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风情诗意/蔡枝强

风是一种大自然现象,人们司空见惯。

如果我们把大自然比喻成一个神奇的巨人,那么,风就是他呼吸的气息。当巨人平心静气,呼吸就是平缓的,风也无声无息。就有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情画意,巨人欣然,心情愉悦,呼吸就顺畅,风会自然流动。就会风和日丽、风清气爽,就有了“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美景。巨人心烦气躁,或勃然大怒,呼吸急促,就会狂风骤起,飞沙走石,沙尘满天的景象,还有“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的惊人场面。大自然的威力惊天动地,难于形容。

风有多种,既有微风、小风、阵风,又有大风、狂风、暴风、龙卷风等等。风是一把双刄剑,使用好了,可以造福人类。使用不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几千年前,老祖宗就把风使用的出神入化。人们在春风和煦的日子里去踏青,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去登高旅游。农民在合适的风里去扬场,把丰收的果实弄得干干净净。人们制作风车,把风能转为动能,帮人们磨面、浇地等等。在三国时代,诸葛亮足智多谋,最善于火攻。火烧博望坡,使言轻人微的刘皇叔崭露头角。其实,火烧博望坡,诸葛亮就是借用了风的威力。后来,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营,大败曹兵。赤壁一战,战出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天时地利人和是胜利的保障。我们不难看出风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风这个关键,恐怕三国的历史就要重写了。人们常说“见风使舵”,其实这也是人们规避风险的一种方式。当然,后来人们把这个词演化成为墙头草的意味了。现在我们国家十分注重环保,许多火力发电变成了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机的巨大机翼在天空划过,点亮了千家万户。国家釆取多种措施,控制大气污染,大大降低了雾霾和沙尘天气。致使狂傲不绝的风沙渐渐被驯化,从而更多造福人类。

在自然界中,风与人常相伴不足为奇。而在古诗词中,也大量出现了风与诗为伴的现象。好像诗离不开风,风中有诗情,风中有乾坤,风中是诗的天地。如,“怱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等等,不胜枚举。

在古诗词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对四个季节风的描写,有时不是春风、夏风、秋风、冬风。而是把季节的名词换成方位词。如,东风代替春风,南风代替夏风,西风代替秋风,北风代替冬风。“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在清明的前三天,正是雨水节气中,所以这里的东风是孟春的春风。而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是写的暮春。接近夏天的时候,没有大风了,春花也纷纷落英。表现了作者伤春而无可奈何的心情。“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农历四月份到了夏季。大麦都黄了,眼看麦收到了。故此,这里的南风就是夏天的风。诗人李浑在他的诗中写到,“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这时翠萝还在生长,残留下来的昆虫吸吮着露珠苟延残喘,大雁也开始南迁。正是描写的早秋。“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是毛主席1935年率领工农红军翻越娄山关的情景。西风,雁叫,霜晨月,都活脱脱表现出深秋早晨凄凉的景象。“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虽然写的是八月,但内蒙古一带农历的八月份就已经下大雪了,这里早早进入冬季。事实上这里的北风是指冬天的风了。李白在《北风行》中写到,“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在这里且不说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就北风而言,燕山下的雪花像席子一样大,这肯定不是指冬天的风了。

本来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并没有思想意识,而诗人常常为它赋予思想,用拟人或比兴的修辞手法使风带有感情色彩,使诗的韵味更浓。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荆轲刺秦王,无论刺杀成功与否,荆轲都没有生还的可能。明知不能而为之,体现了壮士的胸怀与决心。诗人用“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诗句,烘托出了壮士出发时的悲壮场景。同时使得诗意更加厚重。杜牧在他的诗《赤壁》中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深春锁二乔。”这里的东风就人性化了,东风不给周瑜行方便,致使铜雀台中幽禁了周瑜的妻子和他大姨子。其实这是诗人调侃之说。据《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为联合东吴拒曹,游说东吴。周瑜觉得诸葛亮巧利用人,没安好心,一番为难诸葛亮。诸葛亮舌战群儒,又巧妙运用了曹操《铜雀台赋》中的一句话,说曹操修建铜雀台是为了幽禁周瑜的妻子和他大姨子。周瑜闻言大怒,坚定了孙刘两家共同拒曹的决心。后来才有赤壁之战,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这是毛主席《从汀州向长沙》的词句。其中,词中的狂飙是巨大的风暴,这还是写风。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是殊死的斗争。许多革命先烈在斗争中流血牺牲。这更激发了革命斗志。感动了天地,巨大的风暴为此从天而降,使革命推向高潮。在这里,狂飙就聚集了情感色彩,把诗的意境升华并推向高潮。

本来风没有情感,诗赋予了它,那风就有了风情。以诗言志,以物托志是诗人常用的手法。风使得诗丰满,诗又使得风韵味十足。风中有诗,诗中有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风情诗韵让我体会到了中国历史文化无穷魅力和弥足珍贵。只要认真深入学习和研究历史文化,会使我们受益终生。

作 者 简 介

蔡枝强,文安县蔡黄甫村人,爱好诗词,诗歌,散文,小说。文安县古洼文学会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