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边陲藏着一个音乐小镇,人们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2011年,《我要上春晚》的舞台上,著名主持人董卿因为一首歌流下了眼泪。歌中唱到:“我会唱的调子像花儿一样多,就是没有离别的歌,我想说的话像茶叶满山坡,就是不把离别说。最怕的就是要分开,要多难过有多难过,舍不得呦舍不得,我实在舍不得……”这是来自拉祜族姑娘李娜倮和小伙伴们的《实在舍不得》。
董卿说:“她们真挚的情感,质朴的情怀一直温暖着我,让我一直割舍不下”。这首歌将世间多少离别之际的依依不舍唱得委婉动人,让人落泪。李娜倮把来自西南的歌声带到了主流媒体面前,她证明了美好的音乐、真诚的感情是可以跨越民族和语言的;她更加把自己的家乡——老达保,带到了大家的面前。
老达保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寨,世代居住着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拉祜族。若只是因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或者单纯的景色美,倒也没什么。老达保的特别在于它是一个音乐小镇,全寨118户485人,几乎人人能歌善舞,其中80%的人能弹奏吉他。
你可能觉得这个村子是不是有不出世的音乐大师在此定居?并没有。村民们没受过专业训练,也不认识乐谱,但他们“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放下农具拿起乐器,他们就能唱出最动人的歌谣。
想探索老达保的秘密?那你得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出发,一路往南。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深深浅浅的绿色,让人不由得狠狠吸几口气。等到出现大片的茶园、竹山,拉祜族的村寨就到了。
仔细听,哪边传来高亢的歌声,那就是老达保。伴着鼓声,一个个快乐的音符像是引路的精灵,钻进人们的耳朵,把人们邀请进村。
坐落在大山深处的老达保,给人的第一感觉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与世隔绝。据说,直至2010年底,老达保才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正是这份不被打扰的原始与自然,才使得老达保没有那些著名景点的过度商业化,反而完整地保留了过去的风味。
一进村子,一根高高的木柱上雕刻着老达保的名字。下面是一本翻开的书,书上是《快乐拉祜》的乐谱。这也是李娜倮创作的歌曲,在澜沧县内人们耳熟能详。李娜倮曾把它带上了《出彩中国人》第三季的舞台。
继续往村子中走,一块平坦的广场上,穿着拉祜族服饰的村民们在表演。这是芦笙舞,拉祜族最擅长的舞蹈之一。他们中有年轻人,也有老人,最前面还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吹奏着特色的器乐。到了合唱的时候,各种声音混合在一起,你几乎分辨不出那些或深厚或稚嫩的声音,你只会觉得它们的组合美妙至极。
孩子们真是太可爱了。他们身上的衣服比大人的小了一号,更加浓缩了拉祜族服饰的特点。拉祜族以黑为美,服装大都以黑布衬底,又用彩线缀上各种花边,最后嵌上洁白的银泡,整个色彩既深沉而又活泼俏皮,让人移不开眼。斜挎着的包包上,彩穗随着舞蹈动作上下飞舞,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姑娘们则是经典“小黑裙”,黑布开襟长衣直到脚面,从腰部的地方开衩,衣服上也绣着彩色花边和银泡。粗粗看非常普通,走近去看衣服上的细节,会叹为观止。
你可能会好奇,他们很多的衣服上会绣有葫芦的图案,村子里还有硕大的葫芦造型的雕塑。这是因为拉祜族口口相传的史诗《牡帕密帕》记载了拉祜族祖先诞生于葫芦之中。因此他们对葫芦非常的尊崇。
说到《牡帕密帕》,这是拉祜族“波阔嘎阔”演唱的一部长篇诗体创世神话,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牡帕密帕”是拉祜语,意思是“造天造地”。《牡帕密帕》全诗共有2700多行,如果完整唱下来需要三天三夜。李扎戈、李扎倮兄弟俩,是村子目前两位仅存的能够完整演唱《牡帕密帕》的国家级传承人。
看完表演,在村子里走走。村子极美。悠悠的蓝天白云之下,一栋栋古色古香的拉祜族民居错落有致。民居很鲜明的分为两种,一种是桩上的竹楼,另一种是落地式的茅屋。
过去,拉祜族的民居比较简陋,基本就是择地而造的落地式茅屋,后面受其他民族的影响,慢慢在落地式茅屋的基础又有了桩上竹楼的形式。不论是哪种,民居的周围都长满了绿色的植物,真正的原生态。
石板铺就的路平整而古朴,踩上去有种踏实的感觉。
村中随处可见到弹奏吉他的村民。一位看起来是爸爸的村民,在用葫芦形的吉他弹奏给孩子听,难怪老达保的人都会弹吉他了。
老达保的拉祜人,守着自己的天地。在漫长的历史中,发掘出自己的热爱并发扬。我庆幸并没有太多人打扰他们,让他们能够纯粹的歌唱、舞蹈,却又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发现他们的音乐天赋。我能做的不多,大概就是把他们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吧。
老达保地址:普洱市澜沧县东南部澜沧至西双版纳国道214线旁
开放时间:免门票全天开放
我是琰棱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