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树强丨派饭(散文)

《最后一个匈奴》里有一个“盐蛹蛹”的故事,学校杨先生吃饭,没有个专门的灶,只是轮流在学生家中吃派饭。杨先生喜欢吃酸菜,学生家长见他爱吃,便每顿饭都有一碟酸菜侍候,才有了“盐蛹蛹”一幕。主席姐姐在《找窝点》里四菜一汤非常惹人争议,我今天说的却是二十多年前的故事。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董家片所管辖的几个村子,只有董家中学这一所小学跟中学在一个学校。由于人数多,老师相对需求比较多,除了少部分是本村的老师外,又从外村或者乡镇分配来几位老师,这个时候几位老师的生活问题就不好解决了。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领导跟村委会商量,让这几位老师在村里学生家挨家派饭,每个家庭里有学生上学的,从高年级往低年级排序。不管是哪一个班的,都要招呼老师吃饭,一位学生一天。说是管饭,每位老师则需要给家长付饭钱的,一顿饭每个人多少不等,五毛不嫌多,一毛不嫌少。

我们家当时是三个学生,大哥出学门早,二哥三哥和我在学校上学,那一年刚好轮到我来带老师回家吃饭。

按照事先约定的,老师要去谁家里吃饭,学生必须提前到学校门口候着,为老师带路以免耽误吃饭时间,耽搁下一晌上课时间。由于我们村属于黄土丘陵地段,村民主要是依据地势居住在西湾、西沟、东沟、豪斯沟以及幹涧河南和幹涧河北几个沟沟壑壑里。外人如果进村了,没有人带路是非常容易迷路的,曾经一次老父亲带领上边计划生育人员进村普查,他们跟着走访了几个地方就强调说,叔一会儿您得把我们送到村部,七枴八弯上坡下洞子的,记不住进来的路了,现在都迷糊了。所以学生们就需要给老师领路指门。

妈妈提前就知道什么时候该给老师做饭饭了,这一天妈妈不去地里干活,专门给老师准备吃食。当时说是让老师吃家常便饭,但是淳朴的村民还是想把教书育人的老师招呼好,把平常舍不得吃的,或者是专程去磨豆腐的张叔哪里换上二斤,给他们改善。

轮到我去接那天有五位老师吃饭,我站在学校门口的柿子树下,伸直脖子的朝学校里边看,好像我是第一天上学的样子,近距离接触老师还是第一回,不知道一会儿该说些什么。不多会儿几位老师一起的走到门口,看见有点紧张的我了就叫到,你屋我们去过,不用你领我们,赶紧先回,我们自己溜达着去。听老师这么说我扭身往家里跑去,好给妈妈报信,准备迎接老师。

那天早上妈妈准备了好几样菜,用我们平常说的四菜一汤。一盘炒鸡蛋,一份烙豆腐,一盘辣椒炒香菜,还有一盘豆襂水子,汤是玉谷黄面汤。每一样菜都是满满的一大盘,摆放在一个木质的四方条盘里,边上放着筷子,玉谷面麦面两伴子馍由专门包馍的棉褥子包着,害怕冷,看着条盘里的菜,我的口水咕咚咕咚的往肚子里咽。妈妈见我这个样子说道,还不赶紧去门口迎着?本来叫你给老师领路的,老师客气一下,你到不客气,自己先回来了,你去门口等着,接老师去,我再拾掇拾掇饭菜,等一下你来端汤。

我转身蹦跶着往门口跑,刚到门外边,就看到老师已经穿过洞坡上来朝我们家走来了,一下子又不敢蹦跶了,老老实实的站在原地门口迎接老师。

老师们进门来就吆喝到,嫂子又麻烦你了,狄大哥从地里回来没有?回来了我们一起吃饭,可不敢老把我们当客,我屋的窑都是我哥给箍的。这边话音刚落,另外一位老师就说道,嫂子可不敢再改善了,要不我们就老在你屋吃饭了。听见院子里说话声,妈妈顾不得解下围裙,撩起门帘边走边在围裙上擦手,就接话说着走到老师跟前,你们都是有身份人,来我们着烂院子烂窑吃饭,我都高兴咋了,只要你们不嫌弃,天天来都中,呀不知道你们的口味,我呀不会揍希察饭,害怕粗茶淡饭招呼不周,您呀老是客气,您先吃他在地里锄地里,还没有回来,不管他。水准备好了您先洗洗手,坐房子里小桌上,我给恰端饭菜,一早起了,肚子都饥了。说完撩起中间房子的竹门帘让老师进屋,转身回窑里端菜拿馍,吆喝着让我舀汤端饭。

半小时后,老师们吃完饭出来了,妈妈在送老师的时候说,晌午饭吃捞面,叫你狄大哥陪你们吃饭。老师应承着说别弄那么多菜,你腌的咸韭菜辣子就不错,豆襂水子呀可以,不敢一个劲想法子吃,要不我们都不好意思了。只要你吃的饱就好,不敢说叫你吃好,穷家有点寒酸,不敢叫你受委屈。妈妈说着送老师们出门回校。

妈妈一直等看不见老师的身影才转身回来,进大门就吆喝到,等你伯回来你再吃,你去地里叫你伯回来吃饭。说话就朝房子里走去,撩起门帘看见桌子上的条盘里,炒的菜只吃了一个尖,大多数还没有动,豆襂水蘸馍却吃见底了。妈妈看了看自言自语道,这几个老师呀,唉都不容易。

现在,教师的待遇大大提高,以前的派饭只在中年人的记忆里,小说里了。当时的家长们对老师尊敬与崇拜,都融在派饭时的菜菜汤汤里……

作 者 简 介

狄树强,男,70后,河南省灵宝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行参菩提》签约作家,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作品入选《2017年中国行走散文作家二十强》《行吟天下—当代中国行走散文作家十强联展》,出版散文集《塬下塬下》。五年的军旅生涯使我成长起来,而文学将陪伴我到永远……








(0)

相关推荐

  • 【《天安门文学》(散文类)】朱梅英作品《雄鸡一唱天下白》(8)

    点上方 蓝色字体 一键关注    诗歌| 小说 | 散文 | 歌曲 | 戏剧 | 故事 | 音乐 [作者简介]朱梅英,笔名禾子.独立写作者.有作品入选<中国短诗精选><诗谱>& ...

