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痰湿体质的调理。怪病皆因痰作祟,湿气人人有,化痰祛湿势在必行。
朋友们好,我是赤脚,一个无门无派的中医人,推崇大道至简的中医思维。我认为在中国当前环境下,每个人都应该自己懂点中医,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
其实,很多病症只需要用常识+思维就能自己解决。赤脚发愿用下半辈子来普及中医,让普通人有能力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直奔主题,咱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痰湿?
关于水,湿,痰
在我们的身体里,水占了70%以上,皮肤里有水,肌肉层有水,各种组织里有水,血液里有水,脏腑里也有水,全身都需要水。
而湿气呢?说通俗点就是水汽。水汽也是有必要的,它滋润着我们全身的脏腑和组织。
而我们通常说,湿气重要祛湿,是因为湿气超过身体需要的量,多余了就成了废物,需要排掉一点。
痰呢? 是湿气进一步凝聚而成。就是说身体里湿气太多了,排又排不出去,那怎么办呢?人体为了自保,启动肺脏的排痰湿机制,通过肺脏的收敛作用,将湿气聚集成痰到肺里面,然后通过吐痰的方式将痰排出去。
关于“痰”的概念,中医观念里又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有形的痰就是吐出来的看得见的痰,无形的痰就是在身体里面没有形成实质的痰。
所以,不要认为只有吐痰的人才是痰湿体质,我们现代人体内有痰湿的人,也是十有七八。
因为现代人多数都是脾虚,脾虚后就生湿,所以湿气重的人就非常多。
就是没有凝聚成痰,湿气重对人体健康危害也非常大。
通过认识“水湿痰”,我们至少明白了2点:
1.痰湿水是实证,是身体里本来不需要这么多,现在多了,就成为了痰湿。
2.痰湿水,他们的本质都是一样,都是水分子构成的,
只是形态不一样,水是液态水,湿是水汽,痰是水汽凝聚而成的浓稠物质。
痰湿水在身体里有哪些危害?
我们把人放到天地来谈,痰湿会有哪些危害?
1.如果身体的水太多,就可以理解成地上的水太多,水往低处流,流到腿上,就成了水肿。
2.如果水堵在肾脏排不出,就会引起肾功能异常,像尿毒症,肾衰竭这类病症。
3.如果是身体的湿气太重,就可以理解成空气中太潮湿,潮湿的环境就容易生虫,发霉,身体也是这样,容易感染炎症出现霉菌,像皮炎,阴道炎,中耳炎,脚气瘙痒灰指甲等等很多跟炎症相关的病症,西医说是有细菌感染了,而中医认为是体内湿气环境,给了这些细菌虫子很好的生存空间。西医去杀细菌,中医去改善体内湿气环境,思路不同,决定出路不同。
4.水湿重,就好比地球上洪水泛滥成灾,身体就臃肿肥胖。肥胖是世界疑难杂症,中医认为其实也简单,是因为组织内的水湿太多了。赤脚还在刚开始学中医的时候,有个人找我说能不能帮他减肥,他是1米六多一点的身高,体重160斤,给他开3剂五苓散,喝完三剂瘦了十几斤。后来他问我这是什么神方,瘦身这么厉害,我说你来学中医就告诉你。后来他去卖健康相关的养生品去了,没有机缘告诉他这个方子其实就是经方五苓散。
5.痰湿重,就好比我们现在的雾霾天气,雾霾天气终日见不到阳光, 空气就像一潭死水一样。身体也是如此,痰湿重的人,影响到气机流通,这样体内各个脏腑的运转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中焦脾胃。所以,身体痰湿重就会导致脾胃运化能力减弱,脾胃能力减弱,痰湿就更多,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6.痰多的人,怪病多。中医有句行话,怪病皆因痰作祟。久病,怪病,疑难杂症等等,大多都从痰入手。因为这个痰变硬了之后,不一定会从肺里出来,它可以在身体的组织里或者窍道里游走,它堵到哪里就会让哪里犯病。
比如,莫名其妙的头晕或者晕倒,身体上看不出什么问题,那咱们可能会从痰入手来分析。
我这里只挑一些主要的讲,身体上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症状都是由痰湿水导致的。
体内“水”过多的解决思路
体内的水液过多为病,咱们要分出来水在哪,才能有目的地去解决问题。
咱们按照部位来分,分为:水泛上焦,水泛中焦,水泛下焦。
先看水泛上焦,说通俗点就是水在肺里面。
肺里面有很多水的话,舌头很胖大,全身困倦,嘴巴里淡然乏味,这些非常好理解,因为肺里被水淹了。另外肺里有水会咳嗽或者觉得胸闷,会吐出清稀的痰水。这是因为肺里的水太多,影响到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就会出现咳嗽。
这种情况下将怎么解决呢?主要思路就是将肺里的水排出去,用什么方子呢?
