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在摸什么?浅说脉诊的科学性

中医的整体观是在宇宙中看见生命,什么是“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即时间、空间。在古中医里面,强调“时空”的概念。中医的整体观不仅有“空间”的整体观,还有“时间”的整体观,所以,中医是见”物质、能量、信息“为一体。《黄帝内经》讲”形与神具“,形就是物质性的,神就是能量属性的,是”四气调神“的四气就是时间空间落实下来具有的信息属性。

五千年来,中医学对“时间”的认识非常深刻!西医怎么看?西医认识是”物质性“的,它研究人体的时候,把人体又分为了解剖:分为了骨骼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等、等等,有组织、有器官的分开来研究;又整合到一起,整体之间相互的关系去研究,近年来更重视心理对身体的影响,如此而已。它还没有达到身外的能量信息与生命联系起来。

如此看,从方法论看,中医应该是比西医更“科学”的。

中医学,不仅有空间上的、物质上的区分,还有时间上的划分。其核心“以无为本,以气为核心,以道为宗”。动态、整体的看待生命,在时间、空间观下,把“人”当作一个整体,人的本质是一“气”,这个“气”放在早晨,看看你是什么样的状态;放在中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下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晚上,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不同的时间,你这个“整体”有什么特点。这是中医的“时空一体”的整体观与动态观。

中医整体观的“观”,是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就是五诊,望闻问切+治诊。

所以,我们学习振荡中医,就是弘扬了中医的这部分核心精髓,时空框架下的”气一元论“的宇宙观和方法论。脉以诊气,这就是中医的核心,要读懂《黄帝内经》,把里面十篇《大论》弄明白,把气一元论理解到位了,就理解了脉诊,它摸的是气在身体内的状况。

理解“气”

庚子年,大家都非常疫情,关心五运六气,天地之气以及天象气象对生命的影响,越是深入研究的人们,越发现中医的科学性。佩服古人的“观天之道”。其天人合一思想、整体观、用时间来划分空间的“时空一体”的整体观,随着时空变化的动态观,才是纯正的、传统的、古中医的世界观的一部分。

我们在课堂上,一直讲一气振荡,气机开阖、升降,放在四季中,能更清晰地,更准确地,更深刻地把这些观念融入到我们的常识中,“二十四节气”就是这样子的一个状态,它把不同的时间的大气能量的变化表达出来。

从这个二十四节气图,是不是看到振荡之机“S”——一气振荡?

这一张图中心是一个“太极图”,一圈是“二十四节气”。“夏至”在最上方;“冬至”在最下方;“春分”在东边、左手;“秋分”在西边、右手。“夏至”是一年的阳气最盛的时候;“冬至”是一年的阴气最盛的时候。“阴”最盛的时候“一阳”开始产生,阴到了极点,阳开始产生;“阳”到了极点的时候,“阴”开始收敛、下降。“春分和秋分”是阴阳平衡的一个状态,就是“升降平衡”的一个状态。在这里面,这个升降的“趋势”,它也含有一定的内涵。就是这种的趋势也是一个特征,就是中医的一个特征。

理解“气运动”

以中药之气调身体之气,可以是从药材的四气入手。中药材的采收,在“春分”和“秋分”的时候采收,它的药的“性味,特征”也不一样。那么整个的这一个图,要从夏至之后的“小暑”开始讲。为什么要从“小暑”开始讲呢?是因为我们认为:地球表面的万物、生命的产生源自于“阳气”(阳光的能量的照射),阳气的下降。

在小暑、大暑(就是阳气最盛满)这两个节气之后,太阳照射在地面的热,我们把它叫做“暑热”,也称之为“暑”。小暑,就是热的力量相对于大暑来讲,还比较小,但是也已经很热了;大暑,就是特别的热,这时候太阳的热量照射在地球上是最多的,就好像烘焙到了最高温的时候一样。

这个时候照射在地面的“热”被地面吸收,然后经过时间的变化,到了秋天的时候,又继续往下辐射;到了冬天,辐射到了地下的水中,地球整个的表层、下层、地壳以下,都被这个太阳烤热了,这个“热”被地球吸收以后,就变成了地球的热;经过冬天以后,等到第二年的时候,这个热又开始向上升——因为地球吸纳了这个“热”之后,这个“热”就变成了地球的热,“地球的热”的本性也是“向上、向外”的,所以它就开始从地面下的水中间慢慢、慢慢的向上辐射。

