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孟萌 || 世界诗歌网“十二背后”杯中国诗歌擂台赛双冠军作品及其他

【作者简介】孟萌,男,山东济宁曲阜尼山人。山东诗歌艺术协会会员,世界诗歌网山东频道副主编。作品发表于《山东诗歌》《流派》《诗歌周刊》刊及网络平台。获全国大运河有奖征文三等奖,世界诗歌网擂台赛冠军。

“十二背后”杯中国诗歌擂台赛2020年10月8日冠军作品:

一匹马的遐想

孟萌

雨夜
一匹老马亮起它栗色的鬃毛
时间被沸腾割断
它抖落牛虻,灯蝇和嚼笼
如一个清洁的思想者

忘记那些奔跑的过往
泥泞与无辜鞭痕
想像离道路遥远
无人问津的白桦林
多么迷人的野马称谓

大雨冲进了屋棚
湿了草料,饮水,马灯上的油捻

中国诗歌擂台赛评论团评论员简评:

自由,被施以隐喻,一匹笼中老马,也有冲出牢笼,重归自然,在白桦林里不羁奔腾,做一匹野马的遐想。
现实的残酷,往往事与愿违,大雨冲进屋棚,湿了草料,马灯也熄灭了。遐想也归于乌托邦。
理想在与残酷现实的博弈中,往往充当了鞭子,牛虻,灯蝇,嚼笼的牺牲品,理想变成遐想,遐想转为梦想,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上述隐喻的本体,无疑是理想的“绞肉机”,我们常常想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典故。
但当基本的自由被置于囚笼,理想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了。
这首诗,以马,囚笼,雨夜简单语境,生发出深度的有关生存,理想的生命体验。将一个有些伤感的生存理想的命题,深入浅出地绘出。无疑是深刻的。
只是,第一节里,时间被沸腾割断,沸腾一词,有些令人费解,是否可以换一个更合适精准的词,这有待商榷。
——鲁侠客(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编辑)

一匹马的遐想,必然有一定象征意义的所指,思想或者其他。诗人从陈述、铺垫,和一些场景的描写,来衬托“一匹马”的生动形象和它存在的处境。“雨夜”,首先给我们一个说明,这不是一个寻常的日子。至少不是“阳光明媚”的日子。“一匹老马亮起它栗色的鬃毛”,一个“老”字,一个“亮”字,这就这匹老马的“资本”。“栗色的鬃毛”,多么美丽的鬃毛,它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沉淀,有着它不一般的迷人的色彩。至于老马“抖落牛虻,灯绳和嚼笼”,这些人为的物什如今对于这匹老马已经成为一种束缚的枷锁,“一个清洁的思想者”,要放弃一些什么。或者是要遗忘什么。“奔跑的过往”、“泥泞与无辜鞭痕”,是路途的艰辛?还是被迫与挟持?博弈之后与路的距离,这是给我们的一种思考。“无人问津的白桦林”“迷人的野马”,给人以感伤,也有深思。“大雨冲进了屋棚/湿了草料,饮水,马灯上的油捻。”这是最后的陷入,思想的陷入,附加一种绝望的情感,给读者留下一些丰富复杂的种种不同的感念,和一些黯然的文学色彩。
——冬雁(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编辑)

“十二背后”杯中国诗歌擂台赛11月10日冠军作品:

昌平山上

孟萌山顶的眺望
被耸立的机器遮挡
排列蛇行的卡车
正押运着村庄
永恒的河流
死于一张铰链样的渔网

孤寂老翁坐在一片断瓦
虚掷着时光
一只盘旋的鸽子绕着残阳

是的,除了这些
昌平山上再也没有任何景象
除了我们双鬓
染着一场风霜中国诗歌擂台赛评论团评论员简评:

自人类有建城史以来,城市与乡村的二元对立其实就开始了。随着近现代工业化程度的加深,这种矛盾与冲突更加尖锐。我们国家目前也面临着同样的困窘,虽然愿景是为了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缩小城乡差距。即便如此,乡村在面对历史从未经历的巨变,依然会感到阵痛与不适。此外也不排除因为城市不必要的盲目扩张,从而导致乡村优美自然环境与人文资源白白流失,造成无法弥补的缺憾。

