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乞教育”是个馊主意
【第190期】教孩子学会学习(91)
“行乞教育”是个馊主意
做人当要有志气,廉者不受嗟来食 《礼记·檀弓》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终于不食而死。后来用嗟来之食来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实践活动真不错,骑车爬山阔视野 暑假里,听几个朋友说让孩子参加了“育儿沙龙”的组织。
据说,育儿沙龙是当地由一位很有名气的老师发起的,学生自愿参加的组织。
该组织不给学生补课,不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那都干什么?他们主要组织一些社会实践类活动,带孩子到社会上体验,让孩子亲近大自然,比如爬山、野餐、骑自行车去远足……这个组织的目的就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孩子的素质和能力。
该组织纯自愿性质,不收费,所有活动经费均实行AA制。据说,这个组织已活动有好几年了,不少家长对此都很感冒,认为该组织的活动确能锻炼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培养了孩子的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精神等……
孩子大街去行乞,要吃要喝要东西 暑假里,该组织组了一个让孩子“学乞讨”的活动,也就是让孩子当乞丐去“要饭”。
很多孩子一开始不大适应,后来在组织者的指导和示范下,每个孩子都“要”了一周的饭,且很有收获,有的孩子不仅要到了饭,还“意外”地要到了书包、铅笔盒、甚至中学习机等贵重物品(当然也肯定不是新的了)。
据说,有的孩子还“要”上了瘾,活动结束后竟然还不时去“要”一回……
乞讨先要舍自尊,不到无路无人乞 对这个活动,我觉得很不妥:
“乞讨”是什么?就是乞求别人给予施舍。
一个人什么情况下才能去乞讨?是一个人丧失了工作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不乞讨就无法在生存下去的时候;或者是在极端特殊情况下的一种无奈之举和权宜之计。
不论是何种情况,乞讨的前提都是要先丢掉自己的尊严。
所以,自古以来,正常情况下是没有人去愿意去做乞丐的,不是被逼无奈,但愿有一点点办法,一个正常的人也不会走上行乞之路的。
吃苦确需要要教育,行乞是个馊主意 据该组织者说,人生路漫长,什么情况都可能会遇到,我们现在就是要让孩子学会应对任何极端的情况,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顽强地生活下去。行乞也是一种能力,有句俗话叫做有备无患。
此种论调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但细细分析,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有确要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要让孩子学会吃苦。但是,让孩子去行乞却实在是个馊主意。
如前所言,行乞是一种万般无奈之举,行乞的前提首先是尊严的毁灭。一个人连尊严都没有了,何谈去独立呢?
再者,除特殊情况下,行乞之人一般都是丧失劳动能力之人。孩子现在条件这么好,为何不利用这宝贵的时间多学习一点生存的能力呢?真理应该是,现在学习的知识越多,能力越强,将来生存能力才会越强。
行乞是否能锻炼孩子的吃苦精神呢?也不尽然。现在条件不像当年人们吃不饱饭的穷日子,孩子的行乞受罪也不受到哪里去?就不少孩子那样,不仅乞到了吃喝,还乞到了不少高档东西……
至于组织者说得“万一”,我以为,假若有一天,一个人到了非行乞不可的地步,“行乞能力”也无须学习,它应该是人的一种“天生与俱”“无师自通”“本能”。专门培养孩子的“行乞能力”完全多余。再说,一个孩子如果天天念叨:“什么苦我都能吃,什么罪我都能受,学习不好我不怕,没有工作我不怕,我什么都不怕,大不了我就去行乞”,那不仅显得有些滑稽,更是有些可怕……
行乞教育不可取,这个能力太消极 “行乞”是一种最为消级的生存方式,它只讲索取不讲给予,本身不产生社会效益。所以,培养孩子的“行乞意识”和“行乞能力”自然也是在培养学生消极的人生观,让孩子从小养成不劳而获意识。
最为重要的是,行乞是一种牺牲个人尊严为代价的,所以,为培养孩子的行乞能力而让孩子放弃尊严,这实在是有点得不偿失。
生存能力要积极,创造价值是真谛 锻炼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应该采取积极的方式,让孩子利用自己的能力到社会上去创造价值,换取自己生存需要的物质。
比如,给孩子10元钱启动资金,让孩子去“找工作”,以一周或若干天为界。在规定时间内,家长(当然包括所有的亲朋好友)不要给孩子任何帮助,让孩子独自地去行动,如果孩子真得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时候,可以允许孩子去暂时地“行乞”解决饥饱问题……我想,这样做,比单纯地培养孩子的“行乞能力”意义要重大的多……
教育孩子不容易,选班一定慎考虑,双休日、暑寒假,上除了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外,还有打着素质、能力能诱人招牌的各种机构,鱼目混珠,令人真假莫辨。比如上面所说的这种“育儿沙龙”类所谓育儿组织和机构,并没有一套正确的理念来引领,也没有真正的专家给予指导,他们的行动完全是凭某个人一时的拍脑袋产生的“灵感”与“冲动”去组织孩子的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缺乏正确理念引领一种盲动,不仅不会对孩子产生正向的引领,甚至可能是会起反作用。
前面“乞讨行动”中,不是有的孩子甚至患“乞讨”上瘾,不愿再去上学了,这种教育岂不把孩子领到爪哇国去……
因此,在这里,真诚地提醒各位家长朋友,双休节假,为孩子“选班”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某些机构的花言巧语所欺骗!不仅白花了钱,更可能毁掉了孩子的!
(敬请关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宝典更在下期……)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