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二水居士:骨头劲
早年在上海中山公园遇徐老师,一接手,他便说:“你有骨头劲!硬了”!
一开始,我总不服气,我便放松整条手臂,想推他个措手不及,没想到竟被他轻飘飘的打飞了。他还是扔下一句话:“你有骨头劲!硬了”!有大半年时间,我常常体会着被他打飞的感觉,也常常想起他的这句话。百思不得其解。
若干年之后,在与拳友的推手喂劲过程中,我突然领悟了这一点。奇怪的是,一旦悟透,自己的太极拳艺也上了一个台阶。这或许就象禅宗的顿悟吧。
其实,骨头劲,意思是说自身的劲是透过骨头传出后,给对手有硬顶的感觉。也正是这种感触,你的一举一动,或将发未至,悉数在对手掌控之中。因而,对手只要稍加利诱,便能引动我的劲源,将我打飞。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劲出骨头呢?
初练太极者,一出手便象棍棒,整条手,不分手心手背,也无尺骨桡骨之分,更不知阴侧阳侧之用。
经过多年的太极拳训练,逐渐厘清了指掌捶手,也开始分清了手心手背、阴侧阳侧,逐渐也能体会尺骨与桡骨的细微转折变化。以尺度势,以桡楫舟,其妙无穷。
与人推手,用手心敷着对手的手腕或肘时,掌面尽可能的黏贴住对手,但手心应尽量涵空。如手套一般的敷着对方,己身的劲不能用手心或手掌外显。因为,劲走阳面,手背上的劲一旦透过骨头传到手心或掌面,劲便出了骨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涵空手心,通过舒指,将劲从手指背渗透到对手的背后或脚跟,乃至对手命门后远处的某一点。这样的劲,就不会出骨头。
反之,用手背粘接对手的手腕时,也不能直接用手背劲抗拒对手,因为,手背属阳,粘着对手的手腕,也属阳,阳劲相碰,便是双重,对手会借你来劲作自然反弹。正确的做法,肘部稍加定位,食指稍稍领劲,手臂略微翻卷,拳心斜上,劲路作内敛状。自己的手臂便有了如剑的锷刃,尺骨与桡骨的略微转折,呈现剑脊的贯穿及锐利之势。
这种感觉,越练越细腻,身体各处,日渐“骨肉分离”,劲与气血的感觉,也越发清晰,触觉越发敏捷,听劲也自然提高了。
作者:江澜 ,自号二水居士,奉化棠溪人,寓居嘉兴。1987年从王清发老师学习杨式李雅轩老师一脉太极拳,1992年从蔡光圻老师学习推手。2003年初,因缘结识金仁霖老师,系统学习杨式叶大密老师一脉太极拳之拳技、拳理、拳史及教学体系至今。创立嘉兴一多庐太极文化传播公司,致力于太极拳传播与推广。受聘于新加坡传统杨式太极拳协会担任武术顾问。创立马来西亚槟城一多庐太极拳协会、马来西亚雪隆一多庐拳艺工作坊、马来西亚砂拉越古晋一多庐太极拳协会,担纲总顾问暨总教练。手谈之余,勤于笔耕,陆续在《武魂》、《太极》、《精武》、《武当》、《武术家》等杂志刊发文章数十篇,出版有《一多庐太极体悟录》、《杨家太极拳老拳谱三十二探究》、《<王宗岳太极拳论>校注》、《<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校注》、《<太极法说>校注》、《陈微明武学辑注》(包括陈微明《太极拳术》、《太极剑》、《太极答问》三册的校注)等。
【声明】作者系漾太极网站、公众号特约撰稿人,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漾太极公众号无涉,本文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