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志》探究(三)

弥足珍贵的康熙《德州志》

水畔杉 供稿 潘晓泉 整理

编者按:德州历史悠悠四五千年,文化底蕴深厚,那些曾经出现在历史长河中的人物、事件,如流星划过长空,转瞬即逝,却在后人的脑海里烙下深刻的印记。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记录这些史实的史料几经更迭,有些故事已经失去它本来的面貌,被错读、漏读,甚至以讹传讹,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发掘与传承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本版特开设“德州历史文化之谜”栏目,以期众历史文化研究者百家争鸣,对那些在德州成历史之谜的,或者未成谜而闻所未闻的,以及关系到德州历史文化重要方面的说法进行补充或更正,还德州一个真实的历史。

清朝的第一部《德州志》编刻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由知州金祖彭主修,故又称《金志》。这部志书由德州杰出文士程先贞编纂,他以毕生精力倾注此书,并有三位德州名进士协助纂修,更得到了志史泰斗顾炎武的指导与审校,极为珍贵,令人对此书心生倾慕,渴望睹其风采。遗憾的是,这部志书很久以前便在德州失传,众人徒有望洋兴叹。

亲历康熙《德州志》之珍贵

据朱士嘉先生的《中国地方志综录》载,清康熙《德州志》今世犹存仅三部,分别藏于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皆是珍稀之物。2002年暮春,笔者曾赴北京淘宝,办理完相关手续后,来到位于紫竹院北宏伟庄重的国家图书馆,峰回路转来到古籍特藏部。走进大厅,阅览室内排列着近似紫檀的方桌与太师椅,与大厅内的几位耄耋老者相映衬,颇为古色古香,更显宁静肃穆。书籍管理员微笑接待,帮助查询书目索引,告知笔者康熙《德州志》确藏于此,但需提供单位介绍信方可浏览。笔者随即与单位联系,单位介绍信三天后快递送到。但不料仅凭单位介绍信、身份证还不够,还需填写申请表上报主任审批,如此严格的手续实出乎意料。管理员告诉笔者,特藏部藏书都是国家古籍,非特殊情况不能出库,而且古书出库后,见一次光就会减少近60年的保存寿命,笔者不禁由不解转而感激。

审批通过后,管理员戴着洁白的手套,从库中捧出此书,将书放在桌上的木支架上,并用铜镇尺压住。管理员嘱咐笔者尽量少翻动,抄录时绝不能用墨水笔或者圆珠笔,以防污染古书,并递给笔者削好的铅笔使用,如此护书不禁让人感 慨,不由联想起周叔弢先生的“唾印爪痕”之戒。周叔弢先生生前是全国政协副主席,老一辈民族企业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天津开纱厂,将盈利的一部分用在收藏中国古籍上。为了使江南双百楼、聊城海源阁中的古书不致流向海外,他经常不惜重金收购收藏。十年下来,他抢救了无数古籍国宝,建国后都无偿献给了国家。周先生一生藏书特慎,经常叮嘱翻书勿留唾印爪痕。如今笔者亲眼目睹到这部志书,感受着管理员的精心爱护,顿生敬佩之情。

面对着康熙《德州志》,笔者开眼界、生感慨。三册全书极为平整,绝无折痕,传藏三百多年,仍如新印。书中字字清晰,与常见的印刷模糊之书迥然不同,此书是当年精印特选上报朝廷的样本,供朝廷编纂《大清一统志》选录资料之用。与其说是阅览,不如说是在欣赏,三百多年的保护之路,期间有多少像管理员如此精心,在改朝换代、时局动荡、八国联军抢掠中,又有多少人用生命保护才传承至今,不禁又让人对中华古籍的传承有序而感慨万分!

如此古籍国宝,若要复制必然更难以想象。笔者向管理员吐露想要复制的愿望后,管理员表示理解,并愿意给予帮助。此书二三百页,底本费等费用近三万元,而且要报领导特批。后来笔者周旋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并同广西师范大学联系,最终得以复制到清康熙《德州志》全本。

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康熙《德州志》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历史地位非同凡响,它体例独特,内容丰富。一般志书专列“艺文志”,专门收录有关地方的历代诗文,而康熙《德州志》将诗文附于有关纪事之后,如记德州董子祠,简叙其建立,然后收录程敏政的《德州董子祠记》,以及众多文人的咏诗,对正文记叙做了有力的补充,反映了德州董子祠在全国文化界的影响。这种正文纪事与附录诗文相映成趣,开创了修志的先例。

如此体例,承载了大量的史料与诗文,比明代州志容量扩大数倍,其中许多内容是对历史的追溯,如记德州三卫的沿革,比明代州志记载充实许多。所绘州城、州治、儒学、河道各图,皆比明代州志详尽,极具查阅价值。此外还有许多诗文被后世州志舍弃,失去传承,这些都成为该书的独特珍贵记载,如皇帝谕祭程绍、谢升、赵继鼎的谕祭文,记明代诗人王世贞寓寄抬头寺读书送书的故事,明清众多著名诗人对德州的咏诗等,这些珍贵的诗文资料,都随着清康熙《德州志》的复现而重现,对于今世发掘研究德州历史文化极具价值。

