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母亲买的衣服,她却送给妹妹,儿女应该如何向父母表达孝心?
给母亲买了一个短袖花了两百多,和母亲说几十块,第二天母亲给她妹妹了,你是什么感受?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从懵懂少年,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成年人,我们的能力越来越强,见的世面也越来越广,消费能力也越来越高,再也不是那个跟在父母后面眼巴巴地要糖吃的小拖油瓶了。
但是父母的年岁却也越来越大,我们拼命长大的速度,怎么也赶不上他们老去的步伐。所以,很多人在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同时,更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回报父母,给父母买好看的衣服,带父母去看他们没有见过的风景,品尝他们没有吃过的美味。
但是在回报父母的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比如:给母亲买了一个短袖花了两百多,和母亲说几十块,第二天母亲给她妹妹了。如果出现这样的事,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相信很多人面对这样的情况心里一定非常恼火委屈,认为母亲不珍惜自己的一片孝心,不把自己送她的东西放在眼里,因此埋怨母亲,甚至还会暗自伤心。更有甚者,还会记下这件事,以后给母亲买什么东西都要斟酌再三,不敢下单。
其实,为人子女,既要讲究孝心,更要知道将心比心。小时候父母给我们买东西,每次都是把我们带到超市去,让我们自己去挑,挑的不满意了,还可以换一家,有时挑了一件很贵的东西,父母宁可咬咬牙这个月省吃俭用一些,也想满足我们。而如今我们给父母买一件衣服连问都没问一下,就希望父母欣然接受还能倍加珍惜,这合理吗?
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做子女的不能陷入到自己无谓的情绪之中,还像个未成年的小孩一样和母亲闹矛盾,而应该仔细地想一想母亲这样做的原因,或许在分析的过程中就能理解母亲这样做的原因了。
其一,衣服是否合身
是不是这件衣服款式不适合母亲或者是母亲穿了不合身,而恰好比较适合她妹妹呢?以前经济条件不好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没什么钱买衣服,老一辈就会把自己买衣服的钱省下来给孩子,所以越是老一辈,穿得越不好,也不会有人比穿着打扮。
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经济条件好了很多,衣服越来越时髦,大家买衣服也越来越方便。老年人之间也会有相互比穿着的情况,你去观察一下那些跳广场舞的大妈,就能发现她们有时会互相拉着对方的衣服,谈论去哪里买衣服又好看又便宜。
而那些家里条件稍微好一点的老人,出去都要打扮得得体又精神,让自己呈现出很好的精神面貌。所以,如果衣服的款式不适合母亲,或者是母亲不喜欢这样的衣服,比如母亲喜欢颜色素雅一点的样式,而你却买了一件艳红色的,母亲就会很不喜欢。
再或者是衣服不合身,母亲穿上了不能很好地遮住身材不完美的地方,也不能突出她身材的优点。
现在是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时代,母亲自己有很多种穿衣选择,所以如果你送的这件衣服母亲本来就不那么喜欢,而母亲的妹妹恰好又觉得很合身,再加上母亲以为这是一件几十块钱的衣服,送出去也不太心疼,自然就会把它送给妹妹了。
其二,是否妹妹正好缺一件这样的衣服
是不是母亲的妹妹正好需要这样的衣服,母亲没有多想,就送给她了呢?以前社会经济不发达,大家买一件衣服都是过年才能有的事情,所以谁家的孩子工作之后要是给父母送一件衣服,不管是多少钱的,父母都会非常开心,好好地珍惜起来。
比如我小的时候,我大姨第一次发工资,给姥爷买了一条棉裤,我姥爷高兴坏了,觉得特别有纪念意义,穿着那条棉裤显摆了好多天。直到那条棉裤穿得都不保暖了,我姥爷还一直留着。
现在经济好了,子女给父母买衣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很少有人还会因为是子女买的就特别纪念一下,觉得这件衣服有特殊的意义。
所以,母亲可能也只是把这件衣服当作她众多衣服中普普通通的一件,而且可能平日里就经常收到孩子给买的衣服,习以为常了,没有觉得这是孩子买的就需要特殊对待一下。
那要是刚好母亲的妹妹也需要一件这样款式的衣服,而母亲还是觉得几十块钱的衣服送出去也不心疼,便直接送给妹妹了,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其三,衣服便宜,送出去也不心疼
会不会是母亲觉得几十块钱的衣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送出去也不心疼呢?这个原因上文中已经提到过了,虽然放在第三,但我觉得可能是母亲送出这件衣服最主要的原因。子女害怕父母觉得衣服太贵,心疼钱不要或者舍不得穿,所以骗父母衣服只有几十块,这种做法可以理解。
但是母亲也会因此觉得这件衣服不足以得到重视和珍惜,有时还可能会觉得子女对自己不够重视,也会觉得有些伤心。
所以,最好还是和母亲说清楚这件衣服到底多少钱,现在父母都很看得开,已经很少会有舍不得穿的情况了。这样做不仅能有效避免尴尬和互相误会的情况,还能让父母感受到自己的一片心意,让父母感到欣慰。
如何向父母表达孝心和爱
静下心来想一想母亲把半袖送出去的原因,是不是就觉得这件事没有这么难以接受了呢?是不是也能理解母亲了呢?其实,仔细想想,父母用半生心血抚养我们长大成人,是让我们回报他们吗?
