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囧妈》看哭万人:与父母和解,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作者:洞见·朱丽叶

我们和父母,随波逐流,走到了岁月的两岸。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简宁朗读音频

01

你上一次拥抱妈妈,是什么时候?

大年初一看了徐峥的新片《囧妈》,竟然被电影中的这句台词给弄哭了。

父母是我们生命的来处。

在我们小时候,他们是如大山一般的依靠。

可是,从什么时候起,一路引领我们成长的人,成了我们到处吐槽、试图挣脱的枷锁?

徐峥曾笑言:“我和妈妈没法呆在一起超过三天,三天以后必定会吵翻了。”

这也是他创作《囧妈》的灵感来源。

徐伊万,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男人。

阴差阳错下,和母亲一同坐上开往莫斯科的火车,共度6天6夜。

一路上,接受来自妈妈事无巨细的关心和绵延不绝的唠叨。

360°无死角投喂,她的满腔疼爱都在其中。

强迫中年儿子跟自己拍旅游打卡照。
打着“为你好”的名头,什么都要管。
小到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大到夫妻隐私、什么时候搞个孙子给我抱抱。

只要儿子发出抗议,她就搬出万能抵挡金句:我是你妈啊,我是为你好啊
儿子与母亲的沟通,时时处于崩溃的边缘。
逼得徐伊万扬言要逃离。
坚决要求妈妈和他保持十米以上的距离。
小时候说,等我长大了保护你;可是真的长大了,却一见面就吵架。

我们和父母的相处模式,从依赖依恋变成了:

明明关心,却又想逃离;

彼此心疼,却又相互伤害。

及至多年以后,我们年岁渐长,才慢慢读懂,父母那过度,甚至是越界的爱,只是想着:能陪着孩子,再多走一段路。

徐峥说:“你和妈妈的关系,决定了你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学习如何与父母相处。

02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父母失望的?

也许是,他们已经无法辅导我的功课,还不肯承认自己也不懂的时候;

也许是,他们一直拿我当小孩子,让我在同学们面前丢脸的时候;

也许是,长大的我,第一次意识到他们只是普通人,并不能成为我的偶像的时候。

这样的失望,就像石板路上的青苔,慢慢渗出,延绵成片。

美国影片《伯德小姐》中,家住小县城的女孩Christine,不喜欢这个普通至极的名字,她给自己改名为“Lady Bird”——鸟小姐。

这个新名字充满对远方自由的想像。

她受不了柴米油盐,扳着指头数钱的烦恼,更受不了在这个闭塞无聊的小镇,早早看透一生的日子。

她一心想去大都市纽约读书,可母亲希望她留在家乡。

当母亲说出那句:“你知道把你养大要多少钱吗?”

女儿愤怒地翻出纸笔递到母亲眼前:

“给我一个数字,我以后赚了钱,会把我欠你的用一张支票还干净,这样我就再也不用和你说话。”

我们和父母,矛盾深重。

他们按照他们的标准,想尽力给我们幸福。

但我们想要的幸福,可能对他们来说很陌生。

他们不认可我们的观念,想方设法地纠偏与控制。

我们无法接受他们的想法,竭尽全力地突破与逃离。

裂痕越扯越深。

两代人的战争就此开始。

我们与父母纠缠着互相敌视,要各自证明自己的正确。

再后来,我们纷纷出走、离家万里。

向着不同方向奔跑的两代人,在彼此眼中的身影越来越模糊。

03

我曾一度认为,我的父亲是一个极度自私,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比如,晾晒衣服时,他只会把自己的衣服抹平整,而从不管其他家人。

收衣服时,也只会叠好自己的衣裳。

仿佛这个世界上只有他一个人,他只为自已而活。

我曾经的人生目标就是:不要成为他那样的人。

可有一天,有人跟我说,我身上总有一种淡漠疏离之感。

我恍然惊觉,其实我无法避开家庭的影响。

这个时候,我才想到回头看一看父亲的幼年时光。

他在年少时被过继给无法生育的伯父。

仅十来岁的年纪,就不再有亲生父母的庇护,背井离乡,去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

养父母只是想要一个养老送终的机器,却不肯送上对孤独少年的关怀。

父亲就是在这样虚伪冷漠的环境中长大。

后来的日子,上山下乡、招工回城,都是一个人在行走,与远在家乡的家,与养父母的家,都没有太多的感情。

没有爱与亲情的滋养,这样长大的孩子,内心的冷漠与自私,好似砌了一堵墙,隔开了自己与外界的联结。

并且将这种孤独与冷漠传给了他的子女。

也许是成长,又或者是宿命。

当我站在岁月的路口回望,看到我的父亲也曾在亲情的漩涡中挣扎。

他的过往,是我来时的路。

这时,我才明白了一个道理:我对父亲的难以释怀,是因为,我从不曾理解过他的一生。

他没有得到过爱,所以,也无从学习如何爱。

我与其怨恨他,不如开阔自己。

我们与父母的代际鸿沟,是时代的差异和岁月的定型。

他们走过的路,曾经食不果腹、朝不保夕。

若我们尝试着回到父母的童年,看看他们是如何从孩童长成大人,就会明白他们的局限源于他们的生长环境。

我们对父母,也就有了体谅和心疼。

04

世界是一个转盘,转着转着我们就活成了父母的模样。

高中班上有个女生,当年很潇洒地跟我们说,她劝父母离了婚。

“不爱就不爱了,干嘛非要强撑着在一起,还说是为了我,太可笑了。”