如果没有外感的情况下,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
茯苓12,干姜9,细辛9,炙甘草9,五味子3,姜半夏3,杏仁3。
如果有外感的情况下,用《小青龙汤》。
麻黄9g,白芍9g,细辛3g,干姜3g,桂枝6g,半夏9g,五味子3g,炙甘草6g。
时间关系,这里不再拆方讲解了,以后讲方剂时再跟大家分享。
这是肺里水太多的情况下,基本上这两个方子都能搞定的。
再看中焦水液太多的情况,这种人也是全身困倦,胸口闷,吃不下东西因为肚子里都是水,有些人走路的时候还能听到胃里的水晃荡的声音,舌苔厚腻,肚子胀,不想喝水等这些症状。
这种中焦里水太多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用苓桂术甘汤来化掉中焦的水,这个方子是去中焦水湿最常用的方。
苓桂术甘汤:茯苓12,桂枝9g,白术6g,炙甘草6g。
再看下焦水液太多的情况,这种人也有水液过多的基础症状,还有肚子胀,小便量少,口渴但喝不下水。这种下焦水太多的人有个特别奇怪的症状,就是下焦水很多,按道理来说应该不想喝水才对,但是下焦水很多的人想喝水但是真正喝的时候又喝不下多少水。这种看起来身体自相矛盾的症状,出现的不是很多多见,这里我讲原理跟大家讲清楚。
我们嘴巴里有口水,是因为有脾阳肾阳的温煦作用,体内的水汽上升到嘴巴形成津液。而现在下焦的水太多了,把肾中阳气和脾阳都淹没了,这时候水汽上升不了,嘴巴里有干,所以想喝水。但是真正给喝水的时候,因为身体里有这么多水,是不会再想喝水的。
所以,但凡只要看到嘴巴干但又喝不下水的这种症状,多数是由于下焦水泛了。
那这种情况,咱们用什么方子呢?
用五苓散: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
赤脚曾经用这5味药帮一个肥胖的朋友,三天瘦了10多斤,是什么原理?因为这位朋友全身都是水,他是水肿形成的胖。所以用3剂药把它身体十多斤水排出去了,体重就轻了10多斤。
身体水液过多的问题,分成上中下游,用这么几首方基本都搞定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湿气的解决。
体内“湿气”过多,该怎么解决?
湿气是水汽,水汽是怎么形成的?还是回到大自然中,我们都知道,南方多湿,北方相对干燥。为什么会这样?两个原因,第一南方地势低,容易蓄水,也就是水多。第二,南方离赤道近,热比较多,热加在水上就产生湿。
还有,一年四季中,只有长夏季节的湿气最重,为什么呢?
因为在夏秋交接之季,天上很热,地上很多的水,热加上水上面就容易产生湿。
中医有一句行话,叫做:火在水上就生湿。其实,道理很简单,水是液态的,如果没有火,那只会是液态水。只有当上方有热的时候,热照在水上才会形成水蒸气,也就是湿气。
那我们把核心的东西再延伸一下,火在水上则生湿。而我现在想让湿气少一点,该怎么去解决呢?
