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骨学组:骨肉瘤影像学表现

精准医疗,影像先行;共享影像,合作共赢

病例一:男,15岁



病例资料

患者男,15岁,左膝部外伤后疼痛2月,左胫骨平台压痛明显。

DR示左侧胫骨近侧干骺端呈片状骨质密度增高区,相应区域髓腔闭塞,外围带状疑似骨膜反应区,周围软组织肿胀,密度增高;左股骨下段隐约见片状略低密度区,相应区域骨皮质变薄,外围骨皮质尚光滑。左胫骨近侧干骺端及股骨远端肿瘤性病变(骨肉瘤并转移)?

CT示左侧胫骨近端见虫蚀样骨质破坏,边缘不整,胫骨近端见放射状骨膜反应及散在小斑片状、细沙粒状骨影,胫骨近端周围见软组织肿块影,其内密度不均,内见分隔状低密度影及小斑点状骨影。扫描所及股骨下段骨髓腔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填充,邻近骨质吸收。诊断左侧胫骨近端骨肉瘤。




患者行截肢术后1年复查,左侧股骨中下段见明显骨膜反应,病灶区域显示呈斑片状、大片状不规则骨质破坏区,骨皮质增厚、欠完整,局部骨髓腔密度增高,病灶区域周围见肿瘤骨形成,表现为散在片状骨样高密度影及放射状、日光照射样骨针影,边缘显示不清,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密度增高,左股骨远端呈残端表现(考虑为术后),诊断骨肉瘤复发。

病例二

讨论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好发于青少年(20岁以下),有典型的发病部位,好发于四肢长骨,尤其以膝关节周围最为常见。该肿瘤起源于原始成骨性结缔组织,肿瘤细胞能够直接产生肿瘤性骨样组织和不成熟的组织,组织学分为骨母细胞型、软骨母细胞型、纤维母细胞型、混合型(两种细胞成分的混合)。

影像学表现:

1)、皮髓质呈溶骨或成骨性骨质破坏,表现为溶骨性、成骨性及混合性;

2)、骨膜反应性新骨形成,典型表现日光放射状骨针、葱皮样、Codman三角。

3)、软组织肿块,穿破骨皮质后形成软组织浸润,肿瘤位于髓腔,可呈“跳跃”病变,也可侵犯骨髓部。本例病变发生于胫骨近端,但左侧股骨下端隐约间骨质密度减低区。

4)、骨肉瘤容易发生肺部转移;

骨肉瘤 CT 检查诊断应建立在 X 线平片基础之上,CT发现病灶并能观察细微的肿瘤结构和组织变化,准确反映骨肉瘤的病变位置、范围、扩展及内部结构的细小变化和骨髓腔内侵犯等,对肿瘤侵及骨骺和关节的情况做出判断并制订手术方案、选择路径以及置入假体的肢体保留术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阅读

1、病例分析-股骨髁骨骺发育性变异VS剥脱性骨软骨炎

2、医学英语特训: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基本结构及细胞骨架结构组成

3、危急值报告:椎体爆裂性骨折

4、骨肿瘤-溶骨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过渡区境界不清)

(0)

相关推荐