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老人好神奇,刑侦天才马玉林
@小皇帝曰:1959 年除夕夜,内蒙古赤峰市水地乡供销社被盗,共计丢失 4 匹棉布、4 条香烟、7 斤水果糖、1 桶豆油,以及 300 元营业款。
这在当时的确属于大案了,一群公安干警盯着现场的一个大脚印,一筹莫展。过年过节的出了这样的案子,不破影响安定团结;想要破,又没那么容易,当时的刑侦技术几乎是空白。
从一个破脚印子想要追查到罪犯,这过程堪比西天取经,着实困难重重。干警们没办法,只能按照老套路,硬着头皮,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希望能够得到有效线索。可是这工作量实在太大,案子怕一时半会儿很难破。
突然有个小干警说:“要不让我们村的放羊老头来瞧瞧吧。” 老头五十大几,大字不识一个,大半辈子,一直窝在山沟沟里放羊。
小干警说:“让他来吧,准行。” 干警们一头雾水:“凭啥他就能行?” 小干警说:“我们村的羊丢了都找他,没一次没找回来的。”
案情紧急,果然老头到了供销社,一顿端详后,说道:“俩人,一个穿胶鞋,一个光脚。”
干警们仔细看看,那还的确还真是有一个光脚的脚印,只是一般情况下,谁想到大冬天有人会光脚,所以在之前侦查中就被忽略了。
老头顺着脚印走了出去,有时用手比划比划,有时候又托着脑袋沉思,然后站起来说道:“穿胶鞋的这个不超过 20 岁,身高 1.65 米左右。光脚的 40 来岁,身高 1.7 米,很可能是父子俩。”
干警们傻眼了,这都能分析出来?还没等问原因,老头拿个树枝边走边画,干警们就问:“你这画啥呢?” 老头说:“脚印。”
干警们觉得老头太玄乎了,这圈里明明啥都没有啊,老头说:“你趴地上看。” 果然,不趴地上还真看不出来那浅浅的脚印。
但其中有个圈里,并内有脚印。干警们突然兴奋起来:“这个圈没脚印啊?” 老头说:“里面是不是有一颗小石子翻白了?” 众人一看,的确如此,可是这说明什么呢?“这块小石子翻出来的一面是潮的,背面是干的,这是坏人踩过的,从土里面把它翻出来的。”
众人叹服,这观察能力,可谓细致入微。可是更牛逼的事情发生了,在七弯八拐走了两三里路后,这老头就不停的在那画圈圈,没有脚印的地方,圈完了之后又接上了脚印。一直到一个小土丘子,脚印变得更多、更清晰了起来。
老头丢掉手中的树枝,拍了拍手上的土,说:“那个穿胶鞋的人,站在这个土丘子上面就能看到供销社,他经常站在这上面盯梢,等等,他这胶鞋还是新的,去抓人吧!”
果然土丘子后面有一户人家。干警们抓个正着,果然父子俩作案,除了被霍霍的部分香烟和水果糖,其他的布匹、豆油全堆在炕头。一经审讯,盗贼供认不讳,偷盗当晚,买了个新鞋,老子舍不得,光着脚,新鞋给儿子穿。
这老头真是神了,刑警队长史海滨立马请教老头诀窍。老头说:“其实也没啥,就是放羊放久了,一看到羊的脚印,就仿佛看到一头羊往哪儿深一脚浅一脚地跑了,看人的脚印子也差不多,顺着脚印子就能追到那。”
老头说起来异常轻松,但他的这套本领,既是一种经验,更是一种天赋。经验别人可以学到,天赋别人无法掌握。
刑警队长立刻向上级请示,“收编” 这个人才为 “侦查员”,按正式工发放工资,33.5 元一个月。平时不用到局里报到,有了案情,专门有人会开着吉普车去请他。
没想到这一发不可收拾,老人的名气响彻警界、传遍了全国,那个年代,天南海北的需要痕鉴定的大案,都去找他帮忙。
1965 年 7 月,南京市电影院连环盗窃案,现场也是只提取到了一枚足迹,然后警方就束手无策。后来干警把这个足迹拍成照片寄到了赤峰,老头仔细看完后,判断是嫌疑人身高约 1.64 米,年龄在 25 岁左右,身材偏胖,可能当过兵。南京最终按照这个范围展开了侦查,最终果然抓获嫌疑人。
1972 年 6 月,北京海淀连续发生的十余起 “闹鬼案”。老头奉命进京,同样根据现场留下的脚印,判断有两只 “鬼”,身高都是 1.7 米左右,年龄在 23 至 25 岁之间,最终北京警方抓获的嫌疑犯果然是一对外籍的混血儿兄弟俩。
还有 1973 年春,河南安阳铁矿银行分理处发生特大抢劫杀人案,安阳警方出动 400 多警力,也是老头通过在一堆鞋印当中,找出了一个回力球鞋的鞋印和一个布鞋鞋印来判断出嫌疑人。其中穿回力鞋的嫌疑人年龄约 21 岁左右,身高 1.67 米。关键的是回力鞋嫌疑人小脚穿大鞋,刻意伪装行踪,也被老头判断出来。
截至 1981 年 1 月,放羊老人临终前,参与破案近百起,从未失手。但由于老人不识字,他的独门绝技只能经口述,由他人记录并 “翻译” 成《步伐追踪》,成了刑警学院的教材。但真正精髓的天赋要领,仍然被认为失传了。
这个放羊老人的名字叫马玉林,他的故事写成了长篇的报告文学《神眼》、《神眼马玉林》;以及被拍成电视剧,名叫《神眼》、《觅踪擒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