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信平丨闻过则喜和讳疾忌医

闻过则喜和讳疾忌医

作者:郑信平

三人在一起,必有可当老师的,孔圣人两千多年前就说过了,可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谓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皆有其长处,这是好事,没有哪一个人是通才,能懂得所有的,也能有如此的动手能力,小到钉扣子缝衣服,大到建房子凿卯眼,都能拿下。这是事实,明摆着的。再说,即使你有如此的聪明,灵活的双手,三百六十行(现在也许更多呢)你每一行都过一遍,也要不少的功夫啊。所以说,没有通才。

通才当不了,那么我就当专才,我在这行上精深专研,化大力气,废寝忘食,勤奋加机遇加巧干等等,我就能成为专才,有人也许会这么说。也是,既然能这么干,也干了,那么,不能成为专才,我看,也离专才差不离了。问题是,有多少的人能这么干的呢,都是追求短平快的多,三两下没出成果业绩,立换它路。这就是我们十四亿人口,顶尖专家不多的主要原因。两院院士不说,光是各地评出的土专家,又有多少呢,他们其实都是一心在专(钻)而已,再加上那么些的“巧”罢了。

但我们往往都是在某些方面接触了一点(或接触了一些时间),就自认为我是懂它的,自认为我了解掌握了它的一切,这是对事物的认识上的“自我好感”。

还有,就是自认为为人处世上完美的,这比前面对事物的自我完美认识更难对付,要说服他的不完善,有待改正,等于要他的命。也就是说你的要比他强或优(这可没有立时比较的可能,总不能手拿大把票票随街散发,可这也不证明你有更大慈善心啊),或得到同圈内朋友的一致认同,明说谁优谁劣,可有哪个人或当着甲乙两人的面说谁的为人更好呢。所以,为人处世的,只有自己揣摩,从朋友同事的反应,从人家的背后评价中体悟,改正,方为根本。

自认为完美,就随自己的性而行,虽然是在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的制约下,但,正如孟子所说,“人恒过,然后能改”。连亚圣都承认,人犯错误是难免的事,若能改正过来,就好了,就算可以了。

人为什么会免不了犯错误呢?我认为。

智识不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缘故。无涯之知,何至三百六十行之多,三教九流之众,以一己之力处之,肯定是一毛都认识不到,何况九牛之大,故而,犯错难免。

本性使然。《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而为,此为道,道左或右,就是对与错了。《荀子》说得更直接明白,“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荀子·礼论》)。欲望是生来就有的,食色是基本的欲求,就像马斯洛说的,有五个层次呢,第一的生理(需要)欲望满足了,还有第二的安全,第二满足了,还有其后的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呢,总之,欲望无止境。为求满足欲望,如果没有节制的力量,或者力量不够大,他(她)就会胡来了。历代帝王的杀伐决断由其一人不是如此么,我们的食肉,在鸡鸭牛羊看来,是残忍错误的,但人本位,就是如此,生物规律。

无意为之。也即内心不想犯错,也有能力不犯,但客观条件所限,一时迷离,判断失误所致。世上若有卖后悔药的,我定要买来,这是我们常说的话语,也在捶胸跺脚的同时,懊恼不已,尤其是造成了不良后果甚至是严重后果的,更是痛哭流涕。不是做不到,也不是想不到,而是当时的一时疏忽一暴之气,或是头脑发热,结果就犯错了,甚至犯罪了。我们平常的闯红灯扣六分,一年来两次,你就得重考驾照;或者酒后驾车,面对交警在前面的设卡,那时的内心该是怎么个翻腾哦。还有高速路上的赌气别车,严重影响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更有甚者,那些被处极刑的犯人,多少是激情的,面对镜头,可就不是懊恼和痛哭流涕了,他们其实也不是娘胎里出来就是注定要犯死罪的啊,也就是那么一瞬间的迷离而已,但这个错犯得就太大了。

放任自流。任坏的旧习恶习自流,不管不顾,随恶习的波流到哪算哪,得过且过,这是撞钟和尚的心态,是颓废的,可悲的。这又有几种。

这是自暴自弃的程度了。源头没把好,滑入恶的轨道,没有奋力挣扎出来;或者说开始自我认识不到,等到认识到,也感受到恶习错误带来的不良后果,但已经回天乏力,只能继续往恶的深渊一个劲的滑下去,也不伸手攀爬了。网上看过一个故事,是杨锁的,看后心情很是沉重。

或者说是上瘾了的程度。多少的瘾君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们的第一口,只是试试看的心理罢了。可上瘾之后,什么人情世故,礼仪廉耻,脸面道德,统统都不要了,就为了那么一口。为何醉驾屡抓不绝,一则是侥幸心理作怪,二则是对酒有瘾了。但将酒驾和工作挂钩,就事半功倍了,尤其是对公职人员,可见瘾可戒。

或者说是上了贼船,被裹挟下不来。这是手握权柄者最终走向高墙大院的通行道路,从小恩小惠开始,被劝上船,船开走后下不来,除非你跳船蹚水或游泳回来,但又会担心被追查是怎么上船的,故而还是心存侥幸,任船一个劲往黑龙潭滑行,直至船翻身死。