咱们就是要把这个火往下引,把火引到水里来,湿气的问题就可以完美解决。
至于具体的解决方法,要看湿气在哪里,到底是肺里还是在中焦,还是在下焦。
湿气的位置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
关于祛湿的方剂,也是以苓桂术甘汤为主要思路来解决。
体内“痰”过多该怎么解决
体内痰湿重的人,舌苔厚腻,体重偏胖,肚子大,身体容易油腻,平时痰多,喜欢吃甘肥厚腻的食物,奢睡。
现在这种类型的人越来越多了,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胖子多痰湿。
中医观念里认为: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
吃得多动得少,导致脾虚,脾越虚就越容易胖。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胖子还管不住自己嘴巴还想吃这样甘肥厚腻的食物?中医有个说法叫“内有所缺,必外有所求”。就是说,你身体里面缺什么,然后身体的意识告诉你要补什么。痰湿会导致脾虚,身体脾虚之后就会想着要补,,甘肥厚腻的食物也入脾,所以身体想着要吃这些食物。但是,甘甜厚腻的食物又会增加脾的负担,会导致脾更虚,身体的痰湿就更重,这又是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如果你是脾虚的人,又控制不了自己欲望,就会形成肥胖。
那咱们就要来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化掉体内痰湿,来增强脾胃功能,痰湿的问题就可以解决,肥胖等其他症状也跟着解决。痰湿是浊阴物质,中医观念里认为浊阴归下窍。意思是说,痰湿这类浊性物质要从下窍排出,从哪里排呢?就是大便小便这些通道里排出来。
那到底怎样解决痰湿呢?
推荐的方剂有:二陈汤,温胆汤,茯苓丸这类方子。
来简单介绍下二陈汤的方子:
姜半夏15g,陈皮15g,茯苓9g,炙甘草5g。
这个方子非常简单,用半夏配陈皮来燥湿化痰,陈皮还有行气功能。把痰化掉以后,就成了湿气了,再用茯苓把这些湿气渗透到下焦去,从下焦排出。炙甘草用来和中,起佐使药的功能。
这个二陈汤是一个比较通用的化痰方,温胆汤和茯苓丸也是差不多的结构,都用到了半夏来化痰,用来茯苓来渗湿,思路就基本相同。就是要将体内多余的痰湿从下窍排出。
在这里要稍微提醒大家一下,针对痰湿体质,如果有明显的痰,要先化痰再祛湿。
道理很简单,因为已经形成了痰,痰是比较浓稠的,应当先把浓稠的痰化掉成为稀薄的湿,也就是先把大块分成小块,再把小块的分解成湿气排出去。
如果你没有前面的分解,直接祛湿的话,那痰就会越来越浓稠,就可能成为燥痰,那这痰就更加不好排出来了。
关于痰湿体质的中药调理方子就跟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一定要明白,方子方法是永远介绍不完了,就算我这里给大家介绍100个方子,如果你不懂医理药理,你也不知道哪个是适合你的。所以,将原理弄清楚最重要。
痰湿体质,现在成为一个社会现象,表现出来最明显的就是肥胖症。
我们刚刚谈了重要调理方法,更要知道这个肥胖症是怎么形成的。
在中医看来,体内多余的物质,就是今天跟大家谈的“水湿痰”。
而为什么身体多了这些东西出来?是因为阳不足。阳化气,阴成形。
世界上胖子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我们来看下美国人是怎么吃饭的。在美国餐馆吃饭前,他们都会先上一杯冷饮,喝了冷饮后,再吃主食,而他们的主食多是肉食类食物。
