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霸屏朋友圈,袭卷百万粉丝的小黄图又被封了?
非常简单的玩法,这张配上文字内容的小黄图,以自己作为故事“主角”,让人感受到一种应对“不公”现实时的洒脱态度,十分适合塑造自己在朋友圈中的形象,于是小黄图成功霸屏了。
创次方(CCF)密切关注此次黑凤梨事件的动态,并联系上 黑凤梨 & WITHME 的 CEO 董峰(微信名:好运)进行了一次深入了解。
事件回顾
16:30 左右 据好运透露,大概是这个时间点,相关同事朋友首先在自己的朋友圈转发黄图段子,但并无任何上线通告。样式如下:
进入黑凤梨 APP 后,点击链接进入一个 H5 页面,填写姓名、性别,接着生成一个以你为主角的段子,以黄图黑字的形式返送。
17:00 左右 黑凤梨 APP 公众号的粉丝关注量已经超过 10 万。不少人的朋友圈已经开始大面积“染黄”,十分抢眼。
18:00 左右 黑凤梨 APP 公众号因访问量过大,开始出现故障,期间团队多次进行及时维护。关注公众号时的欢迎语也添加了一句“现在服务器已经被你们玩儿爆咯!请耐心~~么么哒!”
23:30 左右 黑凤梨 APP 公众号已遭微信官方查封。
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
联系上好运时,对方坦言一夜未睡。一方面出于媒体朋友对事件的关注,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对微信此次查封的“困惑”。
这位曾在阿里任职 8 年,离职创业的团队 CEO 一旦谈及自家产品和团队,言语里尽是满满的自豪感,“我可能很挫,但我很幸运,我有一支非常优秀的团队!这次活动的火爆程度超出预期,服务器几次瘫痪,但我们的活动技术负责人宇山带领着技术团队,仅用10分钟就修复完毕,维持了用户体验的顺畅。”
CCF:这个创意是怎么来的?目的是为推广“黑凤梨”和“Withme”两个 APP?
好运:现在的网络环境下,流量的置换成本非常非常大,我们当然希望能够通过活动推广产品。这次活动对 APP 下载量的拉升也非常明显,但这并非我们最看重的事情。“黑凤梨”的宣言是“世界那么大,我只喜欢你”,专为情侣量身定做了亲密互动空间。我们产品与用户的联系亦非常紧密,有一对95后的情侣告诉我们,他们经常将对方名字放入各种小故事里。这个分享触发了我们的灵感: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同时,我们一直在寻找各种契机,通过活动甚至其他形式去让更多用户得到快乐,让大家看到图文时可以会心一笑。
CCF:传播的形式是“黄底图 + 大小不一的黑字 + 人物代入”,对于这个样式设计,是不是有特别花心思过?
好运:没错。18 天的历程,前后测试了 18 个版本,甄选段子,调整设计,最后选择了你所看到的这个方案,我们觉得这在视觉上最爽、最抢眼、最好玩!时间很短,但我们却有非常明确的用户沟通交流体系,从最初的用户目标的甄选,再到创意的生成、确立、评估,再到小范围的用户测试,再到终极测试、最后上线,我们每一步都毫不马虎。
CCF:此次事件是有充分的营销策略?抑或仅仅依靠自然传播。
好运:事实上是一个有策划的活动,我们甚至打算今天(9.29)找网红来助力推动。但昨天(9.28)下午在我们自己朋友圈试玩之后,自扩散效果非常大,一下子就收不住了。一会儿功夫参与人数就超过了 10 万,我们当下决定那就让它自发推出去吧!
CCF:7个小时,为公众号带来多少流量?
好运:截至昨晚被封号前,黑凤梨 APP 公众号吸粉超过 100 万,图片生成数过千万。我相信真正的传播才刚开始,如果不是因为封号,这次活动所带来的流量绝对超乎所想。
对“微信体制”感到困惑
CCF:策划这次活动时有想过可能被封吗?
好运:想过,但我们也分析过,认为并不触犯我们所理解的封号“规则”。
没有涉及用户隐私的行为,无需授权头像或其他任何信息;
没有给用户任何好处,关注这个公众号不存在任何诱导;
生成图片后,转不转发的权利在用户。
CCF:怎么看待这样的处理?
