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慧真能与这个“家”割裂吗? | 宇帆·早茶夜读396

396丨家

宇帆金句

披上革命新衣的反抗与激愤

没有实实在在的思想和经历的沉淀

青年的一腔热血显得天真又幼稚

觉慧真能与这个“家”割裂吗?

文/ 宇帆

大家晚上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张宇帆。这周我们共读巴金的《家》,这是他的长篇巨制《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背景放在了二十年代初期的四川,当五四运动的呐喊声传到内陆闭塞地区,牢固封闭的封建大家庭也开始发生动摇裂变。一九三一年,在五四运动过去了十年,巴金心中的那股激流并没有停歇,他既留恋也愤怒,于是写下了“一个正崩溃中的封建大家庭的全部悲欢离合的历史”,为那些牺牲者“喊冤”、“控诉”,也因此,小说中凝聚了他浓烈的个人爱憎。

高觉慧,无疑是巴金塑造的一个身处高家,却与这个腐朽的封建大家庭站在对立面的叛逆者。尽管巴金多次解释,觉慧并不是写的他本人,但也不得不承认,为了让小说更加的真实,他的的确确将好些自身的经历放在了觉慧身上,也借觉慧的口去表达他那些无法阻挡的喷涌而出的情感。

受到五四感召的高觉慧,年轻、热烈,他控诉祖父的顽固专制,也不满大哥觉新的忍气吞声、“作揖主义”,他痛斥这个家里根深蒂固的封建家长制与旧礼教,也为那些命运因此而悲惨的牺牲者感到同情。他奋力反抗,参加学生抗争运动,和同学一起办刊,向心上人鸣凤——高家的丫鬟——表白,帮助二哥觉民逃婚……年轻热血的他无所畏惧,拿青春作武器,要奔向宇宙中心呼唤自由。他明白了自己要挣脱那些“旧的”,可“新的”又是什么?他弄清楚了吗?“他对于新思想还没有作深刻的研究,对于社会情况他也没有作精细的观察。他所有的只是一些生活经验,一些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和青年的热情。”披上革命新衣的反抗与激愤,没有实实在在的思想和经历的沉淀,青年的一腔热血显得天真又幼稚。

觉慧的心上人鸣凤,是高家的丫鬟,但“她跟别人不一样,她一点也不像个丫头,又聪明,又漂亮,还认得字”,她是觉慧在这个压抑暗沉的家里所能抓住的一抹明亮色彩。但关于这个少女可见的悲惨命运,他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关心。因为少女那双满怀着对他的祝福与爱恋的眼睛,跟外面的广大世界比起来,实在是太渺小了。他想和鸣凤在一起,想的却是“如果鸣凤是个有钱家的小姐就好了……”。觉慧的平等哲学中又有几分真实呢?好,如果照他所想的,如果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姐。那么大哥觉新和心上人梅芬,他俩是姨表兄妹,性情相投,互相喜欢,可最终也在家族的安排下,梅芬另嫁他人,然后守寡,抑郁而终。再者说,觉新在安排之下娶了瑞钰,是门人人满意的亲事,瑞钰样样都好,是个美丽体贴聪慧的女子,连“底下人”都喜爱她,可也在所谓礼教之下,临近生产被送到城外破旧潮湿阴暗的小屋而死去……

高公馆里,年轻一代没有选择婚姻的权利,女性更是没有话语权。革命的力量难以打破家庭伦理困局,青年的热血也掩盖不了他们的无能为力,往往是热诚有余,理性不足。面对那些无法解决的,会想“算了罢,小小的脑筋里哪儿装得下这么多的事情!只要我自己好好地做一个人就行了。”觉慧试图挣脱,而不是拯救,也没有能力援救,因为他想要打破的也是他有意无意需要依附的。出走与死亡皆是一种抗争。如果说鸣凤的自尽是为了不玷染她纯洁的爱情,那对于觉慧,是为他离家的火苗加上了一柴火。他要控诉的是制度,可这黑暗枷锁的承载体是与他血脉相连的亲人,他要冲破摆脱的恰恰是永远无法割舍……

还好,文学的力量本就是可以给人以希望的。觉慧最终离开了家,走向真正革命者的队伍。但他能真正与这个“家”割裂吗?不见得,至少现实中的巴金没有。高公馆后来怎么样了?接收了新的思想、教育的新一代青年们所组成的“家”的形态有什么样的变化?关注早茶夜读,从此读书有谱系。咱们下周再见。

本周主题书

2019.9.09~2019.9.15

「家」

关注早茶夜读,从此阅读有谱系

每晚9:30,不见不散

本期主题

憩园

下期主题

灭亡

上期主题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