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体验-青藏公路
很小的时候就从电视广播中提到青藏公路,但是对青藏公路没有一点概念,只是知道它有多么艰辛,施工有多么困难,我军指战员付出了多少代价,但是实际是什么状况并不知道,小学中学课本里也经常介绍昆仑山,唐古拉山,沱沱河,可可西里,长江源头等地方,但都是课本上的知识,背过之后都全部还给了老师,甚至很多老师自己也没有见过体验过这些地方,只是把知识照本宣科地灌输给学生。走完这一趟我对教育有了一个新的认知就是要理论实践相结合,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要在体验中进行,要走出去亲身经历,让孩子建立思想体系结合知识体系还有情感体系,这才是完整的教育,目前的重点都落实到了知识体系服务于今后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忽略了思想情怀信仰的建设,而思想情怀信仰的建设不是在书本里的,要走出去亲身经历。
要了解青藏铁路就先初步了解一下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
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
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抬升过程不是一次性的猛增,也不是匀速的运动,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曾达到每年7厘米,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青藏公路东起青海省西宁市,西止西藏拉萨市。于1950年动工、1954年通车,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也是目前通往西藏里程较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沿途景观比较大气磅礴且丰富。可看到草原、盐湖、戈壁、高山、荒漠等景观。一年四季通车,是5条进藏路线中最繁忙的公路,司机长时间开车易疲劳,因此交通事故也多。沿途不时会看到翻在路基下的货车,所以走青藏线要特别小心。
青藏公路全长1937千米,为国家二级公路干线,路基宽10米,坡度小于7%,最小半径125米,最大行车速度60千米/小时,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虽然线路的海拔高,但登上昆仑山后高原面系古老的湖盆地貌类型,起伏平缓,共修建涵洞474座,桥梁60多座,总长1347千米,初期修建、改建公路和设备购置总投资4050亿元,每千米平均造价2.52亿元
这条公路于1950年动工,1954年通车。
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通车前,从拉萨到青海西宁或四川成都往返一次,靠人畜驮,冒风雪严寒,艰苦跋涉需半年到1年时间(单程是数个月)。
到1989年,全区共运输各类进藏物资1000多万吨,出藏物资112.7万吨,大大促进了西藏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改变了西藏长期封闭的状况,对于西藏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公路只需数天,大大缩短了西藏与它地的交通时间。
世界的“第三极”——西藏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一直以来都是许多人向往的佛教圣地。然而,因为地势险峻、高山大川阻隔了它与外界的联系。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西藏,这支英雄的军队遵照党中央的号召和毛主席“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指示,和藏族同胞一起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历经艰险、排除万难,在世界屋脊上修通了全长4360余千米的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使得西藏人民用现代化交通运输取代了千百年来人背畜驮的极其落后的运输方式,开创了西藏交通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1974年,基建工程兵1万多名指战员把沥青铺上了 “世界屋脊”。青藏公路是西藏与祖国内陆联系的重要通道,在公路时代,它承担着85%以上进藏物资和90%以上出藏物资运输任务,在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誉为“西藏的生命线”。
青藏公路的改建工程极为艰巨,尤其是在海拔高的多年冻土地区铺筑沥青路面,各国均无先例。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土基冰层中含冰量情况,采取填筑足够高度路基以保护冻土的方法,使路面所吸收的热量不至于影响路基下面的冻土土基,并采取路基排水设施以防止地面水对路基的浸蚀,从而实现了稳定路基的目的。改建后的路段,经过多年的运营观察,使用情况良好。明天我们就将体验在冻土带上驾驶。
1985年8月青藏公路全线黑色路面铺筑工程基本竣工,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每年可节约运输成本5000万元,行车密度明显提高,最高车流量每昼夜达3000多辆,行车时速由每小时20公里提高到60公里。
青藏公路翻越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和美丽的藏北草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西宁-(123)--倒淌河-(196)--茶卡-(484)--格尔木-(269)--五道梁-(150)--沱沱河沿-(91)--雁石坪-(100)--唐古拉山口-(89)--安多-(138)--那曲-(164)--当雄-(75)--羊八井-(78)--拉萨。
我们从拉萨出发经过羊八井-当雄-那曲-夜抵安多。安多海拔4680米。也许安多县正在大规模的改造工程,整个县城尘土飞杨,地面凹凸不平,几乎没有高楼,路灯昏暗,是目前我沿途遇见还比较落后的县城,酒店设施就更加谈不上了,我们也就打算在这里将就一晚,明早6点半准时离开,进行下一段的最艰苦的行驶从安多到格尔木。有800多公里的行程。
在这次行程中第一次夜宿4000米以上的地方,自己整体体验还可以,只有非常轻微的头蒙的感觉,睡眠质量也还可以,早上5点多钟起床整理游记。在这里我完全打消了跑步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