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 2024-06-14 20:25:01 若是学者才准念书,我就什么也不要说了。大概书不是专为学者预备的;那么,我可要多嘴了。从我一生下来直到如今,没人盼望我成个学者;我永远喜欢服从多数人的意见。可是我爱念书。书的种类很多,能和我有交情的可很少。我有决定念什么的全权;自幼儿我就会逃学,愣挨板子也不肯说我爱《三字经》和《百家姓》。对,《三字经》便可以代表一类——这类书,据我看,顶好在判了无期徒刑以后去念,反正活着也没多大味儿。 第二类书也与咱无缘:书上满是公式,没有一个“然而”和“所以”。据说,这类书里藏着打开宇宙秘密的小金钥匙。我倒久想明白点真理,如地是圆的之类;可是这种书别扭,它老瞪着我。书不老老实实的当本书,瞪人干吗呀?我不能受这个气!有一回,一位朋友给我一本《相对论原理》,他说:明白这个就什么都明白了。我下了决心去念这本宝贝书。读了两个“配纸”,我遇上了一个公式。我跟它“相对”了两点多钟!往后边一看,公式还多了去啦!我知道和它们“相对”下去,它们也许不在乎,我还活着不呢?可是我对这类书,老有点敬意。这类书和第一类有些不同,我看得出。第一类书不是没法懂,而是懂了以后使我更糊涂。以我现在的理解力——比上我七岁的时候,我现在满可以作圣人了——我能明白“人之初,性本善”。明白完了,紧跟着就糊涂了;昨儿个晚上,我还挨了小女儿——玫瑰唇的小天使——一个嘴巴。我知道这个小天使性本不善,她才两岁。第二类书根本就看不懂,可是人家的纸上没印着一句废话;懂不懂的,人家不闹玄虚,它瞪我,或者我是该瞪。我的心这么一软,便把它好好放在书架上;好打好散,别太伤了和气。这要说到第三类书了。其实这不该算一类;就这么算吧,顺嘴。这类书是这样的:名气挺大,念过的人总不肯说它坏,没念过的人老怪害羞的说将要念。譬如说《元曲》,太炎“先生”的文章,罗马的悲剧,辛克莱的小说,《大公报》——不知是哪儿出版的一本书——都算在这类里,这些书我也都拿起来过,随手便又放下了。这里还就属那本《大公报》有点劲。我不害羞,永远不说将要念。好些书的广告与威风是很大的,我只能承认那些广告作得不错,谁管它威风不威风呢。 “类”还多着呢,不便再说;有上面的三项也就足以证明我怎样的不高明了。该说读的方法。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第一,我读书没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我又不是印刷器养的,管你这一套!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因此,设若我真去批评,大概是高明不了。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儿子是自己的好”,我还不晓得,因为自己还没有过儿子。有个小女儿,女儿能不能代表儿子,就不得而知。“老婆是别人的好”,我也不敢加以拥护,特别是在家里。但是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别人的书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自己的,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和自己的运气,好像永远是一对儿累赘。第五,哼,算了吧。 来源:老舍《读书》 图片来自网络 赞 (0) 相关推荐 古代图书典籍知识梳理 一.经 有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后代逐渐增加,至南宋变成十三经,即<周易><尚书> ... 五台人忆 | 读东野圭吾《秘密》感受 作者简介:老农民(网名),五台豆村大石岭村 人.受过苦,教过书,做过饭,修过路,架过桥,背过窑,经历颇丰,终无所成.曾任职于忻州师院,现已退休. 读东野圭吾<秘密>感受 --老年纪事之二十 ... 《我这一辈子》 这是青色兰香推荐的第452部作品 <我这一辈子> 作者:老舍 长度:18万字 适合:初中以上 我给大家推荐的这个版的书里一共收录了老舍的中短篇小说17篇.这些小说大的如<我这一辈子& ... 不会看书的人却能写书 不会看书的人却能写书 最近写东西,要查很多原始文献,一是查古籍,二是查现代人的论文.著作.前两天,恰好要写关于王冕家庭的一些内容,于是就搜索王冕的家庭成员以及王冕为这些家庭成员写的诗文. 很快,我就找 ... 事林广记 <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事林广记,南宋陈元靓编)是宋元时期流行较广的一部日用类书.记录很多当时民间生活有关资料,并开拓了类书附载插图的体例.其内容分前.后.续.别四集,含天文.仪 ... “天天都在看书,什么也没记住?” "---- 亲,不是记忆力的问题,用对方法,事半功倍哦[微笑] 一,有一定间隔时间的重复阅读,比同一时间反复阅读效果好. 就是说,先阅读一遍,然后在一小时.一天.或者一周后再复习一次,这样定 ... 鲁迅一生读了3遍,老舍深爱:人生的困惑,这书里都有解药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找时间读读<神曲>. 这部作品自诞生近700年来,一众赫赫有名的牛人.大神,纷纷成为它的铁杆爱好者. 挑剔如鲁迅先生,一生读过3遍以上:老舍坦言自己"读了它,才 ... 这几种面条可不能买,面条厂工人自己都不要,记住以后别中招了 这几种面条可不能买,面条厂工人自己都不要,记住以后别中招了 5位大作家最爱的书,都不是自己写的那本,这份短书单值得收藏 创作出文学经典的作家,当然也十分热爱阅读.阅读与生活,是他们重要的灵感来源. 那么,像海明威.村上春树这些享誉世界的作家,最爱的书是哪一本呢?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安利"吧-- 海明威 ... 目前在看的书,都是类似于时间管理,行动指... 目前在看的书,都是类似于时间管理,行动指南,学习方法之类的书籍,尽管思维层面已经觉知问题所在,却一直未改进,突然看到一段话,甚为受用,摘自<认知觉醒:开启改变自我的原动力> 面对" ... 天热了,馒头怎么保存,很多人都错了,记住这招,保鲜不是问题 馒头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主食之一,尤其是在北方,几乎顿顿都吃馒头.而我们在平常生活中有一个习惯,就是每次准备主食的时候都会多准备一点,因为怕家人不够吃.那么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准备的馒头会剩 ... 爱喝牛奶的留意了,早上晚上喝都不对,记住3个黄金时间喝最好! 爱喝牛奶的留意了,早上晚上喝都不对,记住3个黄金时间喝最好! 《遥远救世主》,一本你一辈子都读不透的书。千万不要相信有前生来世,更不要信有救世主。 许久没看过这样好的小说了.几乎茶饭不思地沉在里面,翻来覆去读到深夜,做了好多的笔记.有一两晚是通宵在读.早上晒着洒进窗棂的冬日阳光,回味着书中一句句精彩的对白,一下子竟不知身在何处.接下来,看了原著者 ... 60多年的家传老本占卜手抄本,这种书一般都是一辈子的实践心血 60多年的家传老本占卜手抄本,这种书一般都是一辈子的实践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