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国外现役第四代战斗机(含四代半)一览
高推重比、采用电传飞控系统、重视机动性、配备可发现及追踪低空目标的多功能雷达,成为了第四代战斗机的显著特征(俄方称呼,而美方称第三代机),与此同时当今某些战斗机的最新升级型因气动和隐身技术没有大的改进,但是航电系统又得到了强化升级,进而被称为四代半战斗机,预估这些飞机可应用至本世纪40年代。以下罗列参考自《Air Force Magazine》
JF-17'雷电'战斗机,也就是枭龙战机,由中巴合作研制,2003年8月25日首飞,2007年3月12日正式服役加入巴基斯坦空军,是世界上首款使用DSI进气道的现役战斗机,目前还装备于尼日利亚空军和缅甸空军。(图中为巴基斯坦空军的JF-17'雷电'战斗机)
米格-31'猎狐犬'战斗机/截击机,由米格航空集团研制,1975年9月16日首飞,1982年正式服役加入苏联国土防空军,是世界上第一架装备被动式相位阵列雷达的战斗机,俄罗斯空军目前主要装备的型号为BM/BSM,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是俄罗斯以外唯一该机用户。(图中为俄罗斯空军的米格-31'猎狐犬'战斗机)
F-15'鹰'战斗机,由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研制,1972年7月27日首飞,1976年1月9日正式服役加入美国空军,1998年时的单机造价就达到了2,990万美元,美国空军装备的F-15战机预计在2025年之前将全部除役,该机已出口卡塔尔、韩国、以色列以新加坡等国。注:衍生型号F-15E'攻击鹰'战斗机经常被单独罗列。(图中为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15'鹰'战斗机)
EF-2000'台风'战斗机,集合了英国、德国、意大利以及西班牙四国的航空技术研制而成,1994年3月27日首飞,2003年8月4日正式服役加入德国空军,如果算上研发成本摊分,单机造价达到了1.37亿美元,除了研制的四国空军使用外,目前还装备于奥地利、科威特、沙特、阿曼以及卡塔尔等国空军。(图中为英国空军的EF-2000'台风'战斗机)
阵风战斗机,由法国达索集团研制,1986年7月4日首飞,2001年5月18日正式服役加入法国空军,按着法国军方采购费用280亿欧元计算,可以得出平均每架阵风战机的价格约为9,500万欧元,相当于1.04亿美元,目前还装备于印度、卡塔尔以及埃及等国空军。(图中为法国空军的阵风战斗机)
苏-27'侧卫'战斗机,由苏霍伊航空集团研制,1977年5月20日首飞,1985年6月22日正式服役加入苏联空军,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负责生产,假想对手为美国F-15战机,衍生型号多达20余个,形成了庞大的'侧卫'家族,除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外,还装备于安哥拉、中国、越南、印尼、厄立特里亚以及埃塞俄比亚等国空军。(图中为乌克兰空军的苏-27'侧卫'战斗机)
苏-34'后卫'战斗轰炸机,由苏霍伊航空集团研制,1990年4月13日首飞,2007年7月正式服役加入俄罗斯空军,为了适应轰炸任务,该机在座舱外加装了厚达17毫米的钛合金装甲,目前唯一海外用户是阿尔及利亚空军,他们在2016年先后订购了52架。(图中为俄罗斯空军的苏-34'后卫'战斗轰炸机)
幻影2000战斗机,由法国达索集团研制,1978年3月10日首飞,1982年11月正式服役加入法国空军,法国空军目前主要装备的为该机D型号,预计服役至2030年前后,曾出口巴西、秘鲁、希腊、卡塔尔、埃及、印度以及阿联酋等国。(图中为法国空军的幻影2000战斗机)
F-16'战隼'战斗机,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现洛克希德·马丁)研制,1974年2月2日首飞,1978年8月17日正式服役加入美国空军,衍生型号众多是欧美战机中产量最大的,截止2018年已累计生产了4,604架,,近30个国家军方采购,以色列和土耳其分别是第二大(362架)和第三大(270架)使用国。(图中为泰国空军的F-16'战隼'战斗机)
苏-35'侧卫-E'战斗机,由苏霍伊航空集团研制,1988年6月28日首飞,2014年2月12日正式服役加入俄罗斯空军,因其8,000公斤载弹量、147千牛推力的航发、400公里探测范围的20,000瓦相控阵雷达,俄方将其视为当今世界最强四代机,目前已出口中国和印尼。(图中为俄罗斯空军的苏-35'侧卫-E'战斗机)
