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寒闭,泻之立通;虚耗不行,补之则通 | 双向调节之奇穴
足太阴脾经穴歌注
注:图片源自网络。
问:脾经左右共四十二穴,系何名?在何处?主治何病?
答:拇指内侧隐白位,脾井木穴针灸三,主治胸腹喘满呕,泄衄尸厥妇孺殃。
注:隐白穴,在足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脾井木穴也。三壮,三分。主治腹鸣,喘满不得安卧,呕吐,食不下,胸中热,暴泄,衄血,尸厥不识人,足寒,妇人月事过时,小儿客忤,慢惊风等症。
问:太都穴呢?
答:太都节前陷中据,赤白肉际骨缝寻,三壮三分荥火穴,主治腰腿心胃疼。
注:太都穴,在足大趾本节前内侧陷中,骨缝赤白肉间,脾荥火穴也。三壮,三分。主治热病汗不出,不得卧,身重骨疼,手足逆冷,腹满善呕,烦闷目眩,腰痛,绕踝风,心胃疼,腹胀,胸满,蛔厥,小儿客忤等症。
问:太白穴呢?
答:太白核骨下陷中,俞土之穴三灸针,主治腰腹心胃痛,胻酸筋转胸满疼。
注:太白穴,在足大趾内侧,核骨下陷中,脾俞土穴。三壮,三分。主治身热烦满,腹胀食不化,泄泻,腹血,腰痛,大便难,气逆,霍乱,腹中切痛,肠鸣腹胀,胻酸转筋,身寒骨痛,心胃疼,胸满脉缓等症。
问:公孙穴呢?
答:公孙节后一寸取,足太阴络走阳明,三壮四分主何病,厥气上逆霍乱寻。
注:公孙穴,在足大指本节后一寸,足太阴络,别走阳明。三壮,四分。主治寒疟不食,痫气好太息,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呕,呕已乃衰,头面肿起,烦心狂言,胆虚厥气上逆。霍乱,实则肠中切痛,泻之,虚则鼓胀,补之。
问:商丘穴呢?
答:商丘内踝下微前,穴在中封照海间,经金针灸三分壮,主治脾虚妇孺痊。
注:商丘穴,在足内踝骨下,微前陷中,前有中封,后有照海,其穴居中,脾经金穴也。三壮,三分。主治腹胀,肠鸣,不便,脾虛令人不乐,身寒,善太息,心悲,骨痹,气逆,痔疾,寒热,好呕,阴股内痛,气痈狐疝,小腹引痛,脾积痞气,黄疸,舌强,腹胀寒疟,泄泻,体重节痛,怠惰嗜卧,妇人绝子,小儿慢惊等症。
问:三阴交呢?
答:内踝三寸三阴交,三壮三分主治饶,脾胃虚弱心腹胀,妊娠关系手法超。
注:三阴交穴,在足内踝上三寸,骨下陷中。三分,三壮,妊娠禁针。主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脾痛身重,四肢不举,肠鸣食不化,痃癖腹寒,膝内廉痛,小便闭,阴茎痛,足痿难行,胆虚食后吐水,梦遗失精,霍乱逆冷,呵欠口张,小儿客忤,妇人羸弱,癥瘕,漏血不止,妊娠胎动横生,产后恶漏不行,去血过多,崩晕。经脉寒闭,泻之立通,虚耗不行者,补之则通。
问:漏谷穴呢?
答:漏谷内踝上六寸,胻骨下陷三分进,主治心肠腹部殃,痃癖气冷足膝病。
注:漏谷穴,在足内踝上六寸,胻骨下陷中。三分,禁灸。主治肠鸣气逆,腹胀满急,痃癖气冷,膝痹,足瘫等症。
问:地机穴呢?
答:膝下五寸为地机,内侧辅骨下陷中,三分三壮医何病,腰腹股膝皆可攻。
注:地机穴,在膝下五寸,膝内侧辅骨下陷中,伸足取之。三分,三壮。主治腰痛不可俯仰,溏泄,腹胁胀,水肿腹坚,小便不利,女子癥瘕,按之如汤沃股内至膝等症。
问:阴陵泉呢?
