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国庆 贺中秋——著名画家蒋昌忠
个人简介
蒋昌忠,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学研究所客座教授(研究员),中国美术院副院长,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申报中心书画(专业)专家。
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湖北书画院名誉院长(原院长),湖北省中国画学会顾问,湖北省中国画研究院名誉院长,湖北省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等。曾任文化部中国文化创新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艺术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湖北省文化厅厅长等职,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中国美术馆、中华世纪坛、美国纽约亚洲文化中心美术馆、日本日中友好协会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西班牙巴塞罗那、韩国首尔及全罗北道、新西兰基督城、武汉、济南、西安、福州、呼和浩特、深圳、东莞、台北、高雄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展和联展。
他的《箭竹颂》参加了第十届全国美展,《神农架箭竹》和《寒玉》参加了全国画院第二届和第三届优秀作品展等,《征途万里》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创作奖,《风雪大别山》获文化部第十四届群星奖金奖,《野趣》获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工艺美术书法大展特别金奖,《面竹图》获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国宝图》获意大利首届中国书画艺术节特别金奖,《爱师竹篇》获第十一届大世界基尼斯最佳项目奖等。2008年、2011年和2018年三次荣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其作品被中国人民大会堂、美国史密森尼国家博物院、美国亚洲文化中心、奥地利国会、日本九州市国立美术馆、文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香港文化康乐署等单位收藏,并被国家领导人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元首和政要。
自1998年以来出版多本画集,撰写的论文多次荣获全国、文化部和湖北省的一、二、三等奖。由于他率先推出旅游农业的理念、理论和实践,1999年被国家科技部人才中心评为全国第五届跨世纪人才十大新闻人物。
你所不了解的大熊猫
《国宝修竹图卷》
壹
序言
在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野生动物世界中,大熊猫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明星物种之一。它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弥足珍贵的世界自然遗产。它不仅具有无与伦比的科学研究价值,也是世界自然保护的象征,并在我国政治、文化、外交等领域发挥了特殊、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对于国宝大熊猫的古往今来,国人却知之甚少。为了探索大熊猫历经八百万年艰难曲折的进化史,我于2017年查遍古今专著《史记》《尚书》《诗经》《毛诗》《礼记》《山海经》《本草纲目》等和近代胡锦矗等专家关于大熊猫的各种专著,并完成了《国宝修竹图卷》的创作。
《国宝修竹图卷》以大熊猫进化史为题材,揭示了大熊猫从远古走来,在地球上生存800多万年,历尽磨难、适应自然、改荤为素、告别冬眠、苦练硬功、力御天敌、创建家园、生生不息,带着古老脊椎动物的遗传密码,成为活化石的历程,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为保护大熊猫所作的巨大贡献。
该长卷长50.5米,宽68厘米。卷中共画了138只大熊猫,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在它们赖以生存的各种形态的竹子以及在树木、花卉等的影衬下或觅食饮水,或嬉戏打闹,或迎春戏雪、倚竹卧松,怡然自得。
《国宝修竹图卷》
2018年,《国宝修竹图卷》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为“最长大熊猫进化史主题书画长卷”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国宝修竹图卷》内容共分5个部分:
01远古走来 适者生存
02改荤为素 告别冬眠
03功夫熊猫 力克天敌
04竹林有约 生生不息
05和谐家园 天人共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学研究所所长陈池瑜为长卷题跋
全国著名画家周韶华、鲁慕迅等为长卷题跋
《国宝修竹图卷》序
你所不了解的大熊猫
《国宝修竹图卷》
贰
远古走来,适者生存
在距今800万年前,我国西部遍布低山河谷,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进入新生代后,随着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和西藏高原的抬升,部分较低区域变成了沼泽和丘陵相间的湿地,森林逐渐演变成灌木丛和竹林,生活在这一带的古食肉类动物产生了大熊猫的直系祖先——始熊猫。
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大熊猫是如何历经千难万险走过漫长的800万年,所以长卷的第一部分只能形象地表现大熊猫在洪荒时代从青藏高原走过来的一段经历和历经第四纪冰川的情况。
请横屏欣赏
始熊猫的化石最先被发现于云南省禄丰县中新世的地层中,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类,体型约于现今大熊猫的三分之一,与它伴生的动物有古猿、中国犀,剑齿虎,乳齿象等。在地球变冷的800万年漫长的历程中,这些大型动物先后灭绝,而大熊猫先后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及第四季冰川的洗礼,并在不断逼近的人类步伐下,于青藏高原向东延伸的高山峡谷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大熊猫演化的历史曲折而传奇,在分类学上,大熊猫属于食肉类动物,至今仍保留着肉食动物消化肠道的特征。
始熊猫出土化石和复原图
由始熊猫演化的一个旁枝叫葛氏郊熊猫(分布于欧洲匈牙利和法国等地的潮湿森林,在中新世末期灭绝。而始熊猫的主枝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
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考古发掘的大熊猫化石被定名为大熊猫的小种,体型只有现生大熊猫的一半大,从大熊猫小种的化石牙齿推测,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动物。
又经历了约200万年,大熊猫开始向亚热带潮湿森林延伸,并取代始熊猫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和四川。以后大熊猫进一步适应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化石大熊猫武陵山亚种的体型仅比现生大熊猫小约1/8。到更新世晚期,化石大熊猫巴氏亚种的体型又普遍的比现生大熊猫大约1/8,平均个体达到120公斤(现在大熊猫的平均个体为100公斤),而且依赖竹子为生。
在整个更新世,化石亚种大熊猫分布相当广泛,几乎遍布中国东部和南部,北至北京周口店,南至缅甸、越南、泰国北部。当时的大熊猫与剑齿虎、剑齿象以及北京猿人、南方猿人一起生活,构成典型的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化石群。
就在更新世中晚期,秦岭及其以南山脉出现大面积冰川等自然环境的剧烈变化,特别是在距今约1万8千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之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衰落,当时称霸地球的剑齿象、剑齿虎等大部分肉食动物灭绝,仅留下无数化石表明它们曾经存在。此时,北方的大熊猫绝迹,南方的大熊猫分布区则缩小,进入历史的衰退期,分布于我国四川省西部、甘肃省东南部和陕西省南部的局部区域。
大熊猫的历史分布(浅绿色)和当前分布(红色)
在动物进化史上,大熊猫是佼佼者,在生存竞争中,大熊猫是成功者。
感 悟
经历了第四纪冰川的严峻考验,经过晚中新世纪时期的进化,穿越八百万年漫漫风尘,大熊猫从远古走来。我们无法完全了解它经历了什么,但有一点却是共识:大熊猫能存活至今,它一定是通过自己的方式,与“自然之母”灵性相通,达成“非凡”的默契。这些“非凡”,在它独一无二的各种生活习性中表露无遗——这就是“适者生存”。
“适者生存”的法则决不是“攻伐”或“占有”,否则,从未统治过自然界的大熊猫如何能在时间的长河中自由徜徉。也许,大熊猫遵循的正是地老天荒流传下来的不二法则——敬畏自然,自然才如此庇护着它。在第四纪冰川期地球生命和物种的大浩劫中,大熊猫是造物者遴选出来的幸存者和勇士,成为动物界的“遗老”,珍贵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