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两千年前医圣的治疗方法,还不过时?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伤寒金匮知行录》,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伤寒论

初探仲景对精神情志疾病的治疗

由精神情志所引起的疾病,仲景虽无专篇论述,但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我们可以发现,仲景对精神情志志疾病的论述颇详,其理法方药,辨证论治,十分完备,只不过由于分散在各篇章之中,而不为人们所熟知,今笔者不揣浅陋,探讨整理如下,以便对后来学者有所启迪。

(一)行气血 化痰湿 实者宜泻

1.疏肝解郁法 《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郁不舒,气机不利,阳郁不伸,不能敷布四肢则厥逆;木横乘土,则泄利腹痛;肝气上侮肺金,胸阳失宣,则或咳或悸;气机郁结,三焦水道不利,则小便不利。在本条仲景虽冠以少阴病,实则是仲景为区别肝气郁结之气厥,与少阴阳虚之厥逆,截然不同而设,此乃仲景借宾定主之笔法,后世学者应该对此有所了解。四逆散功能疏肝解郁,调和肝脾。以方测症,还当有胸满胁疼,嗳气叹息等症。

2.理气化痰法 《金匮·妇人杂病》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忧愁思虑,曲意难伸,情志郁结。肝失疏泄,影响脾胃,以致水湿内停,湿聚成痰,痰气搏结、上逆于咽,则咽中梗阻,如有炙脔,后世称之为“梅核气”。仲景创理气降逆,开结化痰之法,用半夏厚朴汤治之。痰消气顺,郁解逆降,病症自除。

3.清散郁火法《伤寒论》第98条说:“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小柴胡汤主之。”平素心胸狭窄之人,气机易于郁滞,肝气不舒,疏泄失司,易于影响脾胃。脾虚气血亦亏,正气不足,易感外邪,病邪乘势而入,深入少阳。少阳属胆,肝胆相连,脾胃相关。肝木乘脾土,则腹中疼痛,不欲饮食;木失条达,则精神为之抑郁,所以神情嘿嘿;肝郁化火,热郁少阳,胆失疏泄,经气不利,则口苦、咽干、目眩;少阳枢机失调,邪正交争,故往来寒热;胆热犯胃,胃失和降则呕;气机为情志郁结,肝胆经脉不利。故胸胁苦满,或胁下痞硬;郁热上扰心神,则烦。治宜小柴胡汤,枢转木邪,清散郁火,和解少阳。

若妇女恰值经期,外感风邪,又内伤七情,气郁化热,外邪随之入里,又可形成热入血室证。郁热与血搏结,肝胆经脉不利,可症见寒热如疟状,及胸胁苦满等症;郁热深入血分,扰乱神明,则见谵语,或白昼明了,入暮神昏,如见鬼状。《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指出:“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又说:“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因肝之经脉,抵少腹,故热入血室,往往涉及于肝。而肝胆又互为表里,因此热入血室常常症见寒热如疟;所以仲景主张用小柴胡汤,清散郁热,并刺肝经的募穴期门穴,以增强泻肝经实热之目的。

4.平肝降逆法《金匮・奔豚气病》说:“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又云:“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仲景在这里谓“皆从惊发得之”与“皆从惊恐得之”,实则内伤七情皆寓其中。情志内伤,肝失硫泄,则肝气郁结;肝之经脉,过阴器,抵少腹,挟胃贯膈,布肋胁,循肝经冲脉上冲,则突发奔豚。患者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腹痛发作欲死,气还则止。治用奔豚汤,方中归、芎、芍养血调肝,甘草、李根白皮下气缓急;黄芩、葛根清热,生姜、半夏和胃降逆,共建平肝养血、降逆和胃之功。

若情怀不畅,木郁妨土,肝气犯胃,痰浊内生,则症见嗝逆痞满,甚或痰气上犯巅顶,而至眩晕等症,又宜旋覆代赭汤,平肝降逆,和胃化痰。

5.重镇安神法《伤寒论》第107条说:“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肝胆经脉不利,气火上逆,神魂受累,则谵语烦惊,甚则神志失常;气机被郁,故胸满而小便不利。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重镇安神,调理肝胆,和解泄热。
如外遇惊恐,气机逆乱,痰浊内扰,心神受损,而见起卧不安,心悸惊狂,仲景《伤寒论》第112条说:“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治宜镇惊安神,温通心阳,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6.行气活血法《金匮·妇人产后病》指出:“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产妇情怀不畅,气机郁结,气滞血瘀,则腹痛,心烦腹满不得卧。治宜枳实芍药散,行气活血,气血宣通,其人腹痛烦满可除。
此外如果患者久被情志所伤,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气血知运行不畅,血络瘀阻,则胸肋痞闷不舒,甚或胀痛刺痛,仲景称之为“肝着”,治宜旋覆花汤。方中旋覆花通肝络而行气,新绛活血化瘀,助以葱白,辛通散结,气行则血行,阳通则瘀化,肝着乃愈。仲景就是示人用行气活血化瘀法,治疗因情志所致的气滞血瘀病证。

(二)养心肝 滋阴血 虚者宜补

1.养心缓肝法《金匮·妇人杂病》说:“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主要关系于心、肝、脾三脏。因此,内伤七情,也主要是影响此三脏。情志不遂,思虑过度,久郁不解,化火伤阴,则脏阴亏损,心神失养,故精神恍惚,坐卧不宁;或少寐心烦,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气机不舒,肝脾郁结,则数欠伸,不欲饮食,运化纳果;治宜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缓肝和中。

2.补益心脾法《伤寒论》第105条说:“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金匮・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又说:“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即为悸。”《金匮・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又指出:“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仲景在此指出劳心过度,每每导致气血阴阳两亏,心脾两虚。心脾亏损,心神失养,则心悸失眠;脾虚气弱则食少运滞。治宜小建中汤、炙甘草汤之类,补益心脾及气血阴阳。俾阴阳协调,脾胃健运,生化有源,心神得养,诸症方可痊愈。后世医家更在此基础上创立出人参归脾汤,补益心脾气血。

3.养阴清热法《金匮·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说:“百合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情志所致的疾病如悲哀忧愁,最伤心肺,日久不解,消烁心肺阴液,神明被扰,失其常态,似有神灵作祟,常常出现神情默默,欲卧不得,欲行不能,语言、行动,饮食、感觉等功能均有所失调;阴虚内热,则脉见微数。治宜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等,养心润肺,热退神清,则诸症如失。

如若五志过极,化火伤阴,阴不制阳,心阳独亢,常常引发失眠。《伤寒论》第303条指出“少阴病……心中烦,不得卧”是也。治宜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水火既济,心烦不寐自愈。

4.补肝安神法《金匮・血痹虚劳病》说:“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素禀阴虚,曲运神机,尽心谋虑,暗耗心血,又伤肝阴。以致脏阴神魂乏濡,因此出现骨蒸劳热,悸烦少寐等症。治宜养肝安神,方用酸枣仁汤。方中酸枣仁养肝阴,宁心神,川芎养血柔肝,茯苓健脾宁心安神,炙甘草培土暖肝,共建养肝安神、清热宁心之效。

学苑书友会

伤寒金匮知行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