本诗提到的昌平山,应该指的是孔子诞生地尼山之南那座山(如果是北京昌平,只能感慨祖国之广袤),也面临着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诗的第一节“耸立的机器”、“蛇行的卡车”、
“铰链样的渔网”,都交代得非常明晰。结果当然是村庄与滋养她的河流双双死去。这一切,都被昌平山顶的诗人看在眼里。他还看到“孤寂老翁”的落寞,为这位失去农民身份的老人未来而深深忧虑。此处诗人写道“一只盘旋的鸽子绕着残阳”,这是个人认为本首诗最好的一行,貌似隐忍的文字却蕴含着巨大的忧伤。也可以说诗人就是那只忧伤的鸽子,他在为村庄这枚夕阳唱着挽歌。此处没有“言尽”是最好的“言”,否则就不是诗歌意象,而只是心理意象。最后一节是不说之说,主要也是突显与聚焦第二节的画面,加重了这种乡愁失去的悲伤气氛,并隐隐透出一丝反讽与批判。

城市与乡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极,一个是赖以滋养的家园,一个是事业发展的第二故乡,都缺一不可。这首诗给我们的启迪或许是,要维持好两者的平衡,不管是发展乡村,还是城市建设,都要保护好自然生态,合理开发,才有可能减少这种矛盾。纵观全诗,文字与诗思虽稍显庸常,但因为话题重大,依然给我们以无尽忧思。
——刘亚武(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编辑)

城镇化的推进与山乡巨变是一个现在进行时。其价值所在与评说需要看人们认知进入的角度。诗人孟萌的《昌平山上》是悲情的,他固守于原乡的存在与流传,将绿水青山作为生命延续的客观环境和理想状态。但现实景况正如诗歌起句进行的描述,汽车在搬运山头,“愚公”在以现代化的方式“移山”。的确,如此场景随处可见。从旁人看来这是在发展,但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原住民的情感则有所不同,他们的人脉传承与故土情结已成了其生命之重。因而诗人用了甚有否定态度的“押运着村庄”等词语,如此推演自然是满目的荒凉之景。这个虚构的未来之景也只是诗人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下的定论,但对于山乡日新月异的建设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当然能够综合考虑保护好乡愁也是当下现实的命题,其诗也就有了警醒的正面作用。诗歌后两节的表现有些散漫,意象也缺少异外的惊喜,诗人还需要不断修炼文字炼金术,以此共勉。
——空灵部落(诗人、评论家,世界诗歌网评论频道编辑)

世界诗歌网“魔梨杯”首届中文同题诗大赛第十五周获奖作品:

本周诗题:无法停止的荡漾

孟萌(山东频道)

温柔之刃,或朴素之美
呈在夜色未央的窗台
装饰和收割

一个孩子如笋的手指
正掠过钢琴高亢低回的任何区域
风在琴键的黑白格上
任意逗留或起舞
他只是握一杯咖啡
单手完成了一首进行曲

炉壁烘烤着一本古老诗集
顺着窗隙探进来的翻云覆雨手
将一个鬓染之人按下又扶起
序章和尾页之间,一次次抽离
骨与肉的叹息,交织未完
却不知从何再延续

他们在永不平息的一泓时间流水中
恣意和落寂
完成翻飞的一生

我们

孟萌

晚酒,三个额际游鱼之人

啜秋日的血泣

养骨上渐渐的病退

我们此时如果在故乡

就任倒卧的影子,浸在沂河

时盈时渴的音鸣里

假如这仅是我们异乡的一次抱首

就留一个含泪却杯的人

午夜多凄冷,他需要照顾

两个突然年轻无度的人

可是,我们多恍惚

我们饮与不饮

对影还是仨人

现在,我们多醉

每晃一下,就又老了一回

先写好各自的地址

别写我们的小山村

写迢迢相遥

写一个,你想遗忘的远方

失渔

孟萌

鸬鹚,长喙一遍遍啄向月亮汪汪

主人失神地坐在院子里

虚掷双眸,糟乱冗积的渔网

一地寒光

切割着汛期与水性

南河的采沙机

像一只噬水的趴蝮

将一汪月色也当成一片水汪

淘换,沥干

侵入者的行程

崛立,狂欢

渔歌哑在旱裂船舷

鸬鹚知道了

它的新命运

旧年的观赏者

孟萌

那年麦秸,烧掉了星月

我的叔父,那油脂发亮的衣肘上

有一千颗蓖麻

而今他们都挂在墙上

成为乡村博览馆里的巨大油画

我和他们一样乘着摆渡车

从祖屋蓼蓝的旧址上出发

用佯装的目光四处观赏

可是,其实我是如此明了

分明是穿过鲁源二街的巷弄

就会到达圣人像

他们要再次买票打探我的旧年

我不去看那幅画

我在阳光亘古的光圈里涂染脸色

他们将会是如何惊慌的打量一个

麦秸一样的旅行者

和老农一般的米脂人

是怎样,混迹于他们的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