我们学过中医的人知道,这冷饮就伤胃阳,胃里没有阳气就没有能量来消化这些肉食。所以,这些吃进去的食物都将阴成形的方式堆积在身体里面。用冰把胃冻住以后,这个胃也不知道饱,吃撑还在塞,所以越吃越多,胃越撑越大。赤脚看得明明白白,美国胖子多就是这样的错误的饮食习惯造成的。
咱们有智慧的中国人就聪明多了,饭前喝汤,喝点热汤把胃阳就养起来了,而且胃里面有汤之后,再吃饭菜就吃不了那么多了,这样就不太容易吃撑。
所以,有智慧的中国人是不太容易成胖子的。当然,不懂中国文化不懂中医的人不懂这个道理,也容易成胖子的。
咱们现代很多减肥是存在问题的,用药物减肥,用节食减肥,或者其他伤害正气的行为减肥,这些方式不但减不肥而且会伤害身体。为什么会这样?都是因为咱们很多人不理解肥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其实,中医的减肥效果真得特别突出。像赤脚用3剂五苓散瘦身10多斤,你说这效果好不好?当然不是所有的肥胖都用五苓散,五苓散只适合水肿肥胖。
其他类型的肥胖,只要对上中医辩证类型,效果都非常不错。以后有机会会来跟大家分享中医减肥的。
再来谈谈痰湿体质的针灸理疗保健。
湿气重的人,推荐一组穴位:这组穴位叫做“天地人三皇穴”,分别阴陵泉+地机+三阴交。这三个穴位都是脾经上的穴位,是调理脾虚湿气重的最佳组合穴位了。
身体水太多的话,加上“水分”“水道”这两个穴位。
如果是有痰湿的话,再配上“丰隆”穴。
痰湿气重的人,常灸这几个穴位,基本上就能将体内痰湿的问题搞定了。
再来看饮食上,哪些适合吃,哪些不能吃?
痰湿体质的人,应该吃一些祛湿的,化痰的,行气的食物,适宜吃的有这些:赤小豆,薏苡仁,陈皮,冬瓜,生姜,洋葱,白萝卜,山药等。
痰湿体质的人,要少吃甘肥油腻,少吃滋阴的食物,少吃寒凉伤阳的食物。道理很简单,身体里已经很多痰湿油脂了,当然要少油。滋阴的食物就容易生湿,当然也要少吃。寒凉的食物伤阳,要化掉痰湿这类阴成形的物质是需要阳气的,所以寒凉食物要少吃。
好了,上面我们就将痰湿体质的调理跟大家分享这些内容。上面所讲的所有内容都是在谈怎么纠偏,已经形成的痰湿怎么将它排出去。但是治病要求于本,咱们更要清楚,你体内的痰湿是怎么来的?在生活中有哪些不良习惯导致痰湿。引起痰湿体质的不良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喜欢吃生冷厚腻食物。生冷的食物最容易伤脾阳。寒湿容易在体内堆积,阳化气,阴成形,阳气少了,体内的阴就会堆积。
2、喝啤酒,尤其是冰镇的啤酒。啤酒本身偏寒,在冰箱冰镇后,寒更甚。也是伤脾阳的。中年男子出现啤酒肚,就是喜欢喝啤酒导致的。
3、吃多动少。现在是想吃就能吃到,容易吃多,容易吃错;现在的人运动的时间相对偏少。吃多动少是导致肥胖症的最大元凶。
4、久坐。长期久坐,中焦不通,痰湿等有形的病理产物开始在腹部堆积。表现出腹部大。
5、懒床。气虚之人,白天不想起床。卧则伤气,最容易伤的是脾气。所以懒床之人,气虚且肥胖。
6、身穿湿衣,湿发就寝。比如容易出汗,但汗后没换衣服;运动之后身上的汗又重新回到身体内;洗澡后身体的水没有擦干等,这些湿气容易通过皮肤毛孔进入到体内。
所以,我们最终要调整好痰湿体质,要从这些生活当中的根本原因入手。配合汤药,针灸理疗,食疗这些手段,就一定有机会将痰湿体质调理过来。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明天来跟大家分享湿热体质。
【特别提醒】
每天分享的中医知识内容,会在早上7点准时与大家见面。赤脚的每篇文章都录制了音频,方便大家收听,不要一直盯着手机伤眼睛。
赤脚的每篇文章都是用心在写,尽量通俗易懂,让没有基础的人也能听得懂,学得会。
如果您觉得理解这篇内容有难度,建议您在本号将《中医基础》的内容学一遍,打好基础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