答:阴陵内侧膝辅际,脾合水穴横纹里,五分禁灸何病医,主治腹胁便不利。
注:阴陵泉,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伸足取之,即膝横纹头下,脾合水穴也。五分,禁灸。主治腹中寒,不嗜食,胁下满,水胀腹坚,喘逆不得卧,腰痛不可俯仰,霍乱,疝瘕,小便不利,气淋,寒热不节,阴痛,胸中热,暴泄,飧泄等症。
问:血海穴呢?
答:血海分明膝膑上,内廉肉际二寸半,五分三壮何病医,主治气逆腹胀患。
注:血海穴,在膝膑上二寸半。三壮,五分。主治气逆腹胀,女子漏下,月事不调等症。
问:箕门穴呢?
答:箕门血海上六寸,鱼腹之上越筋际,三壮禁针何病医,主治五淋鼠鼷疾。
注:箕门穴,在血海上六寸越筋间。三壮,禁针。主治五淋小便不利,鼠鼷肿痛等症。
问:冲门穴呢?
答:冲门府舍下一寸,四寸三分大横近,五壮三分何疾医,主治积聚子冲病。
注:冲门穴,一名慈宫,在府舍下一寸,大横下四寸三分,去腹中行各四寸半,横骨两端动脉中。五壮,三分。主治腹寒气满,腹中积聚,阴疝,妊娠子冲心等症。
问:府舍穴呢?
答:府舍腹结下二寸,五壮七分医何病,主治疝瘕胁抢心,腹满积聚,霍乱等症。
注:府舍穴,在腹结下二寸,大横下三寸三分,去腹中行各四寸半。五壮,七分。主治疝瘕,循胁上下抢心,腹满积聚,霍乱等症。
问:腹结穴呢?
答:腹结横下寸三分,一名肠窟主治论,咳逆腹寒线脐痛,抢心逆气泄痢频。
注:腹结穴,在大横下一寸三分,去腹中行各四寸半。五壮,七分。主治咳逆,绕脐痛,腹寒泄利,抢心气逆等症。
问:大横穴呢?
答:大横哀下三寸五,五壮七分何病主,大风逆气寒善悲,四肢不仁洞痢许。
注:大横穴,在腹哀下三寸五分,侠脐上五分,去腹中行四寸半。五壮,七分。主治大风逆气,多寒善悲,四肢不仁,多汗洞痢等症。
问:腹哀穴呢?
答;腹哀日月下寸五,去腹中行四寸半,三分禁灸何病医,主治便脓腹痛患。
注:腹哀穴,在日月下一寸五分,去腹中行各四寸半。三分,禁灸。主治寒中食不化,大便脓血,腹中痛等症。
问:食窦穴呢?
答:食窦天溪下寸六,去胸中行各六寸,五壮四分何疾医,主治胸胁支满痛。
注:食窦穴,在天溪下一寸六分,中府穴下六寸四分,平乳根开寸半,去胸中行各六寸,举臂取之。五壮,四分。主治胸胁支满,膈间雷鸣等症。
问:天溪穴呢?
答:天溪胸乡下寸六,五壮四分仰面取,主治胸满喉逆声,妇人乳肿㿉痈疾。
注:天溪穴,在胸乡下一寸六分,乳中外寸半,去胸中行各六寸。五壮,四分。主治胸中满痛,咳逆上气,喉中作声,妇人乳肿,癀痈等症。
问:胸乡穴呢?
答:胸乡周荣下寸六,四分五壮仰取之,主治胸满引背痛,支满不卧转侧迟。
注:胸乡穴,在周荣下一寸六分,仰取。五壮,四分。主治胸胁支满,引胸背痛,不得卧,转侧难等症。
问:周荣穴呢?
答:周荣中府下寸六,四分禁灸何病医,主治胸满难俯仰,咳唾秽脓诸病祛。
注:周荣穴,在中府下一寸六分,去胸中行各六寸,仰取。四分,禁灸。主治胸胁满,不得俯仰,咳唾秽脓等症。
问:大包穴呢?
