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的后门桥,依然藏着北京人的安逸劲儿!!

北京的中轴线,被人说是北京的生命线,

早在梁思成先生1951年4月发表的

《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中,

对这条北京的中轴线就有这样的描述:

地安门,到鼓楼、钟楼

高大的建筑物都继续在中轴线上。

1946年,地安门大街(北中轴线)航拍(南向)。

(转自陶然先生)

但到了钟楼,中轴线便有计划地,

也恰到好处地结束了。

中线不再向北到达墙根,

而将重点平稳地分配给左右分立的两个北面城楼

——安定门和德胜门。

(图片来自微博:义留胡同)

在这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地安门

如今有着后海、烟袋斜街等著名的旅游胜地

您站在这“百年”地安门,回头望向景山,

感觉好像能“一眼望穿”这条“生命线”似的,

在这条线上有座“不起眼”的万宁桥,

北京人您还记得!

这座桥对于念旧的北京人来说太熟悉不过了,

这里是东西城的交汇处,住这周边的北京人,

天天路过这里。

(图片来自微博:北京老壶)

它是北京城里最古老的桥,

是当时元大都的中心点--“中轴线上的第一桥”

也叫“海子桥”,但老北京爱亲切的叫它“后门桥”

因为地安门在以前就是皇城的后门。

所以这里也被称为后门桥了。

(图片来自微博:圣欧亭)

现在您再路过这里,

不难看到石桥的栏杆已有部分损毁。

如今后门桥有两种桥栏杆,

一种很明显已残破,那是古代的石桥,

另一部分明显是新的。

而且如今桥身也算是地安门大街一部分了。

(图片来自微博:义留胡同)

这里的胡同儿,门墩儿、后门桥的护水兽,

如今被游人们津津乐道。

(图片来自微博:圣欧亭)

曾经住过这里的人,生活过的家,

每天上下班上下学的必经路,

如今走过的还有多少人呢?

(图片来自微博:义留胡同)

“老人”们的回忆从鼓楼往南捋

马凯餐厅(湖南风味)、北宏吉副食店、宏吉纸店

公和魁清真食品店(据说:是一个撑柜的开的)

地百之前有:邮局、光丽照像馆、合义斋

再从路东北往南捋有:合成楼肉食铺

乾泰隆大布铺、理发馆、吴肇祥茶叶、信托商行

北京著名的友谊时装厂

如今留下的满满的回忆!

(图片来自微博:义留胡同)

有段时间的后门桥曾经是西城交通大队

近些年文物单位被腾退,

这座火神庙重新修饰一新,

焕发出它应有的光彩。

而也静静看着这里一点点变化。

(图片转自微博:夏公的刘阳)

马凯餐厅如今又新开张了,

贵不贵的,后来没有再去过了,

但还是有好多人只记得那里的肉包子!

地安门新华书店,买过好多小人儿书的举手!

如今,估计都搬家走了吧。

暑假什剎海游完泳,就在地安门副食店买酸奶和扎啤喝,

如今下“海”就好难了,小卖部来瓶北京洋回忆回忆。

(图片来自微博:义留胡同)

那时路两旁商铺林立热闹非凡,

而后海从夏天到冬天

老北京人的安逸劲儿也全在这里了。。。

(图片转自微博:see2one)

再回到后来逛这里,我们长大了

这代人记忆好多是天意买文具批贺卡、

考好了奖励你一顿麦当劳。

好多来自“地中”的朋友,

总给我讲这曾经的“东城名校”

当然最终也消失在了历史中。

如今聊起来,依旧有小小的震撼与不舍!

多少人的儿时的记忆重现眼前,

仿佛又年轻许多许多…

过去的58路是以前的8路还有老3路…

(图片来自微博:义留胡同)

如今的60、107路依然每天路过后门桥。

同是一条线路,

不同的称谓、不同的记忆、也有着不同的年龄。

而这座后门桥继续承载这一代一代。。。。。

(转自微博:向巴卓玛。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