总之,犯错原因多多,可结果却单一,就是“非”,与正相反。我们生而为人,错误是难免的,分别只在于有大有小,有多有少而已,以及同样的错误是否犯了又犯。

如何对待错误呢?这就又涉及到个人的问题了,因人而异,有人打死不认错,有人稍一点拨,就立即知道错在哪儿,致谢,赶快改正,后不再犯。这就是讳疾忌医和闻过则喜的分别。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有“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子路好勇,行事有时欠妥善,但其能闻过则喜,愿意人家当面说他“你错了”,他不恼羞成怒,反而高高兴兴。治水的禹,听到人家好的良善的话语,就会躬身下拜,以示感谢。一个是陪孔子入圣庙的孔门七十二弟子之一,一个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疏导法治水的大禹王,他们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普通常人,更应该如此了。

但就是我们普通常人,常常是讳疾忌医的多。开宋明理学之端的周敦颐在《周子通书·过》中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周敦颐的今人,当然是他那时的宋朝人,错了,人喜欢人家对自己的规劝,不听劝阻之言,并且至死不承认有错,死要面子,面子比死都更重要,讳疾忌医,宋朝人那时也这样啊。古今如一,看来这是通病。

不承认有错,当然闻过就不喜了,有些甚至会发怒,进一步还会动起手来。夸一个男的才高八斗,貌若潘安,他肯定高兴,若你当着他的女性朋友面,说他三寸枯丁,尖嘴猴腮,贼眉鼠目,即使他真的长成这样,你肯定也是被打的料。

虽然,我肚子空空,半瓶墨水都没喝到;我三等残废,矮矬矬;我面若枯树皮(或脸大如盘),等等,无不是希望人家往好的地方夸我的。但真的夸了就如此么,不是。

我就是普通的我,我有不足,做错了,你帮我指出来,我要谢谢你,我努力改正,后不再犯。

人,不要求个个都闻过则喜,甚至像大禹王样的拜,但有自知之明,这是必须,也应该具备的吧。

至于先天决定了的娘胎带来的,则更是要实事求是了。

(2021年1月23日)

文/郑信平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郑信平,江西玉山人,四川大学毕业,哲学博士,曾在乡镇、县级政府任职,挂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现为中部某省地级市公务员。从事金融口工作。喜藏书、阅读,也喜动笔。现为《金秋文学》签约作家。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

相关推荐

  • Saturday,打工人,告别2020的心态,拥抱美好的未来

    每天主题,老规矩: 周一主题:职场          周二主题:生活与健康 周三主题:情感          周四主题:商业 周五主题:案例          周六主题:心态 周日主题:视野 说实话, ...

  • 马一浮先生:为何现代人难成通才大器,只能当专才专家?

    马一浮先生篆刻:蠲戏斋 马一浮先生简介 马一浮先生(1883-1967),单名浮,字一浮,号湛翁.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化宗师.十六岁应试,名列会稽县案首(第一名).二十岁赴美日欧游 ...

  • 专才好还是通才好?听听罗浮山国学院孩子的分享

    罗浮山国学院附属学校课程训练~ 老师上课随机叫到学生,分享学易心得~

  • 郑信平丨饭碗

    饭碗 作者:郑信平 上午,初中一直到高中的同学永华从老家来市里,到我办公室坐了坐.三十多年了,我们从稚嫩到成熟,个子也从初一时的小不点到现在人到中年的(都是)横向矮锉锉,可谓有苦同担的绝佳好例子了.我 ...

  • 郑信平丨说泪

    说泪 作者:郑信平 写了<谈笑>,自然就要说说笑的对立面哭了.可一想到哭,就老大的心里不痛快.因为第一印象,哭就是因了外来横逆之力过大,承受不了或抗拒不了,而难得支撑下去所致,或者是不想离 ...

  • 郑信平丨谈笑

    谈笑 作者:郑信平 身份证塑料封皮破裂,数字磨损,到派出所重办.照相时,被要求微笑,可面对漂亮女民警,我倒是正襟危坐得紧,一点都没笑.回到家,想翻翻清人程世爵的<笑林广记>,找回笑的神经细 ...

  • 郑信平丨书信

    书信 作者:郑信平 每晚睡觉前,照例要浏览微信朋友圈,雷打不动.尤其是有几个人的朋友圈,若几天没看到其发出新东西,就感觉心里少了什么,是不是他这几天家里有事了?多少次想问问,也是,兴趣类同.人皆有所好 ...

  • 郑信平丨手机

    手机 作者:郑信平 什么东西是我们每天都不可或缺的呢?现在若提个这样的问题,答案肯定是手机了.试想每天出门前先摸摸口袋,看少了什么,无非是钥匙和手机.钥匙忘了,可以等家人的开门,但若手机没带,肯定感觉 ...

  • 郑信平丨对门对吹

    对门对吹 作者:郑信平 两个人,两对门,对着吹牛皮,对着吹啤酒瓶,这就是对门对吹,说的是我在四川大学读书时,和对面宿舍的中文系古汉语文字学博士生龚泽军兄弟的一些有趣往事.四川大学在四川省会成都. 成都 ...

  • 郑信平丨夜半青苑

    夜半青苑 作者:郑信平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省长视察南航的食堂,里面有省长指着价目表,读出半份半价,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也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就肚而食,有时半份足 ...

  • 郑信平丨拖拉机

    拖拉机 作者:郑信平 七八十年代的农村,道路也是四通八达的,不过,全是土路.我们雨天光脚上学时,脚丫缝里冒出的泥浆,煞是让人颇有若是稀粥,该有多惬意的遐想. 路上跑的,记忆中的好像只有各种拖拉机,卟卟 ...

  • 郑信平丨自大与内省

    自大与内省 作者:郑信平 <佛说灌洗佛经>有"释迦文佛--以四月八日夜半明星出时.生堕地行七步.举右手而言.天上天下我当为人民作师.太子生时天地皆为大动."也即传说的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