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部队在沙漠、滩岸地形中作战战术介绍
在沙漠与滩岸地形最困扰一般部队的原因有很多,像是迷彩服、水资源、方向定位 与白天的避暑及夜晚的御寒装备等,而由於地质的松软,许多机动车辆的行走便有困难,而若是以人员步行,温度与空间的限制则又会使人员的运动受到相当的限制 , 战术的运用与选亦随之受限,但由于1990 年的海湾战争,沙漠迷彩服的大量出现于媒体, 加上卫星导航的GPS大量配发使用,以及各种随身携行用软式水袋的问世,保暖、抗暑的新式纺织材料等科技手段不断推陈出新,沙漠作战的限制减少了不少,但基本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战术方面的问题。
由于沙漠地形的空间纵深往往极大,唯一不用考量的就是运动空间的不足,只是常常觉得太多空间了,因此队形与火力的集中反而成为战术取择的重点,而由于地势的开阔性,过份华丽复杂的队形与战术往往会造成许多无谓的困扰,所以直接、简单 、好用的战术就足以应付沙漠地形的需求,例如水平与垂直的单路纵队以及扇形队形。
由于水平纵队的火力是以整个面的展开,火力的连续性与重叠性高,加上沙漠地形通常没有什麽掩蔽物可言,通常都是以两军对恃正面交锋的硬碰硬战术,配合火力掩护与空对面压制性火力来运用,小组人员以队友的火力与弹幕压制的同时进驻有利的战术位置,再以自身的火力掩护队友继续前进,如此交叉掩护前进,直到战场情况 达成可控制的状况为止。
那何谓可控制的情况?
几个大原则:人员的安全不再受到威胁时;敌人已完全丧失行为/攻击能力或敌对意识时;我方主力部队之进驻与通过无安全之考量时以及敌人已完全撤离此地区,并无留下诡雷、炸弹或其他危及我方 人员生命安全时即可算是可控制情况,通常这也是特战部队离去的时候,因为要特战部队进行一般性的任务实在太委曲他们了。
水平横队与扇形阵列的战术考量,笔者在前面讲次中曾经提及,即所谓的二、三队形,其最主要的观念可用奥运五圈图形来作阐述,这个上三下二的圆圈是以彼此交重叠的方式呈现,我们可将这五个圆的圆心视为小组人员的位置,而圆则是他们的 火力覆盖区,那麽圆兴圆的重叠地区就是完全猎杀区,单一圆所涵盖的范围不但是个人的火力射界,也是个人的运动区域,因为别人的火力不会射过来,但相对的这也是本身的危险区,因为队友能提供的支援有限,在明白相对位置后,我们可以来谈谈操作的要领,一个大原则是整个水平线的搬动,亦即当第一线的叁个人射击时 ,第四与第五号则由第一、二与第二、叁号的中间通过,前进到掩蔽位置或是完全 猎杀区的顶点,再以火力掩护第一、二、三号队员到自己的完全猎杀区前,以区域联防的方式进行交替掩护,当然这是教材范本中才可能出现的状况,实际的情况完全可能不是那麽回事,那就得依现场情况作判断了,战术训练仅能提供状况模拟与原则观念 ,如果只是照表操作,而敌人看的是跟你同一本教材的话,那您就真的得为国效命沙场了。
扇形阵列的考量与水平横队相似,但增加部份操作的弹性,事实上,扇形阵列应算是水平横队的衍生或变型,但在队形上则有较大的变化,不过扇形阵列通常较适用于大型的队伍与运动空间较大的地区,也适用于复杂地形及障碍物的地区,其操作要领这样的:将水平横队的两端向前或向后沿伸、弯曲,成为ㄇ或U字型,维持队形作线形位移以进行防御或攻击的任务,若因地形与地物的影响,也可变形沿伸为两 个 连接的扇形成为S型,但通常只有在遭受伏击时队型才可能会变成这样,在交火时 ,扇型阵列的移动方式与水母的游动方式相当的接近,当中央部份凸出时两侧则 提 供火力掩护,中央就定位後两侧则以中央军火力作掩护,前进到另一个沿伸位置 , 当然啦,若情况许可,将队形转为火力口袋或环状包围阵式以执行歼灭任务也不错的,但优先的序列则不可忘了: 1.保留人员生命与装备的完善、2.执行并完 成指 定任务、3.收集一切可用的情报、4.记取经验与教训发展更新更好的战术与观念,这与一般任务至上的观念略有不同,但要知道一个只知为国效命的死人对任务与国家都是没有任何用处的,而且训练一个特战人员实在不易,轻易的就牺牲实在不符投资报酬率,所以,如果要想成为特战人员,请先建立同进同出的观念, 电影上那套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高调,在特战部队中是被禁止与鄙视的。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战术,有一个战术也必须提到,但最好用不到,那就是钻石队形 , 在平坦的沙漠中,小队中伏时,只有两个建议,逃或战,逃,不用多说,只要情况许可,油门全开再加开TURBO是最好不过, 但战就多了一些手续,在沙漠地形中在无掩蔽的区域被包围时, 最好的反击之道就是立即建立一个 360 度的防御圈 ,再依敌人的阵最弱之处强行突围,以钻石队形布署时建议以卧射的方式。
