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肌肉解剖
面部表情是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人的面部有42块肌肉,可产生丰富的表情,准确传达各种不同的心态和情感。对整形美容外科医生来说,准确掌握这些肌肉的起止点、作用及支配情况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
①表情肌属于皮肌,位置较浅,起于骨,止于皮肤,甚至完全不固着于骨上。
②表情肌表面不覆盖深筋膜(颊肌例外),肌纤维固着于皮肤,当其收缩时,直接引起皮肤的运动。
③表情肌收缩时,使面部皮肤拉紧,改变其开头和外观,产生各种表情。
④表情肌主要集中于面部的眼、耳、口周围,这些肌肉有些是环行的,具有括约作用。
按表隋肌的位置,可分为下列五群:颅顶肌(枕肌、额肌)、外耳肌(耳上肌、耳前肌)、眼周围肌(眼轮匝肌、皱眉肌、降眉间肌)、鼻肌(鼻孔压缩肌、鼻孔开大肌、降鼻中隔肌、鼻棘肌、鼻背肌、提上唇、鼻翼肌)、口周围肌(门齿肌、颏肌、颊肌)。
与医美有关的上面部表情肌
额肌
形态与位置:起自额上、中部的帽状腱膜,纤维由上而下垂直走形,于眶部眼轮匝肌的浅面和皮下脂肪层的脂肪小叶之间,大部分纤维止于眉区皮肤和皮下,少部分纤维止于眼轮匝肌
额肌支配神经:面神经颞支
主要功能:收缩时,额部皮肤上移出现皱纹,同时眉部皮肤上移而使眉毛上举,睑裂亦同时开大。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或功能减弱的患者借助额肌的这一作用开大睑裂。
肉毒素相关治疗注射:额纹的治疗,发际线的调节。
眼周围肌
形态与位置:位于皮下,为薄层横椭圆形,围绕睑裂向心分布的肌肉纤维,覆盖眼睑和眶周区域,是具有大量皮肤附着的大括约肌,它很紧密的和很薄的睑部皮肤相连,解剖上很难与上部的皮肤分离。可分为眶部轮匝肌、眶隔前轮匝肌、睑板前轮匝肌三部分。
眶部轮匝肌:深部始于眼睑内侧眶缘,浅部始于内眦韧带。一部分向上延伸至眉弓,与额肌和皱眉肌交错。在内侧,肌肉从眶上切迹弧形延伸跨过鼻侧,向下到达眶下孔,继续沿眶下缘走行,外侧延伸至颞肌。
眶隔前轮匝肌:浅头起于内眦韧带前缘,深头起于泪囊隔膜,两者之间是一层向上与眉弓脂肪垫相连续的纤维脂肪层。
睑板前轮匝肌:浅头起于内眦韧带前支和嵴,在睑板前环形向外侧走向,止于睑外侧水平缝;深头起于嵴上部2/3,内侧附着处在上下眼睑睑板上。
支配眼轮匝肌的神经:上睑部受面神经的颞支支配,而下睑部受面神经的颧支支配。
主要功能:收缩时可控制睑裂的闭合,眶部轮匝肌收缩时,使睑裂轻微闭合;眶隔前轮匝肌收缩时,使睑裂强力闭合;由睑部皮肤下移,使眉区皮肤和眉毛同时下移,是额肌的拮抗肌;睑板前轮匝肌收缩向内向后拉动眼睑,使睑缘贴近眼球表面;此外,泪囊隔膜外侧的收缩在泪囊中产生一个负压,使得泪液从泪小管流入泪囊,再经泪道流入鼻腔。
眼轮匝肌中的中、上部分能使内侧眉下降;上部的眼轮匝肌作为眉内收肌,能引起慢性的“斜视”,在眼外侧,则为外侧眉的降肌,并可引起“鱼尾纹”。
肉毒素相关注射:眼周纹的治疗,眶下区域不能注射太深,否则可能影响颧大肌,导致口角严重下垂。
形态与位置:横向位于两侧眉弓之间,起自眉弓内端、额骨鼻部,内侧位于眼轮匝肌眶部和额肌(额腹)的深面,肌纤维斜向外上方延伸,跨越眶上神经和血管的浅面,与眼轮匝肌及额肌相融合。止于眉中部。
支配神经:面神经的颞支
主要功能:与保护眼免受强光的刺激同时与面部表情有关,收缩时皱眉肌的横头牵拉眉毛向内侧下方移动,使内侧上方皮肤呈现向内下的斜形隆起,加大眉的倾斜度,产生皱眉表情,使眉间鼻根上方的额部皮肤产生纵形皱纹,即“眉间纹”,俗称川字纹,同时也会形成一些斜纹。
肉毒素相关注射:眉间纹的治疗
形态与位置:位于皱眉肌始段的内侧,额骨的鼻部睑内侧韧带上约25px,平行于眶缘,止于内侧眉皮下及其相邻周围眉间部皮肤
支配神经:面神经颞支
主要功能:收缩时牵引眉间部皮肤向下,可加强皱眉肌形成表情。收缩时鼻根部会产生水平的横向皱纹
肉毒素相关注射:鼻背横纹的治疗,眉间纹的辅助治疗(睑内侧韧带的垂直线上10~15mm皮下或稍深)
形态与位置:位于鼻根部,与额肌内侧部纤维连续,起自鼻背下部的筋膜和鼻外侧软骨的上部,肌纤维进入前额下部两眉间,上行止于眉间部皮肤。
支配神经:面神经颞支
主要功能:收缩时使侧鼻软骨向上,鼻长度缩短,向下牵拉眉内侧角皮肤向下,产生鼻根部的横向皱纹
肉毒素相关注射:鼻背横纹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