答:大包渊腋下三寸,脾经大络统阴阳,三壮三分何病取,主治胸胁喘痛难。
注:大包穴,在渊腋下三寸,腋下六寸,为脾经大络,总统阴阳诸络。三壮,三分。主治胸胁中痛,喘气等症。
《针灸问答》简介
谭志光,字容园,湖南长沙人,从师于上海刘云阶。谭氏为我国近代著名的针灸学家、医学教育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谭氏有感于中国针灸学近乎失传,于是以《灵枢》《素问》为宗,搜集诸贤著述,参以其三十余年临证经验编撰成《针灸问答》一书。后又在当时医界张季恒诸先生的支持下,经省政府备案,创设湖南针灸讲习所,并以《针灸问答》为讲义,传授针术,先后举办针灸讲习班十多期,培养学生、弟子多人,如吉亮勋、汉轩甫、成阜吾等人,此举开近代中医针灸教育之先河。《针灸问答》系湖南针灸讲习所针灸讲义,校注者所见为1929年再版。版权页书初版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再版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考《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存1923年版(残)藏于湖南省图书馆,1923年稿本存世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此书以问答形式,歌注体裁,并附图14幅,阐述了针灸学的基本知识。全书分上、下两卷,内容包括脏腑经络解说、十二经穴、十五络穴、奇经八脉及其腧穴、经外奇穴、制备针灸法、行针法、用灸法、补泻法、针灸歌赋等。除《针灸针问答》外,谭氏还著有《长沙秘法》《寒温辨疑》《脉道析微》《汤液辑要》《儿科秘诀》《女科秘诀》,惜该六部医著未见。本次点校采用的版本为民国十二年初版、民国十八年再版的湖南针灸讲习所铅印本。现就所见民国十八年再版本介绍如下:
一、解答经络 宗古参今
《针灸问答》一书中,在阐述每一经脉腧穴之后,谭志光以《内经》为本,证以诸家之说,中西会参,以问答形式,对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并以歌诀与注释相结合的方式对人体全身穴位的定位、取法、主治、操作等进行了总结。
二、针灸并用 重视毫针
谭志光认为:“针之所不能为者,则灸法施之。用针虽捷,不如灸稳。”谭氏重视毫针刺法,曾专程赴沪访问针师刘云阶辈,得其真传,只用毫针、三棱针两种。于《针灸问答》书中,谭氏对毫针的制作、行针方法、补泻手法、晕针与折针治法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关于用针之补泻法,博约不同,各具其理。如《内经》补泻、《难经》补泻、《神应经》补泻等,皆连篇累牍,令人叹起望洋。故谭氏于《针灸问答》一书中,于行针补泻之法,尽发其凡,总结成歌诀,以备后辈研究学习。综上所述,谭氏医技精专,尤精针灸之术。其著书讲学,治病救人,以发展中医针灸为己任。其著成的针灸学巨著《针灸问答》,对于取寸之部位、寻穴之上下、手法之浅深、补泻之同异、各家之成规、医案之效验等皆详尽论述,并以问答、歌诀的形式编成《针灸问答》,内容之详备,体例之新颖,是民国时期鲜有的针灸佳作。正如熊希龄于该书后赠跋称:“今观所著《针灸问答》,根据轩岐,探源华扁,鸿篇巨制,继往开来。”唐成之认为本书较之汪机的《针灸问对》更加详明。程宝书在《针灸大辞典》中称其“针灸问答”式教学开近代中医针灸教育模式之先河。
系列丛书
编辑推荐
1.民国名家针灸讲稿,整个知识系统清晰简单,语言精练,易于学习。
2.本丛书可以让读者了解中国针灸的传承脉络。
内容简介
民国时期针灸讲稿9种分订4册:一、梁慕周《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针灸学讲义》。二、谭志光《针灸问答》。三、承淡安《中国针灸学讲义》。四、杨医亚《新国医针灸讲义六种》。本册为《中国针灸学讲义》,其底本原是中国针灸学讲习所学员所用之内部课本,后应社会需要将其正式出版,命名为《中国针灸学讲义》。
作者简介
原著作者:承淡安先生(1899-1957)是我国近现代著名针灸医学家和针灸教育家,著有《中国针灸治疗学》《中国针灸学讲义》等数十种针灸书籍,创办了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并设立针灸学讲习所,后更名为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校长。1989年在承淡安先生塑像揭幕仪式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针灸学会宣布承淡安先生创立的学派称为“中国澄江针灸学派”。1999年江阴举办了承淡安先生诞辰100周年暨国际针灸发展学术研讨会,对澄江针灸学派的研究开始系统整理并发扬。
