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2.21【2016-8-14】
#每日学论语#2.21
【原文】
或谓孔子曰:“子奚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yì 通“移”)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jī)为为政!”
【译文】
有人对孔子说:“您为什么不出仕做官参与政事呢?”孔子说:“《尚书》上说,'孝啊,惟有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并把这种道德风气推延到政事上去。’这也就是参与政事了,为什么只有做官才算作参与政事呢?”
【微言微感】
孔子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那么孜孜不倦,努力学习,那么耐着性子和权臣们周旋,周游列国14年,颠沛流离,吃尽苦头,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实现自己的从政理想。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明明是好东西,却卖不上好价钱;明明有安邦定国的谋略,就是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在鲁国被“三桓”排挤,到齐国被晏婴挤兑,到了卫国、楚国情况大差不差——被尊重,不被重用。
最难受的是出卫国,在去楚国路上,幽谷被围,居然被一群暴徒莫名其妙围攻,还屈辱地签订了不回卫国的协议。
“幽谷被围”的时候,粮食吃完了。弟子们饿得眼冒金星,一个个情绪低落,很多人都开始怀疑这样奔波值当不值当。但孔子弦歌不辍。
子路(仲由)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厄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穷厄是很正常的事情。小人穷厄了就会做坏事。”
孔子知道大家心里不高兴,问子路说:“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的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呢?”子路说:“也许我们还不够仁吧?人们不能相信我们;也许我们还不够有智慧吧?人们不肯去推行我们的道。”孔子说:“是这样的吗?由,如果仁者一定会让人相信,怎么会有伯夷、叔齐?如果智者的道一定会得到推行,怎么会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去了,孔子让子贡(端木赐)进来,问子贡说:“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的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呢?”子贡说:“夫子的道至大,所以天下不能容。夫子为何不稍加贬损呢?”孔子说:“赐,良农能种植谷物却不一定能收获谷物,良工的技艺高明却不一定能顺应物理。君子能修其道,却不一定能为世俗所容。现在呢,你不求修道而求为世所容。赐,你的志向并不远大呀!”
子贡出来了,孔子让颜回进去,问颜回说:“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我的道不对吗?我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呢?”颜回说:“夫子的道至大,所以天下不能容。虽然这样,夫子推行您的道就是了,天下不容,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容然后见君子。道之不修,是我的耻辱;道已大修而不为天下所用,那是诸侯的耻辱啊。天下不容,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笑着说:“不错啊,颜家的孩子!假如你有很多钱的话,我可以给你做管家呀。”
从这里,我们看出,孔子不是不想做官,而是德能太突出(完美对别人是一种压力),势力太强大(功高震主,让人不放心),原则太坚决,个性太倔强,时运太不济,没有机会好好当官。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作为政法大学的校长,作为有政治理想的孔圣人,怎么会不愿意做官呢?
所以,有人问孔子:“你为什么不出仕做官,从事政治呢?”
孔子很尴尬。
他不得不自圆其说,强词夺理说:“《尚书》上说:'孝呀,只有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并把这种风气影响到政治上去。’这也就是从事政治呀,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从事政治呢?”
这话其实没毛病。
从政的目的是什么?治理国家,教化百姓,让国富民强,让百姓安康。
不从政能否实现这一目的?
老子、庄子,没有从政,但是他们的思想照亮古今中外,让很多人获得自由和自在。
孔子、孟子,没有从政,但是孔孟之道让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一代代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文化之根。
爱迪生、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没有从政,但是他们在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推动人类的快速发展。
袁隆平、屠呦呦也没有从政,但是在解决中国人生存问题上,他们居功至伟。
马云、马化腾、刘强东等,他们也没有从政,甚至连实业都没有发展,但是他们正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我们做教师的,也没有从政,我们不是局长,甚至不是校长,我们只是坚守一间教室,启蒙一群顽童,用星火之光,照亮周围的世界。
我们最不济,要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公民吧,做个普通家长吧,如果我们做个有良知的人,做个自食其力的人,做个传递正能量的人,这不也是在改变着世界吗?
用孔子的话说,我们孝敬自己父母,友爱自己兄弟,由内而外, 由近及远,点亮自己,照亮他人,快乐自己,感动周围,传递幸福,欢乐世界,日行一善,播撒幸福,让他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让世界因为我而精彩,这和从政的意义不是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