时光呼啸而过,后来听说她和老公纠葛不断,消消磨磨,爱早没了,却拖着没离。

问她为什么?她只是沉默,良久不语。

还有个男生,父亲每日酗酒,是他最鄙夷看不起的人。

他发奋努力,三十岁做到中高层,四十岁意外被裁。

早先意气风发的人,患上了躁郁症,天天买醉,终日靡靡。

年前,约出来喝酒,突然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我现在才懂了他。”

人生这道难题,曾经我们觉得父母解得很差劲。

可是,当轮到了自己,才发现并不比父母更高明。

想想那些缺吃少穿的年月,和我们现在一样年纪的父母,他们是如何藏好生活的艰辛?

捱过每一个春节临近的寒冬,尽力让我们只听见热闹的鞭炮,看见大红的福字和满心满眼的希望……

年少时的李诞,从内蒙跑到广州读书,只为“远离家,远离他们”。

可人到中年,却感悟道:“正是他们那些陈旧的观念,支撑他们度过苦难的岁月,将我们养大。”

少不更事时,我们怨怼他们总是抠搜些鸡毛蒜皮,看不到山河壮阔。

当我们也在人生的泥潭里滚过一遭,被尘世间的烟火呛了心肺,咳出了眼泪,才窥到他们在生命长河中的不易。

我们早晚都会走上他们曾经走过的路,扮演他们曾经在我们生命中充当过的重要角色。

那些年少时不明白的东西,对他们有过的误解,都会逐渐在时光的推进中,前尘和解。

05

作家王欣讲过一个朋友的故事。

因为母亲逼婚,女孩几年没回家过年。

去年,母亲下楼时不小心跌倒,摔得鼻青脸肿,脚肿成馒头。

女孩忽然发现,原来母亲已经这么老了。

母亲哭着对她说:

“因为我有你,现在老了病了才不至于等死。你呢?单身一人,以后怎么办?”

女孩也哭了,对母亲说出憋在心里多年的话:

“妈,你是有我,但这代价你不觉得太大了吗?

你跟我爸一辈子相互折磨,忍了几十年,较劲了几十年,就算有孩子,值得吗?”

她们整个春节说了以往几十年都没有说过的话,流下了从来不曾在对方面前流过的泪。

母亲终于明白了女儿的坚持:她在努力过得好,她的世界即使辛苦,也精彩开阔。

女孩说:

“当我像一个青春期少女愤怒地反抗母亲时,彼此都被折磨得绝望;

但当我们像两个成年人一样互相体谅的时候,却真的明白了对方真实身处的世界。
为我们规划一切的父母,并不是不明白生活的真相。

恰恰相反,他们经历过太深太沉重的疼痛,才更加渴望儿女一生平安和顺、不历风波。

这不是顽固不化,只是为人父母,护卫儿女的痴心。

当我们真得理解了父母的焦虑,才能真正懂得,我们该怎样抚慰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并让他们相信:

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得更好。

与父母的战争,即使胜利也是满身的痛。

和解,不是带着悲悯地原谅,或全然顺从。

而是理解他们缘何是他们,并率先迈出第一步。

只要我们坚定地朝他们走过去,我们和父母总会在某个转角相遇。

与父母和解,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06

60多岁的李宗盛,用一首《新写的旧歌》与离世多年的父亲讲和。
到临老,才想到要反省父子关系。
说真的,其实在回答自己,
敷衍了半生的命题。

等到好像终于活明白,已来不及。

他不等你,已来不及。
他等过你,已来不及。
时光如流水,静默无声,而这正是它最残忍之处。

我们和父母,随波逐流,走到了岁月的两岸。

这世上最爱我们的两个人,会早于我们走下人生的列车。

那些未竟的遗憾,会一刀一刀刻进我们往后的生命里。

让我们放下手机,紧紧地拥抱他们吧。

这不是对父母悲悯和宽容,而是让我们自己未来少一点后悔和失落。

毕竟,那些逼过的婚、白过的眼、吵过的架、相互撂下的狠话,最后都会烟消云散。

留在记忆中的,只有骑过的爸爸的肩头,喝过的妈妈熬的汤。

在这个特殊的时节,祝大家阖家幸福,平安喜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