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行业目前情况如何?
一方面,据沙利文《2021年中国健康管理行业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健康管理市场规模已从2015年的2,48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0年的8,503亿元人民币,预测2025年整个市场规模将达到21,89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0.8%,市场规模增速明显,且随着国家政策持续推进,新冠疫情促进健康管理意识觉醒,孕育出大量国内健康管理投资机遇。
另一方面,据动脉橙《全球数字健康-慢病管理价值趋势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数字健康-慢病管理领域共发生62起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近16亿美元,但国内2020年仅有9起融资,累计金额约1.8亿美元,间接反映出资本对国内健康管理赛道仍持观望态度。
背后原因如何?同质化程度较高、商业模式未明、行业各环节待深度融合、患者不愿为配套服务买单等原因或许在列。在此背景下,行业各企业纷纷寻求出路,或与保险方展开合作打通支付环节,或转战基层市场,又或深度挖掘大数据提供定制化服务。
不同于面向C端慢病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中金慈云专注为交通、航天、能源等各企事业单位提供差异化健康管理解决方案。为何定位于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这类客户对健康管理的核心诉求又是什么?中金慈云如何保障和满足这些诉求?在服务过程中又有何挑战?对此,动脉网采访了中金慈云CEO梁辽辉,解答上述疑问。
“慈云一词源于《鸡跖集》,“如来慈心,如彼大云”,但具体到公司,'慈’代表的是健康管理服务的态度,'云’则代表实现服务目标的技术手段。”梁辽辉表示。中金慈云成立于2014年8月,以健康大数据为核心,专注于数字化健康管理技术研发和服务集成,为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保险企业等提供场景化、精准化健康管理服务。以健康大数据为切入点,源于对母公司中金数据集团的基因延续。动脉网了解到,成立于2005年的中金数据集团是国内早期自主规划、投资、建设、运营Tier IV级(国家标准最高等级)数据中心的企业,并逐渐建立起了以数据为核心的业务生态,形成了数据中心设施服务和行业数据应用服务两大业务体系,是国内业界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并且,中金数据集团先后为多家大型国有银行、国家级政府机构、互联网头部企业等提供服务,逐渐确立品牌优势;曾参与《IT服务管理通用要求》、《信息技术服务 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等国家标准的编写工作,形成了坚实的行业壁垒。而延续了母公司基因的中金慈云,在成立之初,便将目光投向了健康管理赛道。“当时集团在布局大健康行业时,一致认为数据+医疗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便决定结合自身优势,以健康管理作为切入点,”梁辽辉表示,“当时预判健康管理准入门槛可能会相对较低”。经过在行业中7年的摸爬滚打,梁辽辉给出的答案却完全不同了。“现在看来,健康管理行业准入门槛其实挺高的,”梁辽辉感慨道,“这是自中金慈云成立以来,我最大的感受。”“实际上,创立两年之后,中金慈云才迎来了首家签约公立医院,”梁辽辉分享道,在当时,医疗信息化系统与医院合作都是采用本地化部署,这与中金慈云采用云模式实现健康管理不同,“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对中金慈云进行了多轮考察,从数据安全、产品功能、专业路径等慎重评估决策后,才决定用中金慈云的模式来运营其健康管理业务。这在当时颇为不易。”这件事也让梁辽辉意识到健康管理行业实际上是高门槛领域。“不同于临床医学单病种学科仅需对症下药、对症治疗即可,为维持个体健康状态,健康管理服务需要多学科综合应用,在实践中,我们会经常发现用户不仅有慢病的问题,还可能伴随心理、营养、运动等问题,只有多学科综合应用,才能够真正管理好用户的健康水准。”梁辽辉表示,“这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也因此,为了办好这件“不容易的事”,中金慈云早期在全球范围内遍寻可供参考的模式,最终参照日本健康管理服务理念,结合国内用户特征进行了方案落地。
首先,航运、能源等企事业单位具有健康管理需求,且其最核心的诉求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其次,“在与这些企事业单位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于以往传统的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企业将健康管理体系建设看作更高层面的组织建设行为,因为这不仅能保障员工健康,更是队伍建设的需要。”
最后,部分企事业单位,希望能够建立有效的健康管理路径,并且要求管理过程能够数字化、可视化,实现业务协同,能够以点带面形成行业示范效应。
但显然,目前医疗机构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受自身能力的制约,无法满足这类企事业单位对于健康管理的深层次诉求。“但中金慈云挖掘并紧紧把握住了这样一种潜在的市场需求,然后将其落地交付。”梁辽辉表示。并且,据梁辽辉介绍,截至目前,中金慈云的用户群已覆盖航运、航天、能源以及电信等诸多重点行业。其中,中金慈云承建并服务的广东某市健康警队“e警康”项目还曾荣获“广东省公安机关智慧新警队创新比武一等奖”和“公安部科技创新一等奖”的荣誉称号。打造诸多成功案例,中金慈云如何做“不撒胡椒面” 的企业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服务最怕的就是撒胡椒面。”梁辽辉向动脉网表示。而为了做到“不撒胡椒面”的健康管理,中金慈云构建起了“一平台双应用”的核心产品体系。其中,一平台是指“数据智能平台”,可对体检数据、医技检查数据、健康监测数据等进行汇集、清洗、转化以及智能化标注;而双应用产品则是指“面向医疗机构的健康管理SaaS应用”和“面向企事业单位的健康管理SaaS应用”。依托于该核心产品体系,中金慈云分别面向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具体而言,中金慈云医疗机构数字化健康管理平台依托数据智能平台,可在医生端为医生提供患者管理、随访管理、健康干预、慢病管理等服务;在用户端可提供就医预约、体检预约、智能问诊等院前服务和在线支付等院中服务,以及报告查询、健康咨询等院后服务;同时在医院端提供服务开通、服务统计、绩效管理考核以及健康数据管理服务。