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在堂读番禺名联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明在堂读番禺名联
胜迹名联
宝墨园名联
1、治本堂
治绩越千年有德于民留后世;
本源同一脉其清如水仰先贤。
【简评】
宝墨园治本堂原为包公厅,以包拯五言律诗《提训斋壁》第一句“清心为治本”取名,其意是为官清廉是治国的根本。堂内的对联:“治绩越千年有德于民留后世,本源同一脉其清如水仰先贤。”此联赞颂包拯的着力点有两处,一是治绩,一是有德。有政绩能民办事,而且在施政过程中保持清廉的精神,此为后人景仰的根本。更值得思考的是,即使在各种不利的政治环境下,包拯始终拒绝懒政,拒绝做个庸官。为官一处,造福一方。
2、龙图馆
投砚镇江流尚有遗诗明古训;
蜚声留宋典不曾枉法负平生。
【简评】
宝墨园龙图馆横匾下,有两副对联,其一是:“木石有灵再现包公济世事,匠师 无憾巧传百姓仰廉情”。其二是:“投砚镇江流尚有遗诗明古训,蜚声留宋典不曾枉法负平生”。第一副对联只针对园区的砖雕为能工巧匠涂脂抹粉,无甚可观,按下不表。
第二个联看点较多。颂扬包公辉煌政绩的同时,赞扬了包公的诗文,此外还点出一个包公在广东的故事。据说包拯在端州为官三年,清正廉明,教民种田、开井、医病,深受人民爱戴。端砚是名闻中外的文房之宝,当时有一制作端砚的工匠,对包拯非常仰慕,很想赠一端砚以示敬意,但包拯就是不收。后来包拯离任回京,这石匠便找机会请其家人包兴将敬送的端砚暗藏于船上。但船开至端州边沿的羚羊峡时,忽然乌天暗地,风雨大作,船不能行。包拯暗想:我在端州为官三年,难道做错了事,天理不容?想来想去,终究想不出因由,便盘问家人。包兴自知藏砚之事败露,便坦白认错。包拯命包兴马上呈上端砚。该端砚用黄布包着,他把黄布解开,见得该端砚果然品质极佳,造工精巧,便说:“端砚已不能归还其本人了,但也要归还给端州的人民。”便把端砚掷到水中,黄布也抛到水里。顿时,雨过天晴,风平浪静,掷砚的河面浮出一个掷砚洲,抛黄布的河面也堆成了一个沙洲叫黄布沙。现掷砚洲上还建起了包公庙,供后人敬仰。
前几年,一位国家领导人到肇庆市视察工作,听到当地官员介绍这个故事时,还勉励肇庆地方把包公和廉政文化做起来。一位好官员,对地方的文化影响力往往历千年的不衰。包公如此,潮州的韩文公到官七月,山水都姓韩的情况,也是如此。
3、龙图馆入门屏风联
清心为治本;
直道是身谋。
【简评】
宝墨园龙图馆入门正中是一座巨型紫檀木雕屏风。屏风高3.8米,阔4.5米,由5扇组成。中间是包公造像,一派刚正不阿之气,令人望而生敬。旁边有联,乃包公遗诗中两句:“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此是包公遗诗中的精粹,他的原诗是这样的:
书端州郡斋壁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作为北宋著名政治家,包公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他流传下来的诗仅此一首,可谓吉光片羽,却成为包拯一生为官做人的光辉写照。八十年代曾拍电视连续剧《包公》便以其诗为主题曲。
这个联虽然只有十字,却清晰地体现包公的为官之道和做人原则。修心养性是对自身修持的要求,正直无私的清官,一个为老百姓做主的官,就会被人拥戴,就会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历史证明,不论你作官还是为民,行得端走得正的人,流芳千古。心有邪念的人,往往会被历史遗弃,遗臭万年。
必须再提一下的是,诗名《书端州郡斋壁》,此诗是包公在肇庆任上写的,与我大广东着实有丝丝缕缕的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