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走后,遇渣男社会 | 李子·早茶夜读252
252丨虹
李子金句
遇渣男,没饭辙,回家而死
娜拉走后,遇渣男社会
文/ 李子
大家晚上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李子。
这次读茅盾先生的小说《虹》。这本小说描写了五四之后的一个新女性,梅女士,冲破牢笼束缚走向革命的故事。前面领读者说茅盾刚写到高潮却戛然而止了。我这次说说对《虹》的这个世界的感想——还有茅盾和火凤凰的实际生活中高潮不断的继续,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一搜“秦德君”。
这个世界,还是孔乙己想维护长衫的面子而不得、阿Q也革命却赴了十八年之后的约、祥林嫂见了鬼,以及,老子们理水儿子们旱地撑船的时代。这个时代,娜拉和梅女士们离家出走了,天边架起一道虹。
有人说,那是象征自我解放的虹,也有人说,那是象征美好未来的虹。
但冥冥中,一个声音说,算了吧,这不过是水汽的泡沫、光影的迷幻。娜拉和梅女士们出走了,真的翻一翻那最大者(MAX)的书,就能解放的?
无非是两条路。
其中一条,早有先例。一个任姓男子和一个王姓女子,结为夫妻。我们不知道具体的日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甚至不知道任姓男人怎样娶到一个老婆的。按史景迁的记录:
关于这对夫妇我们所知道的是:1671年初他们已结了婚,住在郯城县城西南八英里以外的归昌集市边的一个小村子里。他们很穷,任靠给别人家当长工维生。他们有一座只有一间屋子的房子,家里面有一个煮锅,一盏油灯,一床编织的席子和一个草垫子。我们还知道结婚后的六个月里王氏和她丈夫及七十岁的公爹住在一起,但公爹因为和王氏不和最后搬到一里路远的一座房子里去住了。并且我们知道王氏独自出门大半天;她小脚,没有孩子,虽然邻居家有一个叫她“姨”的小姑娘;她的家前面有一片小树林;随着1671年的过去,在某个时候,出于某种原因,她离家出走了。
这大概的确不能算求解放——但应该算求挣脱了。王氏算是出走的先辈,而且很是大胆了——她跟人私奔走了。
娜拉走后怎样我们不知道,而梅女士走之后——还是找了仿佛体面的工作的。但王氏就明确的面临着困局:不仅小脚,路上不安全,一路躲避宗法和法律的制裁。更悲哀的是,不久以后被情人抛弃而孤单地留在路上的女人王氏,她压根就没有谋生的手段和机会。郯城社会没有什么工作提供给妇女们做。
出走真是一场噩梦。她只好掉头回家。结果就是她被丈夫谋杀了:
王氏的尸体整夜躺在雪地上。当她被发现的时候,她看上去几乎好像活着的一样:严寒给她死去的脸上保留了生命的色彩。
先辈变先烈。遇渣男,没饭辙,回家而死。
我们说说另一条路。她也是梅女士的创造者之一,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别号火凤凰,秦良玉的后人。
她经历有点像梅女士,但起初就没有梅女士的粘——这也是五四运动洗礼而诞生的新女性,她个性坚韧,特立独行,因学生运动影响而被学校开除——接着就认识了一批早期革命者,接受李大钊的推荐。本来,她要留学苏联的,但送行之时,因醉酒而被其中一个送行者给玷污。大好年华第一难——跳井求死不成,接着她就怀孕了。虽然是新女性,但听人劝,还是嫁给了强奸犯。这真是痛苦无比的选择:但比梅女士更能让人理解。也许是当时的社会风气带来的压力,也许是大创伤之后的心理特征不同,也许是她年龄还小——总而言之,娜拉是进了牢笼了。
梅女士还天真地想着掌控那牢笼,结果自然是办不到的。她粘粘糊糊地又去找旧人,阴差阳错去学校教了书。火凤凰1925年也去教了书,于是这婚姻的牢笼也就名存实亡。后来也是干革命,遇到革命同志刘,有情有义而又有缘无份:我不信梅女士走向革命的过程,不信翻几本书就能热血,但火凤凰的性格和际遇,我觉得更真实。所以,火凤凰说梅女士的原型是她的朋友,是她提供了这充满矛盾的角色素材——抄稿子的时候还做了润色,把人物对话修改为四川话——我大致相信她的参与。
只是,她这出走,以及干革命,终于遇到了她一生最大之影响的人。充满矛盾的人,写着无产阶级小说又喷着香水的人。在去日本的路上,以及在日本,人家疯狂的追求着:
我看见北欧命运女神中间的一个,很庄严地站在我面前,督促引导我向前。她的永远奋斗的精神,将我吸引着向前!——北欧命运女神中最庄严的那一个,就是你啊!就是我亲爱的阿姐啊!
这是多美妙的情话。这大概就是出走之后的幸福了。事业有了新的起点,情感有了新的寄托,人生有了新的幸福,虽然有一点不完美,但他不是承诺要离婚的么?无论是娜拉还是梅女士,都应该羡慕才对。
可是,还是要回国,还是面对了这结局:打了两次胎。一个四年的缓兵之计,然后人去楼空了。于是只能抓起遗留的安眠药,被骗的北欧命运女神也想再次告别人世了。
这先辈也差一点变先烈。有饭辙也不行,渣男一个又一个。
“我一个革命女子,何必受这份闲气呢?”火凤凰期间或许还能自救,但四年之约又不断的纠缠。这段生活,他人是怎么记述的?陈学昭《意外波折》描述:
回国后,侵占了他们的家,德沚姐只好走了。这位第三者和沈先生的母亲和两个孩子的关系也不好,并要虐待她们。由于沈先生从小孝顺母亲,是在母亲的抚养、教育下长大的,他也怜惜这两个孩子,于是请这位第三者离开。
“孔先生”固然是可敬而且无辜的,但“孔太太”肯定不是。他如果是孝顺,如果是怜惜这两个孩子,如何会舍得花大力气唱北欧命运女神的赞歌?!
梅女士的小说,我读了之后很是痛苦。并不是因为剧情的吸引或激荡,而就是因为这文字与故事本身进不去。说实话,我不喜欢孔太太写的故事。
但这生活,其实更真实。
我就一问:这社会剖析小说,到底剖析的是啥?这屡死未死的经历,不就是最好的素材么?!
本周主题书
2019.4.08~2019.4.12
「虹」
扫码购课
关注早茶夜读,从此阅读有谱系
每晚9:30,不见不散
本期主题
林家铺子
下期主题
理水
上期主题
本期编辑: 白水
早|茶|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