好运:如果说加上二维码就是诱导分享,那没有二维码用户如何快速获知这个活动的存在和源头?我尊重微信做出的判断,但我对这个准则是非常困惑的。用户参与就等于诱导分享吗?这样的处理甚至让我对微信大力宣传的“小程序”也深感质疑。只要用户喜欢你,成群结队来找你,你就是诱导分享?那“小程序”是不是也是这样?
CCF:毕竟活动开展在微信的生态圈中,似乎理应在其管控之下。
好运:对于创业者来说,我们都没有那么大的能力、power、资源去与微信对抗。但不管是螳臂当车,还是飞蛾扑火,都好,总要试。我只想知道,是谁在替上百万的用户做选择,是用户自己?还是微信?
针对这次活动,我们并没有明确的 KPI ,更没有预估到它的火爆程度。但无论如何,这次爆发验证了团队对用户的正确理解和把握。虽然微信封了我们的公众号,但我们团队还能够去复制无数个这样的事件,这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能力。
从黑凤梨事件看到什么?
在与好运的交流中,他一再抛出自己的疑惑:微信到底是一个工具?还是一个主人?它变得像一个统治的帝国,一种机制。但它的集权尺度是什么?它坚持的互联网机制又是什么?我觉得非常困惑。昨天的事件发生,让我怀疑是不是只要用户喜欢,微信就会直接封掉。毕竟,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从6小时遭封的“大字”,再到7小时沦落同样结局的“黑凤梨 APP”,尽管两者玩法不同,但无疑都让业内人士为其“深鸣不平”。他们理解并尊重微信希望让朋友圈内容优质而实施的举措,但更希望微信能开明、民主地审视不同案例。诱导分享规则的判别能否在多次封杀事件后得到完善,让众多想借助微信平台玩创意的团队能发挥灵感,尚未可知。但这个承载了近 7 亿用户的社交工具,已经彻底与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甚至这个“帝国”创建者从来都是网民们津津乐道的互联网偶像。所以,无论如何,所有盼望发挥灵感和创意的人们,也应继续对微信怀抱期盼和信心吧。
回看黑凤梨事件,这些小黄图能在一波群体中快速有效地得到传播,更多来自于时代下“‘卢瑟’群体自我意识的共鸣”。
小黄图就是会生成以上这类文案,看到文字内容的时候,脑海中马上浮现了前阵子刷遍朋友圈的“葛优瘫”。不甘满足于温饱现状的人们,面对越来越膨胀的物质世界,电商和社交媒体的泛滥推送就像在不断提醒自己是个多么可怜的穷逼。面对现状,发个小黄图自嘲,往沙发上摆个“葛优瘫”,是最好不过的消解方式。
不同于以前崇尚“劳动光荣”的“劳动致富”传统劳动价值观,市场的引入和发展已经使得资本彻底战胜了辛勤劳动带来的工资收入。在房地产、金融、互联网这些资本主导的“暴富”模式面前,以劳动换来工资的工作只能沦为“网络语境下的‘搬砖’”;在一系列出身好、颜值高、就连直播呕吐都能有上万人给钱送礼物的网红面前,对于大部分每天要上班挤地铁为5块钱邮费和淘宝店家争个面红耳赤的年轻人,自嘲和互黑就是一种对自身努力也无法改变命运的抵抗方式,而网络,刚好是一个宣泄的最佳渠道。
非常简单的玩法,这张配上文字内容的小黄图,以自己作为故事“主角”,让人感受到一种应对“不公”现实时的洒脱态度,十分适合塑造自己在朋友圈中的形象,于是小黄图成功了。但不可否认,在小黄图的文案当中这种“洒脱式的颓废”背后,对现实抗议的力量是存在的。一个人的消极可能只是个人颓废消极,当一群人,尤其是朋友圈内有直接关系的人都在用同一种宣泄消极情绪的方式时,群体中的自我意识共鸣便悄然苏醒,那股反抗的力量就尤其凸显,相应群体的情绪也就被这种自我意识的共鸣点燃。
除了简单有趣,“黑凤梨”抓住了这个时代多数网民的痛点,这也是活动短时间内能在特定群体中火爆的重要缘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