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与关羽,都曾投降,一人成魔,一个成圣
于禁,是曹魏五子良将的第三位,也是死得最憋屈的一位。
之所以憋屈,是因为他曾向关羽投降。
三国里面,投降的将军非常多。强如关羽,同样投降过,200年曹操征订刘备,关羽被生擒,而后投降。
但是,于禁投降,始终没有得到原谅。
219年,于禁、庞德等人在樊城被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不屈而死。曹操听说后,哀叹了很久,说:“我了解于禁有三十年,哪想得到临危处难,反而不如庞德呢?”
后来孙权擒获关羽,俘虏关羽部下,于禁又归附于吴国。
魏文帝曹丕即位,孙权称藩国,命于禁回归。
曹丕召见于禁,看到他须发雪白,面容憔悴,叩头流泪,曹丕用荀林父、孟明视的事安慰他,封他为安远将军。想派他出使吴国,先让他到邺城拜谒曹操的陵墓,预先让人在陵堂画上关羽战胜,庞德愤怒不屈,于禁屈膝投降的情形。
于禁看到以后,惭愧愤恨,发病而死,被赐厉侯的谥号。厉,就是个魔的化身。
关羽的投降,被人们理解和原谅;于禁的投降,不被理解和原谅。
两个人的投降,差在哪里?
差在了投降之后的行为。
关羽投降之后,时时不忘回到刘备身边。
于禁投降之后,没有任何回到曹魏的努力。
于禁的投降,之所以悲惨,有两重魔化。
一重魔化,来自庞德。庞德作为曹操的一位降将,却能为曹家而死,而于禁作为曹操的一员爱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竟然苟且偷生。
二重魔化,来自东吴。于禁投降关羽,也还算了。没想到关羽兵败,东吴占领荆州,于禁又归附东吴。
站到219年曹操、221年曹丕的角度,完全有理由对于禁的投降格外愤怒。
曹操当时汉中失利,樊城再失利,吓得要迁都。这个时间,需要阵营团结一心。
但是,于禁投降了!
曹操害怕:如果再失利,会出来多少个于禁?
曹丕刚刚篡汉,急需天下人向曹家表忠心,至死不渝的忠心。恰恰,于禁没有这颗忠心。
曹丕心想:对曹家没有忠心的人,如果活得舒服,谁还会忠心呢?
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因为投降而命运悲惨。
这个人是李广的儿子李陵。
只是李陵比于禁更明白一些,即使许多人劝他回汉,他说:“大丈夫不能反复无常,再次蒙羞。”
如果李陵从匈奴回到大汉,无论有谁来罩着他,他都要接受皇帝和世俗的质疑,最重要的是,迈过自己心里那道坎。
尽管李陵投降,而且坚定地不回大汉,但世人对他少有嘲笑,因为他虽不回汉,但始终未忘汉,未以汉为敌。
而于禁,则缺少了关羽和李陵不忘本的言语和行动,既无不屈之志,又无不臣之行。
最起码,他缺少了一个老爷们的勇气。
在东方,忠义为天,于禁魔化在所难免。
三国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