  • 散文||谦 让

    谦   让 严鑫立||安徽 王姨怀了二胎. 今年冬月十六的日子,王姨的二胎生了,是个带把的. 王姨坐着月子,每天躺在床上没法下床,于是她的妈妈和婆婆都赶来伺候她的饮食起居,顺便抱抱孙子(外孙).伙食可 ...

  • 沐浴槐香

    沐浴槐香 文/罗锦高 那天早晨,一阵幽香悄然入窗,以她特有的芬芳充盈我的居室.这是槐香无声的问候.往院子一看,一棵瘦筋筋的洋槐花,在墙角抖地开了,就那么几串,却有勾人的芳魂. 在家呆不住,漫步上骊山, ...

  • 散文||两棵辣椒树

    两棵辣椒树 我很喜欢吃辣椒,提起辣椒,便想起了妈妈,想起了那些年妈妈专门为我种的两棵辣椒树. 读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学习很繁忙,回家的时间很少.但是每次回家,妈妈都会为我准备丰盛的饭菜.我很爱吃各种美食 ...

  • 散文||难忘妈妈的味道

    难忘妈妈的味道 江浙一兵||江苏 在我们的记忆中,最忘不了的是妈妈的味道,尤其是妈妈做的饭菜,那是天底下最香甜的美味,无论游子离开故乡多么久远,妈妈在与不在身边,只要一提到故乡,妈妈的味道会让我们魂牵 ...

  • 陈平散文II杨桃颂,献给天下伟大的母亲【客都原创】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母亲和我母亲这一代的女人们! 梅江河边梅塘村,虽然没有"孤帆远影",没有"渔歌互答",但这里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到 ...

  • 【琴泉·散文】冷颜《回家吃饭》

    [作者简介]冷颜,原名:李英超 .生于1990年,陕西合阳人.以文字记录成长心路,以照片纪念过往时光.文章常见于<读者文章网>.<散文屋>等文学网站. 在这繁华大都市整日奔忙的 ...

  • 狄树强丨狗窝(散文)

    老乡阿喃家的金毛犬快生了. 每天早上雷打不动的总看见,早早起来遛狗的阿喃. 它浑身金黄色的毛厚厚的覆盖在隆起的大肚子上,走起路来,肚子好像就要挨着地一样,一左一右的往前拖着走. 阿喃和有了身子的媳妇看 ...

  • 狄树强丨舍得(散文)

    寺河山秋季采摘节过后一个多月,山上的苹果园里就看不到满树果实的景象了,只留下挂着几片叶子的树干.遇到入冬第一场雪,树干上就什么都没有了,它孤零零地站在原地,期盼来年的春天. 春节前后是剪树的最佳时机, ...

  • 狄树强丨榜样(散文)

    构建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是构建党和政府重大战略任务. 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却是随心所欲.各行其是,身边就有一些人,一些事.昨天下午下班回家路上,一个小朋友跟爸爸一 ...

  • 狄树强丨关于父母散文二则

    <感  触> 适逢甲午年丁丑月丙午日老父亲七十生辰,有幸老哥俩在一起叙叙旧,谈天说地.二哥二嫂三哥三嫂以及侄子们和我们一家人,大大小小十三位起聚一堂,说说笑笑,其乐融融.老父亲感慨万分,说 ...

  • 狄树强丨卫河清淤(散文)

    卫河,新乡的母亲河. 从隋代大运河的永济渠,是运送粮食和战备物资的主要渠道,当时百舸争流,千帆竞渡,船樯往来,络绎不绝,近代仍然是豫北至天津卫的重要航线. 经过时光洗涤,近代卫河承载的航运作用仍不可小 ...

  • 狄树强丨信字当头闯天下(散文)

    <鸡毛飞上天>中骆玉珠因为卖假货赔了个底朝天,在她怀孕期间到医院去检查,遇上了一位母亲给孩子使用尿不湿的时候,立马就觉察到,未来这是很好的商机.即使得不到家人都赞同,她也不放弃,立即跟巧姑 ...

  • 狄树强丨祥哥“媳妇窑”(散文)

    祥哥的老儿子强子终于在今年的国庆节结婚了,婚礼结束后,祥哥送走了前来贺喜的亲朋好友,拖着疲惫的身体,刚躺卧在沙发上就睡着了,就梦到自己结婚的那会儿. 祥哥祖辈生长在南埝村根,父亲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 ...

  • 狄树强丨看戏(散文)

    村里演戏了,近二十年了,村中间的戏台子就没有响过司鼓的梆子声,这两天又敲起来了. 村里的舞台是1985年建党节落成剪彩的,今年八一节前后修缮一新,再次了展现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面貌,党把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

  • 狄树强丨岁月有痕(散文)

    年过四十,上有老下有小,中有娇妻贤婿,亲戚朋友一大群,整天忙不完的事情,停不下来的脚步.一年到头顾不得聚会聊天,来去匆匆,没有一刻闲情逸致,只有在遇到谁家有事情,才能坐到一起叙叙旧. 那天是一位好友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