校注者:杨克卫,男,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研究生。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多年,目前在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分院从事教学工作。他历时6年收集民国时期针灸文献百余种近300册,同时得到广大书友及学者的支持,提供部分书籍照片材料,目前民国时期针灸文献,可见内容百余种(民国时期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载馆藏200余种),其中不乏民国针灸善本,并有馆藏未见针灸材料数种。
部分目录
针科学讲义
一、针术之由来
二、针术之定义
三、针之构造
四、针之种类
五、针之制法
六、针之长短大小与应用
七、针尖之形状
八、针之选择修理与保存
九、刺针之练习
十、刺针之方式
……
灸科学讲义
一、灸法之起源
二、灸术之定义
三、施灸之原料
四、艾之制法
五、艾绒之保存法
六、艾灸之特殊作用
七、艾炷之大小
八、艾炷之壮数
九、灸刺激之强弱与温度
十、灸法之种类
……
作者简介
原著作者:杨医亚教授,原名杨益亚,1914年生,河南省温县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河北中医学院教授。1934年考入近代名医施今墨先生主办的“北京华北国医学院”,在校学习期间受聘名医施今墨主办的《文医半月刊》任主编,1937年主办了《国医砥柱》月刊,期间发表了大量的针灸相关文章,1938年从北京华北国医学院毕业,1939年在北京创办了中国国医专科函授学校及中国针灸研究所函授部学习班,办学期间出版多部针灸著作,1943年受聘于北京华北国医学院任教授,1949年又被聘为该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辗转河北、天津等处任职编辑、教师等工作,1983年成立河北中医学院后,调任该院中医基础教研组主任、教授,直至1988年退休。
校注者:杨克卫,男,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研究生。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多年,目前在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分院从事教学工作。他历时6年收集民国时期针灸文献百余种近300册,同时得到广大书友及学者的支持,提供部分书籍照片材料,目前民国时期针灸文献,可见内容百余种(民国时期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载馆藏200余种),其中不乏民国针灸善本,并有馆藏未见针灸材料数种。
部分目录
针科学讲义
一、针术之定义
二、针之构造
三、针之种类
四、针之制法
五、针尖之形状
六、针之选择与保存法
七、刺针之练习
八、刺针之方式
九、刺针之押手
十、刺针之方向
……
中国灸科学
一、灸术之定义
二、灸术之种类
三、施灸之用料
四、灸之生理作用
五、灸之刺激作用
六、灸之健康及病体作用
七、灸术之应用
八、施灸之方法
九、施灸之前后
……
配穴概论讲义
孔穴学讲义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穴名及部位
第一节 头部、颜面部、颈部
第二节 胸部、腹部
第三节 侧腹部
第四节 背部
第五节 肩胛部、上肢部
……
作者简介
原著作者:梁慕周(1873-1935),字湘岩,广东南海西樵人,是近代岭南著名针灸家。梁慕周系成立于光绪三十二年的医学求益社第六期(1913年)同人,之后受聘于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和广东光汉中医专门学校教员,主讲针灸学,兼授病理学、药物学等课程。梁氏一生著述颇丰,现存著作有《医学明辨录》《病理学讲义》《针灸学讲义》《内经病理学讲义》等。
校注者:杨克卫,男,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研究生。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多年,目前在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分院从事教学工作。他历时6年收集民国时期针灸文献百余种近300册,同时得到广大书友及学者的支持,提供部分书籍照片材料,目前民国时期针灸文献,可见内容百余种(民国时期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载馆藏200余种),其中不乏民国针灸善本,并有馆藏未见针灸材料数种。
部分目录
第一章 备论针刺妙用
第一节针刺之终始
第二节经脉之取裁
第三节阴阳之刺异
第四节针治之探本
第五节迎随之审度
第六节针法之辨用
第七节持针之慎重
第八节手术之讲求
第九节针态之去留
第十节经气之慎守
……
第二章 针体总论
第一节镵针之形式
第二节员针之形式
第三节鍉针之形式
第四节锋针之形式
第五节铍针之形式
第六节员利针之形式
第七节毫针之形式
第八节长针之形式
第九节大针之形式
第十节九针之取法
……
当当排名
100%好评
扫码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