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简述与评估诊断
郑大解剖学 腾康学院
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由各种疾病引起的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发生的疼痛综合征。这种疼痛往往从臀部经大腿后、小腿外侧向足部放射。
坐骨神经痛根据病因可以分为原发性坐骨神经痛与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根据病因及病变部位不同又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干性坐骨神经痛和丛性坐骨神经痛。
在临床上常见的坐骨神经痛患者多,多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而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和丛性坐骨神经痛较为少见。
一般临床表现
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多出现于成年人,青壮年多见。多为单侧。下肢痛伴有腰痛为本病的主要症状。
疼痛可从腰部沿臀部、大腿后部、小腿外侧至足跟足背处,呈持续性、烧灼或钻刺样疼痛,夜间更加严重。
坐骨神经痛的体位姿势
病人为避免神经牵拉、受压,减轻疼痛,常采用各种特殊的减轻疼痛症状的姿势。例如在睡眠时喜向健侧侧卧,病侧髋、膝关节微屈。
如果要求仰卧的病人坐起时,病侧由膝关节屈曲,这是保护性的反射性症状,称为坐起症。
坐下时首先是健侧臀部着力,臀部向健侧倾斜,以减轻神经根受压。站立时身体略向健侧倾斜,着力于健侧,病侧下肢髋、膝关节处微屈,造成脊柱侧凸多数凸向病侧,即躯干向健侧倾斜以减轻椎间孔处神经根的压力。
压痛点
沿坐骨神经分布有压痛点:
例如腰旁点(第4~5腰椎、第1骶椎旁2毫米处)、骶髂点、臀点(梨状肌压痛点,相当于环跳穴)、股后点(相当于承扶穴)、腘窝点(相当于委中穴)、腓点(腓骨小头下方)、腓肠点(腓肠肌中点)、外踝点(踝关节外侧)、跖点(足底中央相当于涌泉穴)等。
神经肌肉牵伸痛
任何牵拉坐骨神经的试验都可诱发或加重疼痛。
西卡征
别赫捷列夫试验
直腿抬高试验
正常人一般可达80°左右,且无放射痛,坐骨神经痛患者不到70°即引起腰、腘部放射性疼痛为阳性。多见于根、干二型坐骨神经痛。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足背伸附加试验
直腿抬高交叉试验
克尼格征
本内征
颏胸试验
压颈试验
梨状肌紧张试验
挺腹试验
内里征
单腿跳跃试验
神经肌肉损伤性体征
根性者可发现腰椎的正常前凸曲度消失,呈笔直状或略向后弯曲,并可稍向侧弯,弯向病侧;椎旁肌肉紧张,弯腰动作明显受限;病变水平的腰椎棘突常有叩痛及压痛而沿坐骨神经通路的压痛则较轻;受损神经根支配区的感觉、肌力、反射可有减退,腰4~5椎间盘突出可有伸肌力减弱(腰5受损)而膝、踝反射正常。
干性者腰骶部不适及压痛不明显,臀以下神经通路压痛较明显,可有肌肉压痛,以腓肠肌中点的压痛最明显。
坐骨神经支配区的肌肉松弛,轻微肌萎缩,踝反射也常减低或消失。小腿外侧或足背痛觉过敏或痛觉减退。病侧下肢皮肤温度可降低或少汗、趾甲变薄而无光泽等自主神经受损营养障碍的表现。
神经肌肉牵伸痛
根性坐骨神经痛
脊柱多向患侧弯曲,在腰部棘突旁压痛明显,并由局部向患侧下肢放射,个别严重者还有臀部和小腿肌肉萎缩和松弛的现象。
多数根性坐骨神经痛为一侧的单根或双根损害,开始常感觉有腰骶部及腿部的窜痛,疼痛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及大腿后面、小腿外侧和足背放射,在持续性疼痛基础上逐渐加剧,咳嗽、打喷嚏等腹部加压的活动可使疼痛加剧。
干性坐骨神经痛
干性坐骨神经痛部位在椎间孔以外,以盆腔出口最为多见。
干性坐骨神经痛主要表现为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汇合的坐骨神经干性疼痛,脊柱可向健侧侧凸,小腿肌肉萎缩、小腿外侧和足背的麻痛明显。
干性坐骨神经痛起病主要表现为慢性,疼痛部位主要在臀部,沿坐骨神经通路放射,活动时疼痛加剧,但是咳嗽、打喷嚏等动作对疼痛并无明显影响。
丛性坐骨神经痛
【每日一讲】天天有进步
感谢29万次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