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我的启蒙老师/赵远利
教师节早晨醒来,打开手机,里面满是节日的问候和温馨的话语,我沉浸在每年最最开心的时光里。作为一线的老师,工作十分辛苦,薪水也不丰厚,真的是兀兀穷年,两袖清风,但是汗水的付出,得到的精神愉悦,可能是别的职业难以得到的。由此我想到了小学时一位启蒙老师和那些难忘的岁月。
我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母亲,那时正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村子里大人都要下地干农活,因为家里的小孩子没人看管,于是大队部就让我母亲和另外一位名叫王老师办了一个红儿班,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可能是因为孩子是未来的红色接班人,才命此名吧。说是幼儿园,其实就是三间草房子,背南面北,墙上挂了几幅儿童画,一块小黑板挂在东墙上,桌子是用玉米秸秆加上泥巴糊成的台子,这就是我们的课桌,每人从家里拿一个小板凳就是自己的座椅。依稀记得母亲在黑板上教我们识字,都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爱祖国”“我是红小兵”之类的词句,那位王雪琴老师有时候还教我们“月朗娘,亮堂堂,北乡小侉来,一头挑个席篓子,一头挑个孩子娘……”一类的地方歌谣,我们十几个孩子跟着一起摇头晃脑大声齐朗读。我母亲悄悄地对她说:“我们要教赞颂党和人民的文字内容,不要教这些乡俗民谣。”王老师连连称是,说我母亲想得周到,其实我母亲只上过几年学,但她在我们村子里可算是少有文化人喽!下课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会爬到院子里的柿子树上玩耍,或者抓住树枝荡秋千。秋天柿子成熟的时候,我们就偷偷地摘几个柿子解解馋,后来被母亲发现,还狠狠地揍了一顿。可惜的是那个幼儿班仅仅办了一年多,后来就没有坚持下去,据说是村民们怕两位妇女带孩子,会耽误生产队里的农活。
等到上小学的时候,大伯成了我的第二位启蒙老师,现在只能记得第一次发新书的时候,我翻开课文,一股油墨的清香扑鼻而入,我把头埋到书里,使劲地吸着那股味道,感觉特别清新。那时候上学最开心的不是读书,而是有好多伙伴在一起玩耍,记忆中课堂作业很少,更没有家庭作业。每次去上学的时候,母亲便不厌其烦地叮嘱,放学的时候要去哪一块地里干活,或者割草放羊之类的话语。因为地里的庄稼和收成才是农村的第一件大事,读书是次要的事情。
记得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换成了一位年轻帅气的小伙子,他是本村的一位退伍军人,俊眉冷目,瓜子脸膛,棱角分明,深邃的目光中透出一股军人坚毅果敢的气质。他大多时间身上穿着绿色的服装,虽然没有军装的领章之类的标志,但是依旧可以感受出军人特有的风度。
马老师的字写得很漂亮。有一次到他的办公室订正作业,我看到马老师写的字俊秀端庄,是用红色墨水写的,心里十分羡慕,我便要了一张拿回去当作字帖临摹,照着那张字的样子练字。马老师十分和蔼可亲,但是对于上课和作业要求特别严,只要他一站在门口,班里的鸡飞狗跳马上停止,变得鸦雀无声。因此我们班的学生只要是犯了错或者作业没有完成时,心里都会胆战心惊。记得有一年冬天雪下得非常大,大雪已经没到了膝盖,我因为怕冷贪恋温暖的被窝而起晚了,我心里十分担心到了学校会挨马老师的骂,自己不敢去上学,于是我说肚子疼,让爸爸背着我去上学。当爸爸背着我走在深深的雪地里,我心里便踏实多了。爸爸背着我来到教室门口,马老师已经在上课了,我缩着身子,胆怯地躲在爸爸的身后,爸爸对马老师说:“不好意思,孩子肚子疼,上学迟到了。”马老师笑眯眯的,眼睛盯着我,走过来摸着我的头,轻轻地说:“我看不像肚子疼,是不是起晚了?今天下大雪,特殊情况,快点进来上课吧!”听到这句话时,我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四年级时,我的语文成绩始终不错,学期结束时,总能够领到三好学生奖状或者小画书之类的奖品。最令我难忘的是,有一次我代表学校到李场乡参加小学生朗诵比赛,在马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朗诵的《黄河颂》获得全乡镇中小学朗诵大赛的一等奖,这张红红的奖状让我高兴好一阵子。
还有一次,马老师布置了一篇写人的作文,我挖空心思写了当时我们生产队队长马兰山,作文内容首先写了人物的外貌,然后写了他起早贪黑带头干农活,一大早就挨家挨户地集结村民下地干活,他长年累月的言行,村民们都看在眼里,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认可。记得那篇作文语句生动,内容比较充实,书写也十分认真。但是马老师批改这一篇作文时,却怀疑我可能是抄袭别人的作文,当时我觉得十分委屈。马老师把这件事情告诉我的母亲,母亲说家里没有作文书,都是孩子自己写的。后来马老师就这件事情,还专门向我道歉,我真是不敢相信,老师竟然对我说对不起,但是马老师的道歉没有因此而影响我心目中的高大形象。
等到我师范毕业,也当了一名小学老师,马老师也由民办教师转为正式编制教师。但是他一直扎根山村,一心扑在山村的教育事业上,孜孜不倦,勤勤恳恳。直到现在,我还一直把马老师当作我的学习榜样,学习他那种尽职尽责的教学态度,学习他时刻怀揣着儿童的慈爱。
在我的心目中,我的启蒙老师就像山冈上撑起浓荫的老槐树,就像连绵起伏的巍峨山峦,就像山涧清澈见底的泉水。他指引着我沿着那无尽延伸的小路走出了山村,是他用最纯真的情感,最纯净的心灵,最朴素的情怀,让我有了生活的诗意和远方。
作 者 简 介
赵远利,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省特级教师,美学硕士,教育硕士。浙派名师实践导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会员,省散文家协会会员,教育部“国培”项目导师。撰写的文章有一百余篇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参与编写并出版《诗意的红烛》《追寻荷文化》《4D拓展性课程十年探索》《智慧教法感悟》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