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人生得意之处,也是祸患起源之时
道德经:你以为的春风得意,或许是老天的“陷阱”。
弘一法师说过这样一段话: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人在得意之时就需要立刻“停住、转头”,保持低调,不能因自己的得意而忘形,以免让自己犯错,因为所有的祸端都是因自己过于得意而起的。
有这样一句话:天若让人灭亡,必先让人猖狂。
当你人生得意的时候,就要想想是不是上天故意给你留下的一个祸患根源。
历史上有许多人,都是因为自己功高自傲而引来的灾祸,韩信就是如此。
刘邦问韩信:“将军,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马?”
韩信说:“陛下带兵最多不能超过10万。”
刘邦一听心里有一些打鼓,当然不高兴,就又问韩信说:“那你能带多少兵马呢?”
韩信说:“我和你不同,我带兵多多益善。”
韩信说出这样的话,内心一定有着对于自身才华的自信,这固然是一种优势,但是拿优势去得瑟,这就是一个人祸患的根源,他没有注意刘邦的感受,怎么能不让刘邦耿耿于怀呢?
但是和韩信同朝为官的张良却刚好相反,张良也是刘邦手下的一个谋士,被刘邦封为功臣,让他自选三万户地作为封赏,但是他推辞不接受,最后被封为留侯。
此后,张良选择闭门不出,在家潜心修炼,有一次很多人因为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的事情找他,但是他坐了很久,只是轻声的说:“皇上有这个意愿,定有其中的道理,做臣子的怎敢妄言呢?”
后来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张良对于世事变故一概不问,很多大臣有事求见于他,他也一律不见。
张良相比韩信,多了一种刻意隐藏锋芒的智者策略,因为一个人的智慧与才德永远是优势,但是不该拿自己的优势当成炫耀的资本,否则一定是招致祸端的根源。
在《道德经》之中说: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人所期望的盈满和富贵,其实都不能长久的相守,过度的骄纵也会自取灭亡,这就是“满招损”的道理。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明白这一些道理,但是却不能将这一些道理作为自己修身正道的根本,就是因为这一些道理的另一面,对应的就是人性的弱点:居功自傲。
富贵而骄乃人之常情,而人生的修养与智慧,却是让自己的理性战胜人性弱点的修养,从而让一切达到适度。
老人常说这样一句话: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可再往。
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当你觉得自己过于得意大占便宜的时候,此时就要小心老天给你布下的“陷阱”,这其中蕴含的哲理也是非常深刻。
有一次胡雪岩到苏州的永兴盛钱庄,想兑换20个元宝急用,但是钱庄不仅不给他兑换,还说阜康银票没有信用。
胡雪岩听了之后很气愤,他知道永兴盛钱庄经营存在问题,贪图重利,已经岌岌可危,本来无端受气心中不满,只要自己稍微施加手段,永兴盛钱庄必然倒闭,但是胡雪岩最后还是放过了永兴盛一马。
因为他知道,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对于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即便是永兴盛钱庄倒闭,也不会有多少人同情,但是胡雪岩下不了手,因为他知道,做事不可做绝,要留下余地,为人不可过度,此时的留有余地,也是为了将来见面时的“有些余地”。
正所谓:事事留个有余不尽,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
人生的内患外忧,皆是因为自己心性的有失偏颇而招致的。
很多人的生活出现了一些非常糟糕的事情,向自己的内心去探寻,一定能找到答案,所有的错误都是因为自己心念的问题,而产生的偏颇。
比如说妄念太深,欲念太重,就会犯一些不切实际的错误;如果一个人内心阴暗,戾气太重,大多会因为一时冲动而酿下苦果。
所以让自己的心性得以柔和,不求圆满,不求过度,一切祸患自然去除。
文|国学书舍
看了这一篇章的国学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