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一扫光一一黄氏湿疹汤
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皮疹呈多形性,对称分布,明显瘙痒,慢性病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家族中也经常有类似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大部分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的升高。
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3%~5%,儿童可达10%~20%,可见其患病非常常见。
根据病程可以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
根据发病部位可以分为耳部湿疹、乳房湿疹、手部湿疹、外阴湿疹、阴囊湿疹和肛门湿疹等。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湿疹,如钱币状湿疹、汗疱疹、自体敏感性湿疹。
急性湿疹
起病较急、发病较快,瘙痒剧烈。
表现为原发性及多形性皮疹,初起常在红斑基础上有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水疱,疱破后出现点状糜烂、渗出。皮损常融合成片,且向周围蔓延,边缘区有少量多形性皮疹散在分布,境界不清。
如果继发感染,则形成脓疱、脓液和脓痂,周围淋巴结肿大。感染严重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皮疹可分布在体表任何部位,常见于头、面、手、足、四肢远端暴露部位及阴部、肛门等处,多对称分布。
自觉瘙痒剧烈伴有灼热感,可阵发性加重,夜间加剧。饮酒、搔抓、热水烫洗等可使皮损加重。
患者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皮疹泛发而严重者可伴有全身不适、低热和烦躁不安。病程长短不一。
常于数周后逐渐减轻而趋于消退。若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
亚急性湿疹
红肿、渗出等急性炎症减轻,皮损呈暗红色,水疱和糜烂逐渐愈合,渗出减少。
可有丘疹、少量丘疱疹及鳞屑,皮损呈轻度浸润、特征性地表现为点状糜烂。
瘙痒及病情逐渐好转。
遇诱因可再次呈急性发作。或者病情时轻时重,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湿疹。
慢性湿疹
常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迁延不愈而成,或起病缓慢,病情时轻时重,迁延数月或更久。
开始皮损炎症轻,散在红斑、丘疹、抓痕及鳞屑。部分皮肤肥厚,表皮粗糙,呈苔藓样变、色素沉着及色素脱失斑、鳞屑及皲裂。
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及肛门等部位,以四肢多见,常对称分布。
瘙痒程度轻重不一。
慢性湿疹因受某些内、外因素的刺激,可急性发作。
不同部位的湿疹
耳部湿疹:发生在耳轮、外耳道、耳后皱褶部位的湿疹,表现为红斑、渗液、皲裂及结痂。有时带脂溢性。常两侧对称。
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的妇女。乳头、乳晕及其周围呈棕红色皮损,边界清楚,糜烂,结痂,在乳头部皲裂、疼痛。肥胖妇女或垂乳者,常于乳房下皱褶处发生潮红或糜烂渗出。
脐窝湿疹:脐窝处呈现鲜红或暗红色斑,表面湿润,有渗液及结痂,边界清楚,很少波及脐周皮肤。
阴囊湿疹:急性发作时,阴囊皮肤水肿,潮湿或有糜烂,渗出,结痂。多数呈慢性,阴囊皮肤皱纹深阔,浸润肥厚,呈橘皮或核桃壳状,干燥,覆有鳞屑,色素加深,间或有部分色素脱失。自觉瘙痒剧烈。病程较长,常数月、数年不愈。
女阴湿疹:大小阴唇及其附近皮肤浸润肥厚,境界清楚。较少发生红斑、糜烂、渗出。因剧烈瘙痒而经常搔抓,大阴唇皮肤可呈苔藓样变,有时可见部分色素脱失斑。
肛门湿疹:肛周皮肤湿润潮红、糜烂,亦可散在少量丘疹,或肛门黏膜皱褶肥厚、皲裂,奇痒难忍。
手部湿疹:好发于掌面、手背,可侵及腕部和手指。常对称发生。掌面皮损为局限性浅红,黄褐色斑,上有较厚硬皮屑,易干燥皲裂;手背多为钱币状浸润,呈肥厚的暗红斑,或为苔藓状斑片,覆有少量鳞屑;手指见少量丘疹、水疱;甲周皮肤肿胀潮红,甲板变厚不规则。自觉不同程度瘙痒。
小腿湿疹:多发生于胫前或侧面,常对称分布。皮损多为局限性棕红色斑,有密集的丘疹或丘疱疹,破后有糜烂、渗出、结痂,日久则皮损变厚,色素沉着。自觉瘙痒。
特殊类型湿疹
钱币状湿疹:损害由密集的小丘疹和丘疱疹组成圆形或类圆形钱币状斑块,境界清楚,直径1-3cm,急性时色潮红,有渗出,周围散在丘疱疹。转为慢性后,皮损肥厚,色素增加,表面少量覆有干燥性鳞屑。
汗疱疹:又称出汗不良,但与汗腺无关。
精神因素是激发本病的重要因素,近来发现镍过敏也可以引起。
多见于青中年,春秋季节易发。
本病好发于手掌、指、趾侧面,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小深在半球形水疱,疱壁紧张而厚,疱液澄清,周围皮肤颜色正常,或轻度潮红,常成批出现,可有痒感。
病程一般2-3周,消退后留有糠秕样脱屑,如有继发感染,疱液浑浊,可形成脓疱,局部明显肿胀、疼痛,相应淋巴结肿大。
自体敏感性湿疹:又称自家敏感性皮炎,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患者对自身内部或皮肤组织成分产生的某种物质过敏,从一个局限性炎症发展到广泛或远离性皮炎,又称“自身湿疹化”。
本病初起常有大小不等的活动性湿疹样损害,由于过度搔抓、外用药刺激或并发化脓感染,损害周围发生红斑及丘疱疹,并在对侧出现相似损害。
7-10天内,可在双臂屈侧、面部、手背、躯干及腹部等处,对称发生瘙痒性小群丘疹、丘疱疹,有时可伴发散在小片玫瑰糠疹样红斑,可以看到沿抓挠部位呈平行线状排列的丘疱疹、水疱,重者可发生水疱或脓疱及渗出。
湿疹在南方地区高发,广东湿疹的整体发病率高达12%,所以广东总是喜欢喝除湿气的煲汤。我临床中发现不少顽固性湿疹患者,多表现为丘疹、红斑、水疱、渗出、糜烂、瘙痒难忍、疹色偏红,舌苔多黄或黄腻,舌质偏红。这仍体现广东湿疹患者体质还是偏湿热。一开始我应用清湿热的多种方剂未见很好的疗效。直至学习了黄煌老师的半张防风通圣散,对热性湿疹患者疗效奇佳,今特介绍如下:
黄氏湿疹汤(许鹏飞拟方名)
组成:
生麻黄10g 生石膏30g 制大黄10g
生甘草5g 荆芥15g 防风15g
连翘30g 薄荷10g 杏仁15g
桔梗10g
以水1100mL,煮取汤液300mL,每次服150mL,每日分2~3次服完,餐后半小时服用,少年儿童减为1/3量,或每次仅服用30∽50mL。
适用热性湿疹人群:
体型壮实肥胖,精力旺盛,面红油光,眼结膜易充血,头发浓密,体毛明显,腹大充实,腹壁肥厚,四肢皮肤粗糙,丘疹色偏红,食量大,易大便秘结,或大便黏臭,或不易出汗者。
个人经验补充:当湿疹消退后,可每次3∽6g生大黄,泡水,每周服2∽3次,多可预防湿疹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