向上的精神,就是一种义无反顾的追求。

从音乐的角度讲《西游记序曲》是中国现代音乐集大成者,有业内人士说是“跌宕起伏,异彩迭出”。

整个歌曲编曲大气凛然,层层推进,配器丰富,多重元素混搭而又自然。整个曲子不到三分钟,电子乐+民乐+交响乐+无歌词人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特别里面电子合声器和低音贝司的使用让中国的流行音乐人耳目一新,原来流行乐器也可以和民族乐器这样结合,也可以演绎出神异、武打、浪漫、佛教、坚韧、滑稽这么多的主题,堪称神作!

就是这样的神曲,前面的鼓点声音的灵感是来源于建筑工地农民工的敲饭盒声。这是许镜清的了不起,也是那个时代的伟大。

《西游记序曲》的定调和《敢问路在何方》的收尾,奠定了86版《西游记》的主旋律:不是一部神话剧,是一部时代精神剧。那个向上的、有理想、有追求、有思考的时代精神。

当时,86版《西游记》中的大量电子音乐在播放到第十一集的时候遭到了有关领导的质疑,说没有民族风格,太洋了,要求杨洁换音乐。可以想想如果没有那些电子音乐制造出来的那种富的时代特色的仙幻境界,都换成古琴、古筝等民乐那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就只剩下拜佛求仙了。

好在,杨洁导演讲了一句很强硬话,把领导吓了回去。“如果艺术上让我负责的话,这个事情你就不要管,如果说艺术上你不要我来负责的话,我拍完了片子之后,交给你去做后期,我全都不管了。”

杨洁去世了,享年88岁;许镜清健在,今年75岁。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但没几个人知道导演和曲作者。

没关系,这很正常。

大象无形,大家无声。

4

对于我来说,86版《西游记》是我的音乐启蒙老师,我从剧中的音乐开始喜欢上了音乐,当时听开篇曲就有一种血往上冲的感觉,感觉前程向天宫一样美好。除了开篇和结尾曲,我更喜欢的是《五百年桑田沧海》。

五百年桑田沧海

顽石也长满青苔

长满青苔

只一颗心儿未死

向往着逍遥自在

逍遥自在

哪怕是野火焚烧

哪怕是冰雪覆盖

依然是志向不改

依然是信念不衰

蹉跎了岁月

激荡着情怀

为什么

为什么

偏有这样的安排

86年的时候我十几岁,还不知道什么叫蹉跎岁月,只有激荡情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