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2.12【2017-5-1】

#每日学论语#12·12

【原文】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译文】

孔子说:“只用几句话就能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承诺过的,从不拖延。

【微言微感】

子路这个人,是我最喜欢的孔门弟子。

子路是个实在人,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认准的事,马上行动,不宿诺;认准的理,敢于捍卫,连孔子都敢直言不讳。

最是难得,子路讲义气,豪爽,乐于分享。师兄弟谁需要帮忙,他能办的马上办,不能办的想办法办。

子路是个勇士,敢于赤手空拳打老虎,孔子自从有了子路,再也没有人敢当面不敬。

子路也是一个干才,政事能力超强。在孔子周游列国客居卫国时,子路做了卫国孔悝的蒲邑的"蒲大夫",前后3年,取得不少政绩,深得孔子称赞。孔子一行人,从入境开始就赞不绝口:“好啊!由严肃而相信了!”然后进入城邑又说:“好啊!由忠信以宽容了!”到庭院:“好啊!通过观察来判断了。”

本章,究竟孔子是批评子路偏听偏信听了一面之词就草率定案呢,还是称赞子路见微知著,具有超强审案、断案能力呢?

显然是后者。子路无私,无私则无畏,无私则容易客观公正。很多时候,真相很简单,但是人事关系太复杂,断案人身不由己,投鼠忌器,都想不得罪,自然审案就麻烦了。而且许多断案的,“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自己行不端,立不正,贪赃枉法,欲盖弥彰,用谎言来掩盖真相,当然就困难了。

“片言可以折狱”,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

世上的事,很复杂,也很简单。真相往往是有逻辑性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之间,我们需要分析动机是什么?事件细节是什么?时间地点证明人的矛盾点是什么?反常即为妖。不同角度的矛盾点,就是问题的突破点。

我们看神探狄仁杰,看包公断案,看福尔摩斯探案,包括近来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侯亮平他们断案……总体上,就是人证、物证、逻辑分析。

孔子最后说: “子路无宿诺”。很多学者都说,这和前边的“片言折狱”,风牛马不相及,丝毫没有关联。后者只是表现了子路为人信守承诺取信于人,子路虽然不好学却重行。类似的内容还有:“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又闻”。

我喜欢《论语》,就是因为里面的人物,尽管都很伟大,但是都很真实。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一样的,从孔子、颜回,到子贡、子路……每一个人性格迥异,但是都有优点也有缺点,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尤其是子路,被老师批评最多,对老师最是忠诚。豪爽大气的同时眼里不揉沙子;勇敢正直的同时鲁莽草率;行动力强的优点后边还有不好学习;老师一表扬就昂头挺胸好臭美;老师骂一顿呵呵一笑,该怎么还怎么……

不过,作为老师,读完这一段,我想到的却是另外的道理:在教育教学中,我反对“片言折狱”。

学生发生了冲突,不要马上下结论,要通过“六问法”来引发学生自我教育:

一问发生了什么?心平气和,要让学生陈述事实。

二问你的感受和心情?要保持中立,接受学生的情绪,不要评判。

三问我能做什么?要真诚冷静,千万不要马上讲道理作分析,要让学生觉得我们是一伙的,老师是值得信赖的。

四问你觉得如何处理好?要打开学生问题解决的思路,只说一句话:“哦,你先这样做,有什么弊端吗?还有好方法吗?“

五问你的选择是什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选择办法,自己分析利弊。

六问你的计划和操作步骤是什么?肯定学生大气,肯定学生有智慧,即使学生选择了错误的方法,也要通过追问步骤和后果让学生自我修正。

同样,好老师在课堂也忌讳”片言折狱“,不要马上盖棺定论,让答案在风中飘一会。课堂上老师用得最多的话是:”哦!你的答案是这样的?为什么要这么做?你的具体想法是?你觉得还有不同的思路吗?”

当然,我理解的子路“不宿诺”,就是今天我们经常谈到的“课课清,日日清,周周清,单元清”,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今日事今日毕!”“问题不过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