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考题10——中庸之道相关语句及练习

(十)中庸之道——深刻的哲学智慧

[内涵解读]

(1)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一种温和主义,有持中、稳健、理性、包容、调和的特色,适用于社会改良和社会稳定。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①强调处事有“度”,过犹不及。就是说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选择一个正确的立脚点,既反对过头,又反对不及。“不及”是没有达到“中”,其根源在于太拘谨、保守;“过”则是超过了“中”,其原因在于太放纵、激进。两者尽管趋向相反,但都违背了客观规律,都偏离了中道而走向了极端。孔子认为中道的标准应该是仁义之道。

②强调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与人交往要有度,符合道义的就去做,不符合道义的就不做。

③强调温和处事。真正的中庸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的,人的气质、德行、作风都不偏于任何一方,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中庸之道。

④强调“权”的重要性。“权”是通权达变,一切事物在按照常规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可能出现某些意想不到的反常情况。而中庸之道必须与之相适应,所以,当在具体实践中运用“中”这一基本原则时,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通。

(2)和而不同

事物通过变革达到实质上的统一或协调状态,叫作“和”;掩盖或否定事物的矛盾,只求表面上的整齐一致,谓之“同”。君子可以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

[语篇摘译]

1.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译文:子贡问道:“颛孙师和卜商谁强一些?”孔子说:“颛孙师做得过头,卜商做得不够。”

子贡说:“那么颛孙师强一些吗?”孔子说:“过头与不够是一样的。”

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调和而不混同,小人混同而不调和。”

3.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既不亲近哪个,也不疏远哪个,而是和义在一起。”

4.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译文:孔子说:“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

5.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贵。先代圣王的治道,这是最为美善的地方,大事小事都遵循这一原则。但也有行不通的时候:只知和谐为贵而一味求和,不以礼仪加以节制,那也就行不通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中庸》)

(1)上面两则材料体现了儒家的思想。

(2)根据两则材料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上述儒家思想的认识。

答:

参考答案:(1)中庸

(2)儒家的“中庸”思想强调过犹不及、和而不流、不偏不倚等,它是儒家重要的道德实践原则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对个人修养、人际关系、家国和谐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现今建设和谐社会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译文:

子贡问道:“颛孙师和卜商谁强一些?”孔子说:“颛孙师做得过头,卜商做得不够。”子贡说:“那么颛孙师强一些吗?”孔子说:“过头与不够是一样的。”

(《论语·先进》)

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

(《中庸》)

《论语》新考点9——理想的礼治社会相关语句及练习

《论语》新考题8——师生关系的相关语句及练习

《论语》新考题7——诲人不倦的教育理念语句及习题

《论语》新考题6——君子交往的相关语句及练习

《论语》新考题5——君子之风相关语句及练习

《论语》新考题4——仁者爱人相关语句及练习

《论语》新考题3——积极的处世哲学相关语句与练习

《论语》习题2——克己复礼的解读和练习

《论语》习题——为政以德的解读和练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