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上午的阳光很好,我们今天有幸请到了两位诗友十方和天吴,他们多年热爱国学,并对此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心得。下边有请十方先生,天吴先生。(葡萄)十方:大家好!天吴:大家好!
易经、诗经、太公传兵法、周公作礼乐、管子、老子、孔子等等那么多广博精深的文化成果,不是突然出现的。举个例子,诗经似乎是突然出现的高峰。但是,司马迁说古诗有三千多首,诗经三百零五首,只是一小部分而已。虽然很多人怀疑这个说法,但是诗经之前已有长时间的积累,从历史记载和地下出土文物来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当然,在中国这样一个文明的末端,能够在同时期与人类的最高文明在思想上到达同一高度,也得益于西周统治的松散。尤其是西周中后期王室衰落后,人文思想的崛起,为这一成就提供了现实的土壤。诸侯国之间的争霸,也为人才提供了发挥作用的领域和经济上的支撑。而各诸侯国的先后改革,也为这些思想提供了得以实践的机会。这应当是百家争鸣的先决条件----古希腊当时是城邦体系,印度也处在各邦的混战之中。这也说明,分裂的世界,才是各种不同思想争鸣的环境,统一的世界,必然会出现一个主流的思想来指导秩序,从而导致争鸣的消失。而中国此后在没有这样高的思想成就,也跟人们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认可大一统有关。
至于奴隶社会一说,抛开无法实证的夏不谈,仅言商周,是不存在奴隶社会的。奴隶社会,意味着奴隶是社会劳动的主体,而其他阶层则是宿主,寄食于奴隶的劳动。而无论从商周的卜辞,还是周朝的典籍中,都可以看出,使用奴隶进行劳动的情况非常少,社会劳动的主体是自由民,而奴隶的最大用途,则是祭祀和殉葬。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商周不是奴隶社会,而是封建社会。而封建社会也截止于周,因为到了秦灭六国之后,采用的是中央直辖的郡县制,中国进入了王室与贵族共和的时代。
所以,对先秦的艺术成就,需要从思想成就的角度来考虑。正是思想上的自由,导致了艺术上的自由。而自由,则是高质量艺术创作的保障。
十
十方
而历史上,由于像竹书、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比较罕见,也使的先贤们在解释先秦文学时,没有足够的史料,而只能采用毛-郑-孔一脉的解释。到了有宋,对典籍的解释则是六经注我,即随意割裂经文,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对典籍研究来说,是极不可取的。而随着朱熹的理学成为国学,作为明清科考的标准教材,也使得对先秦典籍的研究,只停留在为先圣代言的阶段。当然,明末文艺复兴时期,各学者也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反思,而随即被满清打断,满清的一次次文字狱,则使得这一努力付诸东流。
因此,当前对先秦典籍的研究,我认为应当做好基础工作,即还原典籍原貌,这是从汉之后,从未来得及进行的工作,也是留给我们的机会。幸运的是,随着现代当代考古的发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可以让我们得以对先秦的典籍进行厘定。而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得查找资料极为方便,这都是古代先贤们所不具备的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应当尽可能根据考古发掘的各种版本,厘定典籍的初始文字,尤其是易诗书礼春秋老子等,这些是整个中国的源头。同时,应当尽可能进行横向的对比关联,分析有疑问的字句在卜辞、金文、简帛、以及其它典籍中的使用和引用情况,来得到最合理的结果。
至于后不证前,则是大量词句的含义,在后世往往变化很大。而后人对某个词句的解释,也是依据解释者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的,不能作为先秦时期该词句的释义。因此,对有疑问的词句,应当先看同时期的典籍是如何使用,其次看其之前的典籍是如何使用,两者都没有足够的资料时,才参考后世的解释。这样或许能够最大限度还原先秦典籍的原貌。
十方
诗经中诗的用途也是如此,颂是诸侯和王室的祭祀诗,大雅是记录先祖事迹的诗,用于正式仪式的背景唱词,小雅则是周王室诸侯兄弟之间往来的唱酬诗,被史官记载下来,用于后来燕饮礼中的唱词。邦风则是各诸侯邦贵族的叙事诗,所有这些诗,作者都是贵族。
诗经中一个典型的词,“君子”,对它的解读,必须依据西周的社会环境进行。君,在西周,指的是周王、邦君、封君。只有这三者的儿子,才能称为君子。在西周礼法尚未衰落的年代,这个范围是严格限定的。而诗经中的君子,大多指周王,其余的都是指周王室的诸侯、卿士,只有《大东》、《小明》两篇泛指周庭贵族。至于后世所谓的君子,在诗经中,则特定为“士”,即拥有一定知识的普通贵族。
十方
总的评价是东西周的诗歌和散文,代表了中国诗歌和散文的最高成就,没有之一。即便唐诗,虽然艺术风格比诗经丰富,虽然李杜的个人成就超过诗经里的单个诗人,但总成就还是比不上的。至于散文,则气势不凡的两汉散文和唐代散文,比起系辞传、文言传、周官、礼记、国语、左传、管子、道德经、论语、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等先秦散文来,就更加逊色了。不是后人的才华不如前人,主要是1先秦是文化轴心时代,后代很难绕道前行。2两周的思想自由,不是大一统的时代所能比的。
我们现在怎么读诗经?初学者看看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基本也就够了。如果要深入领略诗经的优美与高贵,国风、雅、颂的完整世界。我建议大家读一读朱东润先生的《诗三百篇探故》。这本书指出了五四以来诗经研究最大的误区,所谓“诗经主要是民歌”的主流看法。简直荒唐。诗经毫无疑问,主要是王公大夫士也就是贵族阶层的作品,西周春秋的平民和奴隶是写不出来的。这不是贵族高于平民的意思。而是当时的文化由贵族垄断,平民、奴隶没有机会进入诗歌史。
十方
十方
二0一六年元月于卮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