这个“辐射”在我们这个中原地区在春天的时候、大地解冻的时候,会有一个表现:土壤它的解冻它不是从地球表面开始解冻,而是从地下的土中,一层一层地往上解冻,这时候你踩在这个土上面,会有一种松软的感觉,是因为是“土下”先解了冻,地球表面才慢慢、慢慢(地面才慢慢、慢慢)才开始解冻。

也就是说这个“热”首先从下面的热冒上来,这个热冒上来之后,水也融化了、温度也上来了,植物在这个时候得到了水和温度之后,就开始生长。所以我们认为“木”就是“水加火合在一起向上升”成为“木”,这时候这种的状态就属于“木气”的特征。

到了夏天的时候,这个“热”伏到了地面上的天空,(就是地球本身的热已经全部释放出来,到了地表的空中了),然后再和太阳的阳光一起被地球再吸纳,再藏到土中,再藏到了土下的水中,然后再浮上来,再升到空中……这个过程就是地球表面阳气、能量的循环的一个过程。这就是我们讲的“宇宙、地球表面生命的能量的运动的一个周期”。

从植物上,来看呢:就是夏天的时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太阳的能量;到了秋天它开始凝聚成种子,或者凝聚到根里面,然后把这种的营养能量聚集成了营养成分;到了冬天它变成了种子,或者埋藏到根里面封藏起来;等到第二年春天的时候,这种能量再释放出来,种子开始发芽,发芽之后它开始向上长,变得越来越茂盛;又到了夏天的时候,枝繁叶茂,这时候又吸收能量,然后再进入另外一个循环......这是地球表面植物的循环。

人体也是这样。这个“热”之所以能够降下来,被地球能够接纳,就是说“热之能降,金气之力”。也就是说“热能够降下来,是因为收敛的力量”。也就是说,地球实际上它没有太阳照射的时候,它就是个阴冷的地球,当阳光照射在它上面的时候,它就会收敛这种能量。我们现在就可以理解为“它温度低,可以吸收这样子的热量”,通过热的这种的传导,由高的温度到低的温度,把它吸收了,是这么一个力量。就是说“热之能降,金气之力”,“金气”就是收敛的力量。“小暑”这个节气,就到了7月5号;那么“大暑”,就到了7月的22号左右。过了“小暑,大暑”之后就是“立秋”。“立秋”和“处暑”这两节是开始往回收、开始往回降的起点。

前面就是一个“高压加温”的过程;往下降呢,我们认为一年圆运动的起点源自于“阳气的往下降”。这两个节气是“降的起点”。

立秋的时候,距地面不远的天空之上,就是大气层中间压力初降,降到处暑,此压力增多,遂将降到地面而未入土之热,压入土内。从这个节点开始,大自然的力量开始往回收敛。从立秋是“收敛”的起点,立冬是“封藏”的起点,立春是“疏泄”的起点,立夏是“宣通”的起点。立秋开始往回收敛以后,把什么收回来了呢?是把前面讲的大暑,小暑的这种“暑热之气”收回来了。这个“暑热之气”就开始有了一个归属,归到哪呢?归到了地球里面,归到了地球的表面,地面的表面——最表面。这个“热”归到这个地方,“处者,归也”,就是暑热的归属地,就往地球里面归属,所以叫做“处暑”,阳气就开始被土所伏藏,被土所吸纳……

理解“气应用”

脉诊就是立论于气一元论下,在诊断中的最好应用。四气与身体的关系如下:

我们在河图洛书解的课堂上讲过,洛书从“数理法”上非常好的表达了天人之道,“灵龟八法”就是把四立、两分两至与身体的关系解读得非常到位,而且在数千年的医学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为什么现代人学中医却丢了它呢?现代人想求快,结果却在走弯路,三家医院可以很快切除病灶,但是身体就恢复健康了吗?

回到“气一元论”的指导下,就知道了为什么脉诊很重要。S中医为我们指明方向,中医健康管理赋予中医在现代社会有更广泛的应用。脉诊,是摸人的气的状况,气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属性,所以气血也好,阴阳也好,五臓也好,都在指下。最近应想学习的朋友的要求,元月我们再加一场脉诊课,给懂中医的您们。点击下方报名~

——以往内容分享——

上期学习回顾:中医健康管理的核心--脉药对应课

脉诊+经络--中医入门的捷径

凭脉通关养阴课精彩回忆

中医健康管理装上S中医之魂:进窄门,走远路,见光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