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初级步兵单位:足轻的起源(从武士老爷的跟班到战场万金油)

足轻一般是指日本古代社会最低等级的步兵之称呼,他们平常从事劳役,战时成为步卒。在日本战国时代,被大规模整编起来并接受弓箭、枪炮等的训练。江户时代成为最下等的武士、杂兵。本篇主要是关于足轻起源的一些内容。

日本战国时期的足轻部队

古代日本国家建立之初的军事大权掌握在朝廷手中,朝廷向全国征兵,以实行军事行动和维持国内治安。奈良时代是防人令,平安时代初期是健儿制。类似于现代军队与警察职能的混合,但后来随着朝廷的力量与权威不断衰弱,这些制度也名存实亡。随着这些制度的瓦解,朝廷难以有效征募兵员,难以维持国内的秩序,各地恶党横行扰乱治安。地方的豪族们自知难以再依靠朝廷的军事力量,便纷纷自行招募人手,组建私人武装来保卫自己的领地和财产。

公家朝廷不断衰弱,地方武家趁势而起

据说,当时在日本拥有庄园最多的藤原氏最先建立了自己的私人武装,平安时代中期朝廷已经不得不借助豪族的武装力量来维持地方的秩序了。这些豪族后来演变为古代日本一个新的阶级——武士阶级。武士一般以一家或一门为基本单位,小武士一般需要接受上级武士的领导指挥,进而形成了一种层层向上的树状结构。武士集团后来分裂并爆发了一场大规模内战——源平合战,源平合战初期的战争并非大规模集团作战,主要靠双方骑马高级武士单挑来决定胜负。高级武士要专注于战斗,其自然需要一系列的辅助人员,如运送粮食和保养武器的步行人员,这些人大概就是足轻的雏形。这些人当时被统称为”下者“或”下部“。而他们按职务可以分成:ashigaru(低级步兵、杂兵)、侍从、草鞋者、小者等等。

为武士老爷服务的“下者”

战场上,这些下者的任务是辅助他们的武士老爷更好地战斗,他们会在战场上收集散落的箭矢,战斗激烈时会加入战斗,比如靠人数优势将敌方骑马武士拽下马。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放火扰乱敌军和建立营地以及照顾主人的马匹和搬运武器食物等后勤事务。

《保元物语》中【攻破白河殿之章】记载:”郞党足轻4、5十人随马一同冲入殿内”,这条记载被认为是“足轻”一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骑马武士身穿大铠防护,而足轻一般使用乌帽子和腹卷等轻装备。后来腹卷发展为胴丸。他们一般配备长刀,背着食物袋,不过通常他们的腿部缺少防护。

镰仓时期郞党的形象

“足轻'后来代指轻装行动的步兵,他们弥补了传统武士因为身披重甲而缺乏机动性这一短板。平安时代中后期,源平两家之间的争斗规模较小,胜负依然主要由骑马武士间的单挑决定。但后来随着源平合战的规模与烈度与日均增,战争的形式也有局部单挑变为集团作战。大约从这个时候起,武士开始有计划地强化麾下足轻的战力。平安物语绘卷中已经出现了集团规模的足轻单位。(身着腹卷不穿鞋的足轻攻入三条殿,在殿内、庭前战斗)

《平家物语·火打城之战》中记录:“入夜时分,遣足轻穿过水栅破坏之……”

元日战争时期,足轻的军事地位进一步提升,镰仓幕府末期到南北朝时期足轻在军队中的占比大大提高。1274年文永之役中,面对当时世界最强悍也是最精于集团作战的元朝军队,更习惯于单挑的日军吃了大亏,在1281年的弘安之役中,镰仓幕府在海岸边修筑石垣,并配备轻装步兵,以此对抗元军的集团化作战,这些足轻部队在后续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274年及1281年,正是靠大量轻装步兵与少量精锐武士的配合的战术,日军最终成功击退了蒙古军队的两次入侵。

元日战争:闭塞的日本军队第一次接触到世界一流军队

虽然镰仓幕府当局在对外战争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这场消耗巨大的战争却激化了当时日本社会的内部矛盾,立志要王道奉还的后醍醐天皇再一次打开了乱世的潘多拉魔盒。而足轻的应用在这一时期又取得了新的发展。

1331年,楠木正成起兵倒幕拥护后醍醐天皇,他在赤坂千早城凭借数千名轻装步兵和巧妙的游击战术面对数万骑的镰仓幕府讨伐军围攻而不落下风。

在南北朝对峙期间,由于南朝势力较弱,不得不退守险城要隘来应对北朝军队的攻势,因此双方许多战役发生在山区的防守之地,新型的弓箭作战方式因此得以发展起来,即不再由上层骑马武士向目标发射单支箭,而由步兵向敌军倾泻箭雨,这是蒙古人曾对日军用过的战术。《太平记》将这类低级弓箭手称为“射手足轻”,据《太平记》记载,在1348年四条畷之战中,佐佐木道誉军的2000名士兵有800名是这类“轻装射手”。

有实力的领主豪族如有需要会强化麾下足轻部队的武备以增强战力

室町幕府时期因为建立之初的兄弟阋墙以及一系列的内战,使得其统治的基础非常薄弱,地方上的势力趁势而起,不断坐大,摇摇欲坠的镰仓幕府在应仁之乱后已如风中残烛一般虚弱,而日本历史也将步入一个空前混乱动荡的时期——战国时代,空前的乱世催生空前残酷的战争,而足轻在战场上的重要性也将由此被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