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TVB的50年兴衰史
如果懒得看文字可以听语音版哟~↓↓
(在 [喜马拉雅FM] APP 中搜索“大锤说史”关注收听过往节目)
友情提示
我们 “BT历史零售” 公众号正式更名
“大锤说史”
感谢各位读者老爷的一路支持!虽然
名字不“BT”了,但是内容依旧“BT”!
11月19日是香港TVB电视台成立五十周年。1967年11月19日,利孝和、祁德尊、邵逸夫等人创办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正式营业开播,这家公司的简称叫做TVB。由于这家公司是香港首家获得免费无线电视牌照的电视台,因此也被称为“香港无线电视台”,从此被简称为“无线”,这就是半个世纪对我们曾经有过巨大影响的无线TVB。
虽然到今天为止,无线TVB已经50岁了,但是它并不是香港第一家电视台,香港第一家电视台是“丽的映声”,1957年成立,也就是香港亚洲电视台(简称亚视、ATV)的前身,这家香港最古老的电视台、无线TVB曾经的老对手,已经在2016年停播了,连60周年大庆都没能挺到。
虽然现在亚视已完,但是当时TVB初创的时候,双方还是劲敌。1968年,TVB为了对抗亚视,推出了第一部电视剧《梦断情天》。这部《梦断情天》前后拍了将近200集,其参演的冯淬帆、石修等人,我们在现在的香港影视剧里也能看到。
《梦断情天》剧照
《梦断情天》开启了无线TVB的港剧时代。现在只要一说起TVB,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制作的大批电视剧,虽然TVB每年制作的新闻、综艺等节目多达上万小时,但是每年大约700集的无线电视剧集,始终是焦点中的焦点,而且从1970年代开始,无线TVB也确实调整了立台方针,把电视剧制作作为重头,从此开启了无线TVB港剧的黄金时代。电视剧成为无线TVB的明珠,每年11月无线TVB台庆的时候,主要针对无线电视剧艺人颁奖的《万千星辉颁奖典礼》始终都是最重要的节目之一。
1976年,无线TVB推出了第一部金庸武侠剧《书剑恩仇录》,参演这部电视剧的是郑少秋、汪明荃、余安安等,这些人如今也还在无线荧屏上出没。有金庸的武侠小说作为故事基础,这部戏当时席卷东南亚的爆红。电视剧历史上的“无线时代”开启了。
为了支撑自己的无线电视台电视剧业务,邵逸夫利用自己邵氏电影的基础,打造了一个庞大的演艺队伍。TVB于1972年开办的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源源不断地为香港演艺界输送了大批人才,比如1974年的学员周润发、吴孟达、任达华、林岭东,1975年的学员黄杏秀、杜琪峰,1977年的学员陈玉莲、吕良伟,以及1980年的学员黄日华、苗侨伟,1981年的学员刘德华、梁家辉,1982年的学员梁朝伟、周星驰、吴镇宇、欧阳震华,1983年的学员吴启华、刘青云、陶大宇等等。这些人,到今天仍旧是香港影视界的中坚力量。
除了训练班,1973年TVB开始评选“香港小姐”,张曼玉、谢宁、李嘉欣、陈法蓉、袁咏仪等前赴后继,也为TVB电视剧的流行明星添上了重重的砝码。
1983年港姐
冠军:杨雪仪 亚军:张曼玉 季军:李月芙
强大的阵容,开启了香港无线TVB的黄金时代。拿1983年无线TVB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来说,这部当年在大陆家家户户争相观看、让男女主演黄日华、翁美玲等人成为万众偶像的金庸小说改编电视剧,现在来看这部电视剧能够在当年大火,看看幕后制作人就知道这里面有多少当时和后世的“著名人物”。
导演是王天林(香港著名导演,杜琪峰的老师,著名商业片导演王晶的父亲),执行导演是杜琪峰和徐克,这俩现在仍旧是香港电影界的著名大咖,武术指导是著名的程小东,音乐制作人是著名的黄沾,顾问团还包括著名作家倪匡、著名导演楚原等等。
导演:王天林
执行导演:杜琪峰、徐克
武术指导:程小东
音乐制作:黄沾
顾问团:倪匡、楚原等
演员和剧情以及制作上的强大阵容,很好地弥补了TVB电视剧当时道具、布景等方面的粗糙,即便是电视荧屏上十几个群众演员冒充成吉思汗的十万铁骑,在公园林里纵横冲锋,当时还在跑龙套的周星驰一会儿是宋兵乙,一会儿又变成金兵甲,港台及大陆观众依旧看得津津有味。
进入1990年代之后,无线TVB除了继续炮制金庸武侠剧、古龙武侠剧以及黄易武侠剧之外,大大拓展了时装剧的类别,无论是《1号皇庭》《陀枪师姐》《刑事侦缉档案》《妙手仁心》等系列职场剧,还是《大时代》《天地男儿》《创世纪》等家族商战剧,都在香港及大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进入21世纪第一个十年,TVB无线电视剧仍然保持着强势的竞争力,《寻秦记》《洗冤录》《九五之尊》《栋笃神探》保持着TVB的传统优势,《金枝欲孽》《宫心计》开启了宫斗剧的先河。