并且,中金慈云医疗机构数字化健康管理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医院端、用户端、医生端、企业端、设备端五端协同,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并能提供个性化、智能化随访及健康管理方案,可大幅提升医疗服务效率。而中金慈云企事业单位单位数字化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则更具特色。 具体而言,中金慈云面向企事业单位构建了“平台+设备+服务+运营”为一体的管理模式。据梁辽辉介绍,该健康管理平台目前已聚合医院体检数据、专业健康检测设备数据,并接入好大夫、平安健康等第三方服务平台,可为客户提供报告查询、健康咨询、服务预约、人群分级分层预警、健康专项等服务。此外,中金慈云还与华为等开展智能穿戴设备合作,并建立以AI体测一体机和AI教练机为核心的健康运动中心,配备专业保健医团队,与属地医疗机构合作,搭建集医疗医事、健康促进、心理疏导、惠民生活服务为一体的服务体系,使健康管理服务更加立体化。在该数字化健康管理解决方案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其可基于健康数据进行健康预警人群分层,并差异化配置资源和服务。以湖南某单位2020年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为例,中金慈云基于历年健康数据进行了健康预警人群分层,其中蓝色为亚健康人群,黄色为高体重人群,橙色为三高慢病人群,红色则为高危预警人群。中金慈云健康管理人群分层预警示意图(中金慈云供图)针对不同层级的人群,中金慈云制定了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例如针对亚健康人群,主要是进行健康宣教,针对高体重人群则是线上线下结合精准督导减重,而针对高危人群,中金慈云则会以“专人专管、线下为主”模式进行管理。“这样一来,健康管理服务就可以避免'撒胡椒面’,客户也不会觉得受到了骚扰,”梁辽辉认为,通过数据驱动,提供针对性健康服务,这才是客户真正想要的。例如,在为北京市公安局某分局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过程中,中金慈云也对民警进行了分层预警并对红色高危人群及时进行健康干预,希望通过精准健康管理的方式尽量避免民警不可控高风险情况发生,从而提升警队的健康力和战斗力。“该分局转交给我们很多民警的感谢信,”梁辽辉感慨道,“这正是我们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价值所在。”此外,该数字化健康管理解决方案还联动了三级行政组织并配套相应激励措施,增强用户的依从性。例如,在该管理模式中,中金慈云会设置以集团单位领导小组、二级单位健康管理办公室、基层健康管理联络员三级行政组织结构保障健康管理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将平台的数据上传率、活动参与率、健康改善率纳入部门工作考核指标,且在绩效考核上增加健康维度进行考评,从而提高用户粘性。企事业单位健康管理业务并非易事,
中金慈云如何持续推进?
长久以来,健康管理企业似乎都陷入了一种“混战”当中,尚未出现有效的商业模式。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推进和健康意识提升,相关特殊行业企事业单位对健康管理的付费意愿日趋明显,对健康管理服务的要求更为多元,市场潜力还可进一步挖掘,或可真正成为行业中的潜力赛道。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其对健康管理企业的相关资质和能力要求更为严格,且由于部分单位自带特殊属性,因而对健康管理企业也有特殊要求。“每个职业人群的管理方式与管理路径都有其特殊性,”梁辽辉分享到,例如中金慈云在青海的一个健康管理项目中,相关单位就要求必须把高原病的管理和防治纳入到服务体系中,“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时必须结合该人群的职业属性”。另外,是否具有优质的合作案例也是企事业单位在选择健康管理合作企业的考量因素之一,而众多成功案例,也让中金慈云在行业内积攒了良好的口碑。“不管是为医疗机构还是为企事业单位客户服务,中金慈云都在一次次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的方法论和服务体系,”梁辽辉表示,在为这些“高标准严要求”的客户服务时,中金慈云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而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具备较高的参考价值。”此外,背靠中金数据集团的中金慈云,数据技术能力和产品能力也自然不容小觑。据梁辽辉介绍,中金慈云健康管理的理念就是数据驱动,通过智能数据平台,进行健康情况分析研判,待掌握具体情况后才会匹配精准服务方案,“这就是中金慈云的技术能力”。另外,中金慈云目前在医疗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布局的两大健康管理平台还可相互赋能,互相反哺。“医疗机构在使用平台的过程中,会为平台迭代的设计给出专业建议,支撑平台在专业上持续优化;而当企事业单位客户需要医疗机构服务时,中金慈云也会去对接服务资源,”梁辽辉表示,企业线与机构线相互赋能,相互协同,在供需双端形成闭环。“这是中金慈云的产品能力。”关于未来布局,梁辽辉向动脉网透露,首先,中金慈云将会继续推进“一平台两应用”核心产品体系建设,并期望能在部分特殊行业做到领先。其次,中金慈云将会积极与包括华为在内的可穿戴设备厂商合作,将医疗数据与可穿戴设备的数据相结合,从而建立专业模型,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学科专业性,“我们希望基于这些数据能够建立起对整个中国民众有益的模型或评价体系,尤其是针对不同职业人群的模型。”最后,中金慈云还希望能够为整个学科建设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目前,中金慈云与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和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已经开展多个课题研究,希望未来能够在健康管理学科建设上为行业作出贡献。”
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