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重庆中路64弄渔阳里

重庆中路64弄渔阳里位于淮海中路与长乐路之间,自从重庆路兴建了南北高架道后,这段重庆中路成为了断头路,这里更显得闹中取静。

重庆中路64弄渔阳里,新式里弄式样,建于1929年,砖木三层结构。20世纪30年代,由于地价上扬,建筑向高发展,2层高的石库门住宅开始向3层发展,室内卫生设备也开始出现。在新式石库门弄堂大量建造的同时,演变出一种新的弄堂住宅形式———新式里弄。石库门这一住宅形式被淘汰了,封闭的天井变成半开敞或开敞的绿化庭院。形式上更多地模仿西方建筑式样,各种建筑设备也较为齐全了。区境重庆南路以西的部分弄堂,如霞飞坊、来德坊、花园坊等属于此类。

据说老重庆中路64弄是民国早期大将军出资建造,老重庆中路64弄中,1、2、3号是将军自家实用,而本案正是将军的儿子曾经居住的地方。渔阳里有四条支弄组成,占地不大,却拥有英法装饰,石库门和海派石库门的建筑风格所组成,所以真是小而精致,细致灵巧,别有洞天。


  1930年左右,开发商在今重庆中路和淮海中路、长乐路间建造房屋,亦称渔阳里(今重庆中路64弄)。此处规模更大,占地面积约7.64亩,总建筑面积6390平方米,有砖木结构3层、具有卫生设施的新式石库门住宅34幢。

渔阳里 即淮海中路567弄。在卢湾区的历史上有3处渔阳里。1910年左右,开发商在环龙路建造渔阳里(今南昌路100弄)。此处规模不大,占地面积约2.63亩,总建筑面积1542平方米,有砖木结构2层住宅8幢,连通霞飞路(今淮海中路),1912年建成。1915年,开发商在其北面(时为空地、民居平房等)建造房屋,亦称渔阳里。1920年,旧处改称铭德里,俗称老渔阳里。新里规模较大,占地面积约4.44亩,总建筑面积4005平方米,有砖木结构2层石库门住宅33幢。后霞飞路渔阳里因与环龙路铭德里相连通,亦改称铭德里,民间以铭德北里、铭德南里来区分两弄。

解放后,淮海中路567弄又改称渔阳里。民间称其为老渔阳里,称重庆中路64弄为新渔阳里。1920年8月22日,俞秀松等人在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成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初,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于此设立团中央机关。1961年3月,此处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的更多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