然而到今天,我们这些从小看TVB时装剧、年代剧、警匪剧和宫斗剧长大的人们,正在亲眼见证着TVB电视剧的衰落。
这不仅仅是后继者的高收视电视剧《使徒行者》《冲上云霄》《溏心风暴》之类逐渐减少,而且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上看得见的衰落。2016年12月,TVB因为业绩下滑发布了30年来首次盈利预警,市值比2011年缩水45%。
一艘巨轮的搁浅,开始的全部原因可能都是因为一颗螺丝钉的脱落。但是当一艘巨轮真的搁浅时,我们看到的不是仅仅一颗螺丝钉的问题,而是一连串漏洞的同时发生。
首先,剧本先得背锅。《使徒行者》《心理追凶》系列被评烂尾,今年TVB推出的《全职没女》,大结局收视率28.2,理论上距离好剧的标志线30,已经很接近了,算是2017至今为止收视率前几名的作品,但是,就是这样一部电视剧,编剧为了追求结局上不落俗套(之前TVB的大团圆之类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干脆就强行拆散CP,大有为了矛盾而制造矛盾的嫌疑,气得追剧的粉丝怀疑编剧是否罹患精神分裂。
但是,TVB无线剧集的衰落不能把锅全扣在编剧头上。当初TVB在组建编剧队伍的时候,推广的是学徒制和实习制,而且有鲜明的市场反馈机制,市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很快就能在编剧身上有所反应,观众爱看的就留,不爱看的就换。这种高度市场化的运作,是当初TVB在1980年代、1990年代大获成功的原因。但是,当TVB无线占据了全香港收视份额80%以上的时候,当TVB的老对手亚视已经垮台的时候,这套机制已经在事实上失灵了。对于一个垄断的、独占的TVB来说,剧本已经不再是必须要竞争的优势了,拍成什么样,香港人都得看,那么这些剧本就不再是为了与亚视竞争而磨砺的尖刀了,也不值得靡费巨资打磨了。
同时,为了保障每年的电视剧产量,又必须维持着原来的生产速度,流水线出来的东西一旦没有充足的市场反馈来修正,要突破自己就显得难上加难。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当年有多成功,现在突破就有多艰难,体现出来的产品特征就是情节虎头蛇尾,质量高低不一。另一方面,TVB无线电视剧当年依靠金庸古龙一战成名,但是如今已经很多年没有新的金庸古龙出现了。
匮乏的不只是制作人才。港姐已经多年没有轰动效应,TVB捧红的80后90后小鲜肉也乏善可陈,明星的后继乏力非常明显。
当年TVB引以为傲的剧集生产模式也要背锅。当年为了节约成本,TVB的布景、经费和道具的局限,出于成本的考虑,一直以来虽然改进但是比较缓慢,名山大川没有,风景秀丽别想,不全部安置在布景棚里已经算是良心剧了。这样的TVB制作水平,在大陆电视剧、网剧重金投入、欧美电视剧、日韩电视剧强势冲击下,劣势明显。
更麻烦的是,硬件的劣势只是表象,对于拍电视剧来说,砸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是万万不能的。TVB以前的优势之一,就是素来把电视剧制作当成流水线制作,对成本的控制非常严格,这样也保证了TVB历年来电视剧的商场成绩,而TVB的明星们虽然从剧集的直接收入中拿到的很少,但是TVB的畅销地位会捧红明星,明星们就能在赞助、商演方面得到相应的补偿。但是,当TVB一旦显示出颓势、不能保证以往那样的盈利的时候、无法满足明星的媒体曝光率需求的时候,TVB留不住人才的窘境立即暴露出来。
TVB电视剧演员们,一线的签约演员一两万块港币,三线配角月薪几百块港币,而且TVB无线为了保证一个半月出一部戏的高节奏快速节约式电视剧制作,一线演员们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要精打细算。收入不高却强度极大,这样的待遇,在目前的环境下很难留住人才。作为这种窘境的一个例证,这几天又爆出雷人新闻,TVB无线的当年视帝、老臣子罗嘉良,本来获邀参加50周年台庆,临近成行之际,却因为TVB受困于经费问题拒绝报销来往机票,引起轩然大波。
问题还不只是钱。从根源上来说,当年,港剧在香港、大陆地区能够流行一时,跟香港当时是亚洲的焦点、大陆走向世界中转站的重要地位有关。而随着大陆近年来的快速崛起,社会发展迅猛,昔日需要羡慕的港剧反映的种种现实,如今已经实现甚至被远远抛在后面,与此同时,香港昔日作为大陆接触世界的窗口的作用大大削弱,大陆拥有更多直面世界的机会,结果就是今日的大陆观众,虽然港剧的粉丝仍在,香港制造的明星仍在,但是已经很难恢复当年对港剧的那种集体性共鸣。而这种共鸣的缺失,正是如今东亚经济格局几十年来剧烈变化,在文化领域的一个突出反映。
热门推荐
非正常历史研究人员,专注历史销售几千年~
我们以史为镜,可以照亮你的美
大锤说史
想看有趣的历史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