可能有一些,但我相信,更多的父母是希望获得一份子女亲情的温暖,一份年老之后仍能被爱、被关怀的安心。好好地爱自己的父母,让父母以一种温暖舒适的方式接受自己的孝心,是所有子女必修的课题,那到底该如何好好地爱父母,怎样才能正确地向他们表达我们的爱呢?
首先,尊重父母
小的时候我们是弱势的一方,父母会弯下腰来听我们说话,会把我们举起来让我们去做选择。偶尔我们的选择不被父母尊重,我们会气得跳脚,恨不得马上离家出走。长大后,父母是弱势的一方,我们要懂得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是被尊重的。就拿买衣服这件事来说,最好的办法是带着母亲好好地去选一选,让母亲自己去试一试,挑一挑。
有人可能会觉得,父母老了,怎么劝都不愿意去,这种情况十有八九是怕花钱,还有一种情况是真的对穿衣服这些外在的东西不感兴趣。这种情况就可以根据父母的喜好给他们买几件,穿得多了,选择多了,渐渐地也就能有出去自己挑一挑的兴趣了。
再比如很多老人老伴去世之后很孤单,想要再找一个伴儿,这时候子女要在严谨鉴别对方的人品的基础上充分尊重老人的意愿,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其次,多和父母沟通
很多家庭矛盾其实是缺乏沟通引起的,可能双方都是为对方着想才做的一件事,结果因为没沟通,弄得两边都不欢而散,费力不讨好。沟通是感情的桥梁,没有沟通,两人关系再亲密也难以理解对方的意思。
在亲情上,尤为如此,父母和我们是两代人,本来成长环境就不同,一些价值观、处世观多少都会存在差异。没有沟通,我们很容易误解父母的意思,父母也很容易误解我们的意思,时间长了,误会越来越多,双方越看越不顺眼,关系渐渐地也就僵化了。
所以,只要有时间,就多和父母聊一聊,什么都可以说,甚至可以把自己小时候不敢说的事情说出来,可以聊聊自己最近的苦恼,也可以谈谈最近工作的进步,不必像演讲一样逻辑清晰、文辞优美,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只要让父母明白自己的心意就好。
而父母在说话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会倾听,好的倾听是沟通的一半,我们可以在倾听父母说话的时候更加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处事方式,更深入地认识他们。
再次,记下父母的喜好和习惯
以前看过一则公益广告,一位男士带着自己得了老年痴呆的父亲去参加宴席,桌上有一盘饺子,这位父亲突然伸手把饺子装到了口袋里,周围的人都非常惊愕,儿子在一边尴尬地阻止他,而这位父亲只是嘟囔着:“我儿子最爱吃饺子了。”
这位父亲病得连儿子都不认识了,却还是记着儿子爱吃什么。父母爱子女的心,总是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我们的父母总能记得我们爱吃什么,喜欢什么颜色,爱穿什么样子的衣服,有什么小习惯,而我们却很难清楚准确地说出父母的喜好和习惯。
所以,趁还有时间,还有机会,多花些心思研究父母的喜好和习惯,平日里多观察、用心记,也许下次我们送他们的礼物会给他们一个惊喜呢。
再次,多回家陪陪他们
现代人生活工作节奏都很快,很多人一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有些工作忙的甚至连过年都回不了家,父母只能在电话里诉说牵挂。仔细想来,我们长大后能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越来越少,有些父母看着自己的子女会不禁念叨:“小时候多好啊,整天跟在我身后,赶都赶不走……。”
人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其实,父母需要的,有时并不是多少钱、多少吃的,而只是子女安心的陪伴。
不需要多么漂亮的承诺,不需要你为他们做什么事,只是一起待在一个房间里,你在工作他们躺在摇椅晒太阳,你在看电视他们在为你做饭,可能一整天都不需要说什么话,但是只要你能陪在他们身边,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礼物。
最后,还是那句话,做子女的不仅要有一颗孝心,还要学会将心比心,要学会像父母爱我们一样爱父母。
很多人谈起自己的父母,总是怀有遗憾,感叹自己没有好好地爱他们,没有好好地回报他们。
世界上最可悲的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我们都能好好地孝顺父母,趁我们还年轻,而他们还没有太老,带他们去看看山川河流,欣赏奇观美景。或者只是多抽些时间回家看看他们,吃妈妈做的饭菜,和爸爸聊聊天,和他们一起看看电视,这样也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