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怎么办?(超实用!)

导语:

每个班里几乎都有一两个“作业困难大户”,他们还常常引得一些不自觉的学生“仿效”,让老师“法不责众”。这使得班主任在“追缴”作业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该怎么办呢?

01
怎样布置作业,更好?

✖ 你做或不做,作业都在那里,不变不减。

✔ 作业有自主性、选择性。

相对于那些千篇一律、机械识记的作业而言,自主性作业尊重学生的意愿,更能激发他们做作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作业内容,自主确定作业的形式。

如语文课,学完一篇课文,对善于朗诵的学生,让其声情并茂地朗诵是作业;对记忆力好的学生,让其背诵一段课文是作业;对能写一手好字的学生,请他抄一遍文章张贴在教室墙上是作业;对善于思考、爱好写作的学生,让其写出一篇佳作也是作业。

还可以把作业分为必做的和选做的,既可以保证学习质量,又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

✔ 作业多样性、变化性。

作业可以是总结性的,也可以是习题式、阅读式、预习式的;可以是手写的,也可以是电子版的;可以是常规作业,也可以是活动性作业(如课堂参与、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或实践、辩论演讲或表演等)。

既要有当堂或当天完成的短期作业,又可有几天甚至一学期需要一定时间观察思考完成的长期作业。

这些多样化的作业既有助于学生消化巩固知识,又可培养综合能力,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时候,作业就不再是负担,而是展示自我的一种载体。

✔ 作业趣味性、创造性。

学生的自制力不强,做事常常不是从需要出发,而是凭兴趣而定。因此,要在“趣”上下功夫。

在设计作业时,要让学生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增强知识和能力。

如语文学科,可以是配乐诵读、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等;数学学科,可以让孩子进行课外测量、数学调查,搜集数学故事等;英语学科,可以让孩子自制词典、编写儿歌等。

即使布置机械识记的作业也要尽量为其披上一件“糖衣”,诱发学生们对作业产生冲动,从而自觉地完成。

✔ 作业科学化,差异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醒教师可以在班级布置好几种不同形式的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还说如果教师不给某些学生布置特殊的作业,那就说明他没有考查每一个学生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分层布置作业,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作业。

这样,可以在减少空耗的同时,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以及自信心的培养。

02
老赖,这么办?

✔ 你交或不交,我的心都在那里,不舍不弃。

✔ 布置作业特殊照顾。

对特殊学生可少布置作业或布置特殊的作业,然后逐渐加量。

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或学习方法欠佳的学生,老师可以精心筛选、设计弹性作业,让他们做专项性、模仿性作业,体验作业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在保证作业质量后,逐渐使他们与其他学生的作业同步同量。

✔ 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教师布置作业时,对不爱完成作业的学生要主动关心。如问:“今天的作业记住了吗?有困难吗?”

可适当检查他们记录作业的情况,特别交代清楚目的和要求,也可以让他们先陈述该怎么做,激发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同时,给予切实帮扶,如,授以方法,强调作业之前先复习的必要性,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补充,对有些题目用到的旧知识点,老师要给予适当提示,为学生扫除障碍。

此外,如果老师的精力许可,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学生给予单独辅导,那样效果会更好,或者让合适的学生与其结成帮扶对子,发挥互助作用。

✔ 当面批阅并多加鼓励。

班主任可以与其他教师达成共识,为学困生当面批阅作业。尤其要注意不能一看到学生的作业没做完,就不批阅,转而批评他不完成作业。

要做到:他做一道题就认真地给他批改一道题,做两道题就认真地批改两道题……

在当面批改中,指出有知识性错误的同时,多挑其作业中的优点,适当表扬和鼓励。

同时在班里也充分肯定其付出的努力,让学生在增强信心的同时,感到教师对他的关爱和期望。

✔ 适时给予适当的惩罚。

对长期不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予批评甚至“惩罚”是必要的,但惩罚一定要有度,错一罚十或罚百的做法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行为。

国外可供借鉴的做法是:

①不接受学生不做作业的任何理由,家庭作业完成后才离开学校。

②选定一天为“补作业日”。让拖欠作业的学生都必须在放学后留下来和老师一起完成作业。

③一个星期将有2—次小测验,直接与家庭作业有关,以提高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国内有经验的老师提出:凡不做作业者,过后做两遍,一遍独立完成,另一遍一边做给老师看一边讲解做题思路,后者有一定难度,既可以达到惩罚的目的,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作业能力,一些怕麻烦的学生会逐步减少不做作业的次数。

✔ 要争取家长的大力协助。

对于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孩子,老师有责任告知家长,让家长了解情况,并就作业问题经常联系,争取家长的协助和支持。

同时要让每位家长知道,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家长尽力为孩子创造有利于安心学习的氛围,并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