因为请记住我们是不是无掩蔽的平坦沙漠地形进行反伏击,降低被弹面积是第一要务,而队员间最好建立起肢体上的接触,一般是腿部互相交叠的方式进行,如此的用意是如果隔邻的队友中弹受伤或身亡时,即使他未发声,也可依身体的接触了解有状况发生,也同时可专注于对敌作战而不必时刻回头关心其他队员,但由于这种战术的使用时机通常是在任务失败边缘时的背水一战,人员的折损、任务的失败与情报的失误等种考量下,使用这种战术通常都是悲剧收场,但倒不一定得如此悲观,此种战术同样适用于回收区、集结区与降落地点,而在进行友军火力支援任务时也是一个 不错的队形 选择。但沙漠毕竟不是好惹的,风暴、烈日、酷寒、缺水与无边无际的天地空间,对精神与肉体都是一番折磨,而传说与神话则更加深了人员的心理负荷,在整个的小组中 ,只要有一个人发生问题就很快会感染到所有队友身上,人的心理成为了沙漠作战中相当重要的一环,而解决之道并非临场的应变,而有赖平时的训练与建设,在面临了实际状况的发生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而对这些特战队员而言「吃苦当做吃 补」 是一个很平常的心态,笔者也记在山训时,曾对笔者所属的临时训练编制小组 主任 教官提出抗议过:「为什麽同样的科目与进度,我们这组总是要比别组做更多 、更难的训练与操课?」教官的回答很直接而乾脆:「给你们太简单的任务是瞧不起你们的能力,我绝不作这样的事,只管去作,咬牙撑过去,撑过去就是你的了。
沙漠作战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是装备的完好率,特别是电子装备与枪枝武器,不但要注意风沙、微尘的侵害是否会造成电子设备的操作失灵,对枪枝的磨损、精准度的误差与耐用度上都得小心的注意与维护, 以美军为例,1991 年的海湾战争中结束后的统计数字中,一项消耗量甚大的装备竟然是保险套,因为那是套住枪口防范风沙侵蚀枪管的最好装备,特别是轻便好用,随时可大量携行以备长时间备用的特性更受人喜爱,当然,那也是防水的最好材料,但使在枪口上绑了保险套,擦枪的动作仍不可少,而有一点要注意的是高温的问题,若直接将枪枝曝晒于烈日下,除了高温可能会造成炽发、枪枝变形、精度受损外,更贴身的问题是,枪技可能会烫得无法把持使用,更别提贴腮射击了,而枪管、枪身等金属部位更可能造成烫伤,因应这些问题最见的应变方式是,在装备与身体接触的部份加垫一层隔热层,例如手套与防沙布罩等 ,而也有人是以加贴隔热层的方式来处理,例如高摩擦系数的止滑贴布、美军军规的高附着力贴布与矽化处理过的隔热贴纸等装备,而消极的作法则是这些装备与人员一起放置于阴凉处,这则是更常见的作法。
在沙漠进行派遣时,人员的挑选与训练是不能省的,作战任务区的情报收集与行前规划,也都是相当要的,而整个沙漠任务其实便是体力与耐力的持续赛,谁能撑到最后,谁就是胜方。
滩岸地区作战
滩岸地区的战术选择与沙漠地区相当地类似,只是得多注意到雷区、障碍、陷阱以及敌人的火网,而速度与时间的掌握则是与沙漠地区作战的最大不同,因为滩岸地区对于潮汐有着不可分的关联,高潮线通常也就是攻击发起 线 ,而有效利用涨潮时分进行部署的时机掌握,往往会影响整个任务的成败,这是与沙漠作战最大的不同。
地区性的不同,滩岸地形的战术选择也较沙漠地形多了一些,但仍然是以简单好用的基本战术作随机应变为较佳的选择,所以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水平横队、扇形队形外,单箭、双箭与双纵队的队形都可应用于滩岸的战术需求,但当然啦,随着战场情况的改变配合不同战术应用的原则依然不变,而比较讨厌的一件事情就是, 滩岸作战通是在晚上或是抢摊前的探勘,因为正规的两栖作战应用正规军来执行, 而不应由特战部队来执行,所以滩岸作战通常都是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进行,而这通常也就代表了人员的折损与任务的挫折及其困难度,实在是太有挑战性了一点, 但这才是真正的特战任务,不是吗?滩岸作战的特色就是多水,与沙漠作战刚好相反,但对装备的防护与保养要求则相同 ,甚有过之,因为海水对金属所能造成的侵蚀与伤害可比风沙强得多,但现代的枪枝已进步到可出水的同时直接进行射击,而不需其他防护措施,但相对的,耗损也相对提高,而潜水装或湿透了的战斗服对于行进所发出的声响也可能暴露了小组的行踪 ,不得不防,另外,所有夜战与密林作战的应注意事项同样适用於滩岸作战中 ,而不确定则是整个任务中唯一可以确定的事情。由于牵扯甚多,笔者将于日后另以个案的方式说明,并以沙盘推演的模式分析各种战术与应变的得失。
精选阅读:
2.特战知识课堂第二讲入门篇:特战队员单兵基础技能介绍,看看你是否有资格成为一名特种兵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