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散记

华家池的石榴花

前后九天的杭州之行结束了。此次的杭州行,我是去参加省政协在浙江大学举办的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培训班。我出差不多,参加的培训班也不算多,而此类的培训班,则是更少。惟其少,惟其主题与之前的许多培训班大不一样,使得此行的所得所感也大异于往常。

杭州,我是第二次来。第一次是2016年11月初,当时《路向远方》刚刚印出,即将开售。如今,时间过去将近两年,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一些事,也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却还是有一些,是我不能忘记的。而故地重游,也是别有一番感慨的。

因为此次的出行,这个号已经有半个月没有更新了。

凡此种种,是该写点东西了。

01  井口外的天空

此次的培训,听几位老师讲了些关于政协的历史,自然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中国的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等等。我常常觉得,党史研究,很多是拍马屁的扯淡学问,可是,通过此次的听课,发现这些领域的研究者们,一个个竟全是知中西、晓古今,有太多的东西,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许多的言论,都大有见地。

以前常常听人说是党校党史的教授,骂人最凶,如今纪律要求渐严,骂的少了,可是真知灼见却依然时时可见。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些课,让我深刻体会到,坐井观天之后,偶然的一丝阳光晒到,也可以让人内心豁然开朗。

感谢这次的培训,让我知道,曾经学习了解到的许多无比伟光正的历史,我们以为那样子的历史,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历史,我们接受到的历史知识,好多都是不全面不真实的,这是宣传部门的失职,鲁迅先生说《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我们的历史里也是,中国共产党也是多智多能而近妖近怪。前者是小说,可是后者却把历史写成了小说,是自作聪明,当然也是不聪明。中国人弱的时候像个怨妇,祥林嫂一样天天絮叨苦难史,渐强了就变成暴发户,轻狂傲慢,似乎从来都没有平视过别人。不得不说,中国人思想意识实现现代化,还是个任重道远的事。

02  传承及自省

这次的行程里,发生的事情,最令我高兴的一件,就是见了恩师牧老。和他最近的一次相见,已经是两年多前的事了。得之于他的恩遇,我曾在不同的文字里都提到过,其恩重,因而其念亦深,上次寻而未遇,着实是遗憾的,于是此次南去之后,时时刻刻寻找机会,终于见到了他。岁月匆匆,他早已从在职状态转入了退休状态,生活极惬意,亦极充实。当然遗憾的是因为行色匆忙,未能听他畅聊一番,也没能和他拍一张合影。

他是个性情中人,因而遇到之后,免不了要回忆过往,臧否人物,听过来人讲人生经历,讲经事看人,对于后来者,自然会有莫大的收获与触动,少不了以人为镜,对照自己,虽说也有更加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不够处,有些或许穷尽一生也不能改变,但至少可以更加自知些了。

绍兴鲁迅纪念馆

03  尴尬的鲁迅

也是因为此行,我才知道鲁迅先生的故乡绍兴竟然在动车车程二十分钟的地方,于是便毅然决然地去了。先生的祖居和故居,都是走马观花式的转了一圈,记得鲁迅爷爷说他家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而我在故居里,只发现了一棵枣树。

两处转完,就是鲁迅纪念馆了,门口的大字竟是郭沫若所写,一个骨头最硬的文人,和一个骨头最软的文人竟这样相遇,实在是叫人百感交集。身为骨头最硬的文人,身边却有那么多骨头那么软的人, 比如郭沫若,曾是当年的抬棺者之一,还比如周作人,是嫡亲胞弟。先生活了56岁就病逝了,而他们两个竟然都是高寿。

纪念馆里,汗牛充栋,陈列展示了太多与鲁迅有关的文献资料与实物,详细再现了先生的一生。依次看完,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