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十大预测
2020年悄然进入尾声倒计时阶段,回顾2020年,从年初的疫情“黑天鹅”事件,全球进入抗疫常态化,各行业复工复产成为主命题,到后续的不断见证“历史”,2020年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年。对于机器人产业来说,亦是如此!
“黑天鹅”事件笼罩下,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3月份开始PMI恢复到临界点以上,各行业复工复产陆续进入正常化;以汽车、3C、医药为代表的制造业产销量快速恢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积极爬坡,9月份已实现增速回正,众多因素表明: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
对于机器人产业而言,经历了2018-2019年的低迷期,2020年习惯性的不被看好,尤其是进出口贸易,但事实证明,乐观者往往成功,悲观者也未必正确。
下游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可谓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尤其是以汽车、3C为代表的需求头部产业,周期性变化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机器人产业的需求变化及发展趋势,以3C产业为例,受益于5G与苹果产业链的带动影响,2020年以智能穿戴、智能手机、PCB、半导体为代表的3C产业迎来高增长,3C产业也成为机器人需求的主要拉动力之一,尤其是轻小负载机器人产品迎来久违的高增长。
2020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迎来需求拐点,主要拉力来自于3C、新能源等产业。对于机器人厂商而言,每一次下游产业周期的迭代更替过程随即伴随着新机会与新挑战的诞生,仅有极少数厂商具备抗周期的“实力”,他们能够较早的预见周期并做前瞻性的布局,快速脱颖而出并跻身行业头部位置。
笔者通过对机器人产业的梳理,结合调研的数据信息,深度解析2021年机器人(含移动机器人)行业的十大预测:
1、 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持续回正,但细分行业分化态势明显,下游需求全面爆发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机器人未来的需求增长点主要还是来自细分行业领域的需求带动,2021年重点关注3C、新能源、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等细分行业。
2、 受疫情催化影响,下游中低端应用持续释放,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全年销量增速15%以上,轻小负载产品销量增速超20%,“四大家族”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国产化率稳步提升,2021年有望超40%。
3、 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厂商登陆科创板,无形中将加快细分领域头部效应的形成,行业整合将加快,存量市场的再分配将伴随其中,其中以汽车及零部件、3C、新能源等行业为主要代表。
4、 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企业的入局,将从底层持续优化机器人开发平台,在一定程度将降低机器人应用开发的门槛,加快机器人智能化的落地应用。
5、 更多大集成商进行业务的前伸后延,向前打造核心软硬件产品,进一步掌握核心供应链与控制成本;向后做业务的延伸,从产线延伸到物流仓储,从仓储延伸到后端运营,进一步向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进化。
6、 国产协作机器人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占比有望超过70%,伴随其中的是协作机器人成本与价格继续下降,在商业服务领域起量有望迎来新转机。
7、 SCARA赛道玩家持续增加,市场格局生变,既定格局有望被打破,SCARA机器人价格延续下行,产品形态日益丰富(如一体机、大负载产品等),国产“黑马”诞生,外资巨头进一步对“两超”构成威胁。
8、 机器视觉(主要指3D视觉)领域热度延续,除了之前扎堆在定位/分拣领域外,如检测、测量细分市场热度提升,玩家持续增加,3D视觉的应用业态逐渐丰富,市场规模增速有望超30%。
9、 作为核心零部件中的“硬骨头”,国产减速器在过去几年虽有进步,但距离真正的进口替代尚有距离,2021年预计将有更多国家队企业布局减速器领域,同时,减速器的应用焦点领域将从工业机器人更多的延展至移动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其他领域。
10、本体厂商的“小产品思维”(即卖铁)逐渐在中高端市场失效,取而代之的是“大产品思维”,即软硬件系统解决方案,更贴近终端用户(了解用户)、更优的服务、更高的性价比加上一定的品牌度会是国产企业获得持续增长核心要素。
写在最后:机器人生态圈日益丰富,从机械臂(工业机器人)、机械脚(AGV/AMR)到机器手(夹爪)、机器眼(机器视觉)、机器皮肤(传感器)等,正值“十三五”收官之际,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已呈现五年一大变的积极态势,“十四五”开启之际,下一个五年会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