州志背后的巨擘泰斗

今天我们在康熙《德州志》中看到的丰富记载,得益于该书主笔程先贞毕生的搜集和积累。程先贞是明末清初德州杰出之士,善诗歌古文辞,官至工部员外郎后,仍孜孜于诗文与学术。明末退隐于德州,倾心致力于地方文献,搜集德州掌故,记录家乡各方面史实,二十六年如一日,终成《德州志略》。康熙十一年(1672年),朝廷诏令天下州县为编《大清一统志》,德州知州金祖彭即请程先贞以《德州志略》为蓝本,聘请赵其星、李浃、李源等人协修,严谨编纂,呕心沥血,竟死在修志岗位上。程先贞去世后,赵其星等人继续完成程先贞未竟的事业,终将康熙《德州志》编成一代名志。

康熙《德州志》还得到了顾炎武的审阅与校订,顾炎武是明末清初史志与学术界顶尖级人物,四海崇尊,康熙州志能得到他的审校,意义非凡。顾炎武将此事作为自己分内之事,他一生曾数次来德州,与德州渊源深厚,与程先贞、李浃、李源等德州名士交往密切。每次来德州,顾炎武就住在程先贞等人家中,谈史论文,活跃了德州文坛,促进了德州文化的持续繁荣。德州当地名士尊他为良师益友,他也把德州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甚至将唯一的养子寄寓德州读书,体现了他对德州文化教育的欣赏和信任。康熙十二年四月,他受知州金祖彭之邀,从京城专程来德州审校志稿,考证史实,尤其提出了“德陵互易”之说,这与明嘉靖州志关于德州沿革的记载完全一致,证明了顾炎武的学术功力之深,对德州的历史负责之诚。有了顾炎武这样的巨擘泰斗把关,无疑加重了康熙《德州志》的学术分量,也使该书达到了德州旧志的顶峰,不愧为德州历史文化的璀璨珍宝。

(0)

相关推荐

  • 211.历代碑帖连载《高贞碑》

    <高贞碑>,全称<魏故营州刺史侯高君之碑>.北魏正光四年(523)刻.正书,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有额,阳文篆书十二字.清乾隆年间出土于山东德州卫河第三屯.后孙星衍移置德州学宫 ...

  • 遼陽州志卷十六

    遼陽州志卷十六 遼海叢書 作者:(近人)金毓黻 主編 田賦志 ○田賦 [ 稅課附] 古之制賦者各以其地之所出而供公上在壤之誌於禹貢詳矣遼陽土廣人稀賦稅無多雖招徠之檄日懸但以甫集之哀鴻非時勸農桑何以臻盈 ...

  • 广德梅应发及其《艮岩余稿》

    梅 应 发 及 其 < 艮 岩 余 稿 > 童达清 梅应发是宋元之交广德的著名作家,然自明代以降,人们很少能看到他的诗文,对其生平也不甚了解,故历来论及其人其作的文章甚少,稍有涉及者,讹误 ...

  • 錦州府志卷七

    錦州府志卷七 遼海叢書 作者:(近人)金毓黻 主編 武備志 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故繼典禮而及之軍實具則敵王所愾邊防設而以固吾圉安不忘危有備無患立國之恆經也志武備第五 軍實 邊防 ○軍實 國朝 駐防錦州府 ...

  • 晏非:《保德州志》考补举隅

    <保德州志>考补举隅 康熙.乾隆<保德州志>作为了解保德历史的第一手资料,由于时远事湮.史料有限所致,难免出现一些记载错误以及州志范围内遗漏的史料,作为后人阅读时当小心求证.笔 ...

  • 《德州志》探究(五)

    正本清源的<州志考异> 水畔杉 供稿 潘晓泉 整理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编纂的<德县志>,对清代旧志的史实记载进行了通盘梳理.书中一再提到乾隆末年州人李有基的<州志考异> ...

  • 《德州志》探究(四)

    鲜为人见的<州乘余闻> 水畔杉 供稿 潘晓泉 整理 编者按:德州历史悠悠四五千年,文化底蕴深厚,那些曾经出现在历史长河中的人物.事件,如流星划过长空,转瞬即逝,却在后人的脑海里烙下深刻的印 ...

  • 《德州志》探究(二)

    明万历<德州志>折射人文鼎盛的德州 水畔杉 供稿 潘晓泉 整理 明万历<德州志>是明代的第二部德州志,在德州失传已二百余年.明万历<德州志>原貌如何?它记载了哪些内 ...

  • 《德州志》探究(一)最早《德州志》之谜

    水畔杉 供稿 潘晓泉 整理 编者按:德州历史悠悠四五千年,文化底蕴深厚,那些曾经出现在历史长河中的人物.事件,如流星划过长空,转瞬即逝,却在后人的脑海里烙下深刻的印记.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记录这些史实 ...

  • 志·礼乐志(三)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陈秉荣||写在《保德州志译注》出版之后

    写在<保德州志译注>出版之后 文\陈秉荣 由陈秉荣翻译注释的<保德州志译注>一书在政协保德县委员会的精心组织下,于2020年12月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大16K精装本,一函 ...

  • 志·刑法志(三)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q ...

  • 林华老师原创课件:统编教材必修三综合探究三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

    版权声明 课件版权属于广东省林华名教师工作室,该课件是林华老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优化思想政治课供给侧改革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