光辉战斗机,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研制,参考了幻影2000战斗机的设计,2001年1月4日首飞,2015年1月17日正式服役加入印度空军,印度作为唯一的使用国,目前装备有32架,预计200架才会满足军方需求。(图中为印度空军的光辉战斗机)
狂风战斗轰炸机,也称龙卷风战机,由英德意三国联合跨国公司帕那维亚研制,1974年8月14日首飞,1979年正式服役加入德国空军,累计生产了992架,除了研制的三国空军使用外,沙特是唯一海外用户。(图中为沙特空军的狂风战斗轰炸机)
JAS-39'鹰狮'战斗机,也称狮鹫战机,由瑞典萨博集团研制,1988年12月9日首飞,1996年6月9日正式服役加入瑞典空军,2013年12月的巴西军购竞标中击败了美国F-18战斗机和法国阵风战斗机,目前还装备于捷克、南非、泰国以及匈牙利等国空军。(图中为南非空军的JAS-39'鹰狮'战斗机)
F-2战斗机,由日本三菱重工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合作研制,参考了F-16战机的设计,1995年10月7日首飞,2000年10月正式服役加入日本航空自卫队,也是该机的唯一用户,因其不俗的性能获得了'平成零战'的褒称,据称作战能力在美军F-16C/D之上。(图中为日本空自的F-2战斗机)
FA-50'战鹰'攻击机,由韩国航空宇宙产业,在T-50'金鹰'高级教练机基础上研制,是首款韩国国产攻击机,2011年5月6日首飞,2014年10月正式服役加入韩国空军,目前还装备于菲律宾、印尼、泰国以及伊拉克等国空军,2019年7月21日阿根廷空军正式对外宣布也将采购FA-50战机,首批订单10架。(图中为韩国空军的FA-50'战鹰'攻击机)
米格-35'支点-F'战斗机,由米格航空集团研制,2007年2月7日首飞,2019年6月17日正式服役加入俄罗斯空军,俄罗斯官方认为该机为四半代战机,机动性堪比苏-35,印度、塞尔维亚以及埃及等国曾对该机表示出浓厚兴趣。(图中为俄罗斯空军的米格-35'支点-F'战斗机)
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由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以诺斯洛普公司所开发的YF-17'眼镜蛇'原型机为基础进一步研制而成,是美国军方第一架同时拥有战斗机与攻击机身份的机种,1978年11月18日首飞,1983年1月7日正式服役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目前还装备于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加拿大、西班牙以及瑞士等国空军。注:衍生型号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经常被单独罗列。(图中为芬兰空军的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
苏-33'海侧卫/侧卫-D'战斗机,由苏霍伊航空集团,在苏-27基础上研制,1987年8月17日首飞,1998年8月31日正式服役加入俄罗斯海军,主要部署于俄军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之上,俄海军也是该机的唯一用户,目前有19架在役,但随着库兹涅佐夫号的修复遥遥无期,苏-33战机或许会一并步入雪藏状态。(图中为俄罗斯海军的苏-33'海侧卫'战斗机)
F-14'雄猫'战斗机,由美国格鲁曼航空航天公司研制,1970年12月21日首飞,1974年9月22日正式服役加入美国海军,是世界上第一款服役的第四代战斗机,2006年9月22日最后一架F-14战机从美军除役,目前F-14战机的唯一用户是伊朗空军,他们在1976年装备,也是世界上唯一采购F-14战机的国家。(图中为伊朗空军的F-14'雄猫'战斗机)
苏-30'侧卫C'战斗机,由苏霍伊航空集团,在苏-27基础上研制,1989年12月31日首飞,1997年3月正式服役加入俄罗斯空军,假想对手为美国F-15E战机,比起苏-27该机最大的变化就是拥有了更大航程,达到了3,000公里或1,620海里,除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外,还装备于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缅甸、乌干达、委内瑞拉以及越南等国空军。(图中为马来西亚空军的苏-30'侧卫C'战斗机)
米格-29'支点'战斗机,由米格航空集团研制,1977年10月6日首飞,1982年7月正式服役加入苏联空军,假想对手为美国F-15战机,海外使用用户多达20个,俄军装备的米格-29战机预计在2020年之内将全部除役。(图中为波兰空军的米格-29'支点'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