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例话(13):岁时节日对联:春联


对联例话

(13)

岁时节日对联:春联

朱英贵

(本文刊载于《晚霞》杂志2018年第1期)

岁时节日,是指人们随着天时与物侯的周期性转换而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特定时日,诸如上元、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而春节则是一岁之首,也是中华民族在新年开始的第一个重大节日,俗称“过年”。

“春联”就是过年用的对联,是为迎庆新年新春的到来而张贴的对联,因此又叫“年对”,明代文人袁宏道《己亥元日晨起》一诗就有“官卑心亦暇,骑马看年对”的诗句。现在我们通常将旧历年称为春节,故称作“春联”,其实,在全国老百姓的心中还是把它看作是过年用的对联。过年用的“春联”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大特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诸多的文化内涵,下面就来简单谈谈春联的传统、寓意、撰写、张贴等相关的传统文化含义。

一、春联的传统及寓意

春联又叫“楹联”,楹联脱胎于“楹帖”,楹帖又源自“桃符”,因此可以说:春联发端于桃符。据《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所谓桃符,就是悬于门上的桃木。为什么要在门上悬挂桃木?这得从一个神话传说谈起。

据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记载:“上古之时,有神荼(shēnshū)与郁垒(yùlǜ)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章桃树下,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者),神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官常以腊(月)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卫凶也。”

又据宋代的《东京孟华录注》记载:“古书《山海经》曰:东海度溯山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其卑枝东北曰鬼门,万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众鬼之害人者。于是黄帝法而象之,殴除毕,因立桃版于门户上,画二神以御凶鬼。此则桃版之制也,盖其起自黄帝。故今世画神像于版上,犹于其下书右郁垒,左神荼,元日以置户间也。”

可见,从远古时代起,就有了“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的除夕习俗。后来,这一习俗发生演变,从“饰桃人”变成“立桃版于门户上”,画二神以御凶鬼,进而又变成桃符书二神字,“于其下书右郁垒,左神荼”。由雕刻而画像,由画像而写字,虽变得简单,却是一步步向楹联的形式走来,这种改画神像为写神名或写春词祝祷之语的桃符,如果把“右郁垒,左神荼”的二神名变成吉样话,那就是春联的雏形。

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春联起源于川蜀之地,因为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春联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主孟昶的“题桃符”。据《蜀梼杌》一书记载:“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

后蜀主孟昶嫌学士辛寅逊所题桃符文句对偶不够工整,便自己亲自题写了中国第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谁知竟然一语成谶,该联作于公元964年,第二年(965年)后蜀即为北宋所灭,而北宋来管理蜀地的最高长官名字就叫吕余庆,更为神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诞圣之号,也正巧叫“长春”,后蜀主孟昶真不愧为预言家,他撰写的春联泄露了天下格局变动的天机。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春联)的盛况。“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在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极力推广,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其后一直延续至今的经久不衰的风尚。

二、春联的撰写及内容

春联的内容包括门柱上的楹联和门楣上的横额,楹联是春联的主体内容,横额是楹联的题旨概括。一副好的春联,应当立意新颖,语言鲜活,避免千篇一律,且能鼓舞人心。

楹联张贴于门的两侧,通常是表达人们对冬去春来的喜悦心情,对新年吉祥幸福的良善祝愿,对家国兴旺发达的美好憧憬。楹联大致可有如下一些写法:

其一是描春景。春回大地,风和日丽,满目生机,春联自古以来就以描绘春景为常见笔法。例如传统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又如新春联:“高天冬去苏万物,大地春回放百花。”在描写春景时,一般喜欢常用一些具有新春特色的词,如:植物类的杨、柳、梅、竹、桃、李、杏等,动物类的燕、鹊、莺、凤、鹏等,器物类的锣鼓、爆竹、酒杯等,颜色类的红、绿、金、碧等。

其二是颂吉祥。祈福纳祥驱鬼避邪本来就是远古桃符的原始功能,在从桃符向春联演化的过程中,吉祥话语一脉传承。例如传统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又如新春联:“和顺满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在祝颂吉祥时,也可超越对个人与家庭的祝福,表达对祖国江山的赞美和对国家前程的祝愿。

其三是切时令。所谓“切时令”就是切合新年岁时的干支或属相,这都需要嵌入的技巧,因其能展现对联创造者的语文功力而颇具艺术性。所谓嵌干支的春联,就是当年是什么干支,在上下联中就分别嵌上这两个字。例如癸酉年的一副春联:“癸戴草头朝赤日,酉添春水上朱颜。”其上联说“癸”字加“艹”就是“葵”字,意谓葵花向阳;其下联说“酉”字加“氵”就是“酒”字,意谓饮酒成欢。干支字不常用,多为专用性的,所以这样的对联很难写。而嵌属相要略容易些,例如牛年过后迎来虎年的一副春联:“辞旧岁牛耕绿野,迎新春虎啸青山。”不过有些属相也很难直接入联,但可以另辟蹊径,比如羊年春联:“三阳开泰,万象回春。”以“阳”代“羊”也别有韵致。

其四是抒胸臆。可以将过去一年发生的事、目前正在发生的事以及将要出现的事写入春联,此谓以时事入联,借春联形式夹叙夹议,抒发一己之见。例如1940年《大众日报》上的一副春联:“保卫家乡方得太平耕绿野,驱逐日寇才能安乐过新年。”这一联的“耕绿野”和“过新年”切合春节,“保卫家乡”和“驱逐日寇”切合当年时事。又如当代对联界才女胡静怡1999年撰的兔年春联:“反腐肃贪务穷三窟,发家致富莫守一株。”这一联暗含“狡兔三窟”和“守株待兔”两个成语,切合兔年,而“反腐肃贪”和“发家致富”切合时事。

春联的横额又叫“横批”,粘贴于门楣之上,它跟对联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写好横额,可起到锦上添花或者画龙点睛的作用。横额的写法大致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对联写意,横额题名,例如“欢度春节”、“喜迎新春”等;二是对联写意,横额点睛,例如“五谷丰登”、“吉星高照”等;三是联额互补、相辅相成,例如“一帆风顺”、“五福临门”等。

三、春联的张贴及留存

春联源于桃符,而桃木颜色微红且随树龄增加而变深,红色有吉祥避邪的寓意,故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春联的张贴最好是将上联贴在右手边,下联贴在左手边,这才符合传统的规矩。但这样贴的前提应该是横额也是从右往左读的,如果横额是按现代书写习惯从左往右写的,那也就只好依照横额而将上联贴在左手边,下联贴在右手边了。总之春联的上联贴哪边要由横额的书写方向来定,横额是阅读春联顺序的导引。至于上下联的区分,则以收尾字上联收仄下联收平为准,上下联不可贴反。

张贴对联的时间最好是在旧历年的除夕夜之前,以示辞旧迎新之意,至于“之前”到何时并无确切时间界限,通常以腊月廿八、廿九、三十这几天为宜。至于春联的存留时间,因为春联有喜庆吉祥之意,所以通常要等到来年贴新春联的时候才将其摘除或者覆盖,寓意辞旧迎新,福运一年。春联在民俗中属于吉祥物,故意破坏别人的春联是一种不道德行为。

(未完 / 待续)

相关链接:

对联例话(8):对仗的基础

对联例话(9):对仗的讲究

 对联例话(10):对仗的思路

   对联例话(11):对仗的程度